選單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在杭州,皮哥每次騎行經過之江路和聞潮路交叉口時,都會忍不住抬頭看一眼,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4年。

這裡坐落著一座高檔小區:

綠城藍色錢江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極度稀缺的黃金地段、闊綽的大平層、無敵的錢塘江江景、高階大氣的玻璃幕牆,讓它成為杭州公認的豪宅。

然而,這裡也是4年前

“杭州保姆縱火案”

的發生地。

2017年6月一天凌晨,保姆莫煥晶在2幢1單元1802室內縱火,造成4人死亡的嚴重後果。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這家的女主人和三個孩子全部葬身火海,而男主人林生斌事發時不在家中,躲過了一劫。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事發後第2天,皮哥騎行到藍色錢江小區門口,林生斌家的玻璃幕牆被燒得焦黑裸露在外面,像一塊難看的傷疤。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而在小區門口,很多市民自發來到這裡獻上了鮮花表示緬懷。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案件宣判後,莫煥晶很快被執行了死刑,綠城也很快進行了鉅額賠償,而林生斌失去了摯愛,只能踽踽獨行。

他註冊了社媒,取名字叫做“老婆孩子在天堂”。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他還把親人紋在了身上,這4年來,網友為他送上了無數安慰,大家希望他能儘快走出陰霾。

我沒想到經常路過的地方,會發生這種慘絕人寰的案件,更想不到在案發4年後,事情竟會再次因為一些變化,而被全民關注——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就在今年6月的最後一天,晚上11點,林生斌突然發文稱自己喜得一女。

隨後幾天,網上關於他的負面訊息鋪天蓋地,林生斌經營4年的深情人設被徹底拖進了輿論的漩渦。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幾方回覆後

,此事

件愈演愈烈,甚至

許多人進行了“二次創作”,使得林生斌事件朝著靈異、玄幻、豔情、驚悚等方向擴充套件了,已毫無真實性可言。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清官難斷家務事”,不過今天我們有必要刨除掉這些添油加醋的“八卦”,透過這場鬧劇的背後,聊聊林生斌人設事件的本質,以及他早就註定的結局——

01、

起底,林生斌“深情人設”的建立

回顧過去的這4年,林生斌的人設建立,主要有三個階段,而且是循序漸進。

第一個階段:一起轟動全國的突發事件,讓林生斌有了第一層人設

2017年6月下旬某天清晨,杭州藍色錢江發生了一起保姆縱火案,女主人和三個孩子全都喪命於火海,只有男主人林生斌因當晚出差廣州躲過一劫。

一個突發事件能迅速聚攏公眾的強烈情緒,這些情緒都需要找到恰當的載體來進行釋放。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顯然縱火者莫煥晶、綠城物業成為了眾矢之的,他們分攤了公眾的憤怒。

然而公眾的同情心該如何分攤呢?

女主人和三個孩子都已經離世了,那麼男主人林生斌作為唯一的倖存者就獨享了公眾的同情心。

看看林生斌在某平臺的閱讀量,多達15。4億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那林生斌這個時候已經有人設了嗎?

我們從常理推斷,在失去了妻子和3個孩子後,林生斌是處於極度悲痛之中的,是不可能營銷什麼人設的,發生火災後的第二天,他就註冊了社媒賬號“老婆孩子在天堂”,出發點也應該是和網友傾訴自己的痛苦的。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所以這個階段,他並未給自己立什麼人設,

是網友先給他立了一個“世界上最不幸男人”的人設。

第二個階段:享受到了頂流的待遇,延伸出了具有表演性質的第二層人設

皮哥相信,林生斌即使再有規劃,面對這麼大的災禍,他是不可能第一時間想著去給自己打造什麼人設的,尤其喪子之痛絕不是那麼容易消化的。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他做事的出發點就是和平常人一樣,要去網上鬧一鬧,引發更高的關注。

結果在鬧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受到的關注度遠遠超出了想象,他已經成為了那些日子裡名副其實的頂流。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剛開始他發文、面對鏡頭很可能還是出於真情實感,可是隨後面對上億人的圍觀,當憤怒的情緒冷卻下來後,為了迎合公眾,為了符合自己應該有的身份,後期他的一言一行就帶有一定的“表演性質”了。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你看看當時林生斌立了很多flag,比如他說要和綠城死磕到底,比如他說要建立基金會。

對照現在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這些都是一種表演,就是大家把氣氛烘托到那裡了,他必須說一點大場面的話。

尤其是做公益這事。

採訪裡主持人問了好幾次鉅額賠償金的問題,林生斌一開始顧左右而言他:“我要這錢幹什麼呢?這錢我怎麼可能花得出去?”之後再被追問就解釋“我是要拿它做一個基金會”。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當然這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心態轉變,各位代入一下,如果給你家安一個攝像頭,全國十幾億人可以圍觀你,那麼你究竟是在生活,還是在表演呢?我估計你上個廁所都得走個貓步去上了。

但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林生斌已經開始預設給自己設定了某種形象,比如做基金會就是讓自己的想法、形象符合大眾預期,本質上是要贏得大眾的認可。

不過這一階段還沒有完全建立人設,只是基礎已經越來越穩固了。

第三個階段:流量讓人上癮,透過人設創造流量

隨著莫煥晶被執行死刑,按理說林生斌也應該逐漸消失於公眾視野了,讓一切歸於沉寂。

可這之後他又在網上“活躍”了整整3年。

我們看看這3年裡他都做了什麼。

第一件事,參加一些公益環節,比如去福利院慰問老人,比如給武漢送口罩,有時候也會和明星做聯動;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第二件事,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透過社媒緬懷過去、展望未來。

比如又到清明節了,學校開學了,下雨了,自己生日了……文字則美感、傷感兼具,有時或許未明說,但字裡行間你能感受到林生斌一直在想念妻子孩子,而且暗示自己也要堅強。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等忙完這一生,我來看你們”

,你聽聽這話多觸動人心,惹人落淚。

於是林生斌的深情人設,就這麼最終建立起來了。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每次只要他釋出類似的動態,就能獲得數以萬計的點贊,評論區也滿是讓他加油的暖心鼓勵。

換句話說,只要他釋出這樣的內容,他就能獲得穩定的流量和支援。

而透過這一系列的動態,他的深情人設也變得越來越穩定,3年了還沉浸在傷痛中,太令人感動了。

林生斌就這樣走了3年,他的“好丈夫、好爸爸”形象也深入人心,難以撼動。

02、林生斌人設崩塌的本質?真的是因為紙包不住火嗎?

6月末的一條官宣產女動態,讓林生斌苦心經營的深情人設一夜之間如風中燭火般搖晃。

大眾看不懂,為什麼不久前還在緬懷親人,怎麼突然就一步到位直接有新寶寶了?

那他這幾年來不斷地緬懷,又是為了什麼?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其實答案藏在他的社媒動態裡。

翻看他的動態就能發現,除了我們說過的發文、做慈善這兩件事外,這3年裡他還做了第三件事——

繼續服裝生意

這3年裡他的服裝品牌依舊在執行,產品依舊在上新。

而且他社媒主頁傷感動態的配圖裡,人物著裝一定是能在自家網店買得到的。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評論區也會有對衣物、品牌的誇讚,以及如何購買的指引。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我們不能說這3年立人設、拉流量就是為了做生意、為產品引流,但

“緬懷文案+新品展示”

這樣的搭配,確實讓人不舒服,顯得很有目的性。

縱觀整個過程,林生斌的人設最初是網友幫他打造的,他先被動接受,再刻意迎合大眾,最後自以為是“駕馭”,實則是迷失其中。

歸根結底,這是

流量社會下產生的病態行為

,所謂“厚德載物”,沒有足夠的德行,是承載不住這樣的道德人設或流量的。

林生斌或許自以為可以站穩這根平衡木。

客觀來說,在遭遇變故前的經商過程中,他確實有一手。

在採訪中,林生斌自述自己最早是在理髮店做髮型師,在工作中認識了朱小貞,婚後夫妻倆很努力,有了自己的服裝廠房,房子也越換越大。後來三個孩子出生,朱小貞又取孩子名字外加丈夫名字,創立了服裝品牌“潼臻一生”。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之後朱小貞把更多精力花在家庭上,照顧三個孩子,林生斌則主抓服裝生意,運營得也是有聲有色,在杭州服裝圈很有名氣。

朱小貞的二哥在採訪中也提到“我妹夫這個人很聰明,提早佈局了電商”。

所以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

林生斌有一個靈活的商業大腦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而且他能清晰認識自身當下的情況,預判到未來的形勢,及時做好應對,先人一步轉到新的潮流中去。

在遭遇家庭變故後,林生斌再次施展妙招,玩了一把“順水推舟”,但這次的小聰明就把自己搭進去了。

這四年裡公眾不斷給林生斌安慰鼓勵,林生斌把這些流量進行了變現,本質上就是利用公眾的同情心斂財。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大家不是傻子,同情心被一再濫用就會轉化為怒火,你這麼為所欲為,今天我們把你捧得有多高,明天就能把你摔得有多慘。

所以環球時報也發文章評價:流量塑造出來的虛假人設終會崩塌,遭遇口碑反噬。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哪天他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或者是有人網上匿名爆料,任何一個風吹草動都能將他的人設摧毀。

建立一個人設需要四年,摧毀它只需要一個晚上。

03、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卻留給我們三個思考

其一,為什麼這個時代流行反轉?

那是因為資訊爆炸的時代,讓很多新聞故事有了後續,世界是變化的,人性是複雜的,只要時間拉得足夠長,反轉一定會出現。

比如傳統故事裡,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個童話就該完結了。

可是在自媒體時代,王子和公主婚後的生活也會被跟蹤曝光,只要捕捉到一點不和諧的因素,反轉就出現了。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再比如這個故事裡的正面人物很可能就是下個故事裡的大反派。

皮哥老家有個男醫生婚內出軌,按理說是渣男無疑了。可是,這個男醫生在特殊時期主動報名去外地支援,他同時又是個英雄,放在網際網路語境裡就是出現反轉了,其實人一直都是那個人,只不過大家看到的側面不一樣罷了。

林生斌的故事也是類似,他也許一直沒變,只不過在攝像頭多角度的照射下呈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效果,因而有了反轉之說。

其二,一場非常危險的遊戲,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皮哥從4年前就關注了這起事件,對林生斌一開始也是發自內心的同情。

但沒想到最後等來的是這麼一個結局,這件事摧毀的是許多人對人性的美好向往。

《環球日報》總編輯胡錫進,這樣評價: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俗人,一旦出於某種原因受到輿論追捧或同情,某個善念被放大,我們自己一定要謙虛,剋制,切不可順杆往上爬,趁機構建自己打動人心的人設。那是非常危險的遊戲,最終會付出沉重代價。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其實回顧,林生斌的這4年,當網友把他推上流量的神壇塑造出動人人設時,就註定了他如今的結局……

可遺憾的是,出事後,林生斌說了句“江湖再見”。

林生斌的行為固然難以讓大眾滿意,可並未觸犯法律,而他換了一個地方生活後,似乎周圍人也不會對他的私德產生興趣。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所以這事最後的結局很可能就是不了了之,雖然公眾都覺得林生斌做法有問題,卻又對他無可奈何。

其三,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為什麼公眾的態度每次還都是一邊倒,聽不進反面的聲音?

4年前,大家幾乎都是一邊倒地支援林生斌,中間夾雜著不一致的聲音也被怒斥為開發商的水軍。

4年後,大家又幾乎一邊倒地批評林生斌,甚至不惜添油加醋搞臭他以絕心頭之恨,即使中間有人為林生斌說幾句話也會被當成異己。

有趣的是,這4年間基本事實沒有任何變化,可“挺林黨”卻紛紛倒戈為“倒林黨”。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這種現象其實用《烏合之眾》裡的一句話就可以解釋: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結合這句話看這次的林生斌事件,我們就能深深體會到。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以前有人說我們喜歡“先造神再毀神”,林生斌雖不是“神”,但其實大眾對此思維、做法的本質是相同的——

只要這個人符合我們的內心憧憬,體現出了我們嚮往的最高典範,那就把他捧上高位,他說的一切都是“真理”,我們無條件信任他;

但是如果哪天這人現在的或曾經的某個行為偏離這條典範,那大眾就會覺得深深地失望,中間還夾雜著一種“被欺騙”的情緒。

隨後只要這種情緒遇到了引導,一個小火星就會轉變成憤怒的熊熊烈火,一個人的憤怒還構不成威力,成千上萬人的憤怒,就足以毀滅當初親手捧起的那個神了。

比如近幾年大火的羅翔教授,被無數人奉為人生導師,稱讚他的“心靈雞湯”就是喝再多也不膩,但他也因為一起疑似抄襲網文事件,直接被網友拉下了神壇,各種汙言傾瀉而出。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但其實後來經過其本人迴應及官媒考證,那篇網文就是他本人化名所寫,

林生斌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因此來看,如今林生斌的境遇,其實一切都是在意料之中的——

當他被架上人設的神臺後,當他享受人設帶來的利益後併為之刻意維護後,等待他的必將是一不小心被“人設的反噬”,一切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作為我們普通大眾而言,遇到這樣的熱點事件越是覺得匪夷所思,越是看到接連不斷的反轉,越要保持理性的思考。

不要輕易地信一個人,也不要輕易地恨一個人,一切都要建立在足夠可信的事實基礎之上。

表達自己的觀點前也需要細緻考證,切不可在情緒影響下跟著網上的隻言片語亂傳一通,最後往往給自己惹上麻煩。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