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上海這家研究機構腦機介面部分關鍵技術已超越馬斯克

今年4月,埃隆·馬斯克旗下腦機介面創業公司Neuralink公佈了一段9歲獼猴玩乒乓球電子遊戲的影片。一時間,腦機介面再度成為熱議話題。腦機介面是否會成為技術風口?腦機介面是否真的會實現人類思想與超級計算機共生融合?

在上海,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正在這一領域深度探索。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前夕,由微系統所自主開發的“免開顱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介面”揭開了神秘面紗。在上海微系統所的研究認知中,腦機介面,連線的不僅是人腦與機器,更是健康與未來。

“免開顱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介面”可應用於臨床重大腦疾病診治和腦功能探索,是解決漸凍症、高位截癱、癲癇等重大腦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機物”三元共融萬物感知的核心技術。未來進一步結合人工智慧技術,透過人腦與AI的融合來增強大腦功能。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科技研究所副所長、主任陶虎說,大腦是人類最重要、最複雜的器官,也是最脆弱的器官,也是相對於其他動物更具優勢的器官,所以腦機介面技術的核心就是如何能夠充分發揮人腦的優勢。

漸凍症、高位截癱、癲癇、失明、失語等神經疾病,歸根到底都是大腦異常放電引起的,腦機介面作為一個可以直接認識腦、保護腦、修復腦、調控腦的渠道,最重要、最迫切的一個應用,就是在臨床上。例如小朋友的自閉症、中青年的抑鬱與老年的痴呆、全年齡段的癲癇等等,腦機介面作為人類大腦和外界裝置直接交流的渠道,在神經疾病的手段方面會發揮直接作用。

具體來說,免開顱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介面系統分為前端柔性深部電極器件、中端轉接單元、後端腦電訊號採集傳輸模組、生物相容封裝材料四部分。目前,該系統已應用於鼠、兔、猴等多種動物模型,並能夠實現術後急性訊號採集和長達8個月的穩定神經訊號跟蹤。

上海這家研究機構腦機介面部分關鍵技術已超越馬斯克

免開顱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介面系統組成部件

相比其他“腦機介面”技術,上海微系統研究所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展示的技術有何不同?據陶虎介紹,他們這次獨創的技術可以把柔性的電極暫時硬化,這樣只需要開一個很小的孔,類似做針灸一樣直接放入腦袋裡,而它到了腦後又會變軟,“這樣就可以避免開顱手術,只做一個微創植入,創口非常小,最終植入尺度小於輸液針孔口徑。”目前,該高通量柔性腦機技術國內領先,植入創傷、長期在體安全性等關鍵技術已經達到甚至部分超越了馬斯克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

上海這家研究機構腦機介面部分關鍵技術已超越馬斯克

該系統已應用於鼠、兔、猴等多種動物模型

人工智慧的終極不是人工智慧,而是人工智慧跟人類智慧的結合。

腦機介面作為一個大腦和萬物互聯的渠道,是一個賦能技術,可以真正發揮人類大腦優勢,把萬物互聯起來。陶虎認為,在物聯網之後,是“腦聯網”,實現“腦聯萬物”“腦聯腦”。成年人的大腦大概有800多億個神經元,每一個神經元都跟周圍成千上萬的神經元彼此之間有互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網路,相當於一臺超級計算機,透過腦機介面可以把人類的“超算”跟萬物連線在一起。

欄目主編:劉錕 文字編輯:劉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