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雲南“試毒”季,請警惕這些菌類

又到了我們雲南人“試毒”的季節了,每年總會聽到有人被野生菌毒到了,下面就給大家看看幾種容易混淆的品種,上山採野生菌的一定要注意嘍。

一、

灰花紋鵝膏

雲南“試毒”季,請警惕這些菌類

灰花紋鵝膏(劇毒)

別名:

麻母雞

特徵:

菌蓋中等大小,深灰色、暗褐色至近黑色。菌褶較密,白色;菌柄白色至淺灰色,有淺褐色鱗片,基底部近球形。菌環(裙)連線菌蓋,灰色,薄膜狀。菌托淺杯狀,白色。

鑑別:

雞樅(食用)與灰花紋鵝膏極易混淆,應特別小心誤食!

二、致命鵝膏

雲南“試毒”季,請警惕這些菌類

致命鵝膏(劇毒)

致命鵝膏被稱為“蘑界”的頭號毒王!

別名:

白毒傘

特徵:

菌蓋白色,幼時半球形,成熟後平展,邊緣平滑無溝紋。菌褶白色,稠密。菌柄白色,光滑或被有白色纖毛狀鱗片,內部實心至鬆軟,基底部近球形。菌環(裙)靠近菌蓋,白色,薄膜狀。菌托淺杯狀,白色。

鑑別:

條蓋鵝膏與致命鵝膏非常相似,要加以鑑別!

三、

小豹斑鵝膏

雲南“試毒”季,請警惕這些菌類

小豹斑鵝膏

別名:

滿天星

特徵:

菌蓋扁圓形,淺黃色、黃色至淡褐色,被米色、白色、汙白色或淡灰色的角錐狀鱗片,邊緣有溝紋。菌肉白色,傷不變色。菌褶白色至米色,稍密。菌柄近圓柱形,淡黃色、米色至白色,被米色、白色、淡黃色或淡灰色鱗片,基底部膨大近球形至卵形。菌環(裙)位於上部,薄膜狀,白色至米色。菌托杯狀,白色至淡黃色。

四、

假褐雲斑鵝膏

雲南“試毒”季,請警惕這些菌類

假褐雲斑鵝膏

特徵:

菌蓋幼時半球形,成熟後扁圓形,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有深灰色突起鱗片,有深色纖絲狀隱生花紋或斑紋,邊緣常懸垂有白色絮狀物,無溝紋。菌肉白色,傷不變色。菌褶白色,較密。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纖毛狀至粉末狀鱗片,基底部棒狀、球型至梭型,實心。菌環(裙)頂生至近頂生,白色,薄膜狀,易破碎消失。菌托苞狀或袋狀,白色至汙白色。

五、

擬卵蓋鵝膏

雲南“試毒”季,請警惕這些菌類

擬卵蓋鵝膏

別名:

雞蛋菌

特徵:

菌蓋白色至米黃色,往往覆蓋大片淡黃色至褐色菌幕,邊緣常有白色至米黃色撕裂的菌幕。菌肉白色,稍厚,傷後色稍暗且帶紅色。菌褶密而短,白色至米黃色。菌柄近圓柱形,被白色絮狀至粉末狀鱗片,基底部腹鼓狀至白蘿蔔狀,被淡黃色至褐色的破布狀、環帶狀或卷邊狀鱗片,內部實心或鬆軟。菌環(裙)位於上部,薄膜狀,白色,易破碎脫落。菌托苞狀,淡黃色至褐色。

六、

黃蓋鵝膏

雲南“試毒”季,請警惕這些菌類

黃蓋鵝膏

別名:

黃羅傘

特徵:

菌蓋幼時近球形或半球形,成熟後近平展,黃色或汙黃色,中部色稍深,被白色、汙白色、淡黃色的塊狀、碎片狀、疣狀鱗片,邊緣有短溝紋。菌褶稍密,白色、米黃色。菌柄白色、米色,靠近基底部膨大近球形,被有白色至淡黃色碎片狀、疣狀鱗片。菌環(裙)位於中上部,白色,薄膜狀,易脫落。

鑑別:

紅黃鵝膏非常容易與黃蓋鵝膏相混!

野生菌雖然美味,但是一定要辨別清楚,在烹飪過程中一定要熟透,否則會有中毒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