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寄生蟲》:韓國的這部影片憑什麼值得2.5億美元的票房?

逼仄的空間,隨處可見的黴斑,與頭頂狹小的窗子齊平的是外面的水泥馬路,散發出刺鼻氣味的垃圾堆放在離窗子不遠處的角落。這就是生活在韓國半地下室窮人們的真實寫照。

《寄生蟲》:韓國的這部影片憑什麼值得2.5億美元的票房?

(基宇一家生活的半地下室)

01

“這個社會,本就沒有宿主與寄生蟲一說,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都是依靠他人而活。”

一舉拿下金棕櫚的韓國電影《寄生蟲》,還有另一個譯名,叫《上流社會寄生族》。最初慕名而來,讀過簡介覺得後者更貼近電影內容,但是看完整部電影之後,不得不說,《寄生蟲》才是最適合的名字。

寄生蟲是一種寄生在別的生物體上的動物。在韓國,寄生蟲是一種帶有鄙夷的稱謂。電影剛開始,讓人覺得是男主角一家是寄生在富人家裡的“寄生蟲”,但看過電影之後,你會發現,

這個社會,本就沒有宿主與寄生蟲一說,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都是依靠他人而活。

《寄生蟲》:韓國的這部影片憑什麼值得2.5億美元的票房?

(兄妹兩人蹲在馬桶旁邊尋找訊號)

但主人公基宇一家的生活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宇的同學上門拜訪,讓基宇去代替他去一個人傻錢多的富人家裡做家教。但是基宇考了三次大學還沒有考上,他害怕僱主看不上他,於是學藝術的妹妹基婷便幫他做了一張假的大學證書。就這樣,基宇來到了樸社長家中,見到了他的太太,順利地通過了面試,並將自己的妹妹偽裝成名校的畢業生,引薦給了樸夫人,做他們家小兒子的美術指導老師,在這之後,兩個人透過一系列手段讓樸社長辭掉了“品行不端”的司機和“有意”隱瞞病情的保姆,並讓自己的父母頂替了他們的職位。

這便是基宇一家人“寄生”的開始。

02

“錢就是熨斗,把所有褶皺都燙得平平的。”

當基宇一家趁著樸社長一家外出露營,在豪宅裡大吃大喝,當做自己家一樣,他們一邊感嘆有錢人沒有煩惱,單純卻會享受,“

錢就是熨斗,把所有褶皺都燙得平平的。

” 這一經典臺詞,也誕生於此。

《寄生蟲》:韓國的這部影片憑什麼值得2.5億美元的票房?

同時,他們清楚地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光彩的,是虛假的,他們自嘲似的談論自己,就像蟑螂一樣。

《寄生蟲》:韓國的這部影片憑什麼值得2.5億美元的票房?

誠如大家所預料的那樣,這樣看似美好的時光總是不堪一擊。一陣急促的門鈴聲打破了看似歡樂的氛圍,這也是接下來一段滑稽“鬧劇”的開始。

原來,這座豪宅裡隱藏了一間不為人知的地下室,而之前被趕走的保姆把她欠債的丈夫藏在這裡長達四年之久。這個瘋男人靠著妻子每天送飯苟且偷生,保姆苦苦哀求基宇的媽媽幫她保守秘密,這時,在一旁偷聽的基宇一家不小心被發現,情形反轉,保姆立刻拿出手機拍下了影片,被別人抓住了把柄,基宇一家只得乖乖聽話。

《寄生蟲》:韓國的這部影片憑什麼值得2.5億美元的票房?

(基宇一家被威脅)

03

“如果不是這個雨夜,‘寄生蟲’的含義沒有這麼深刻陰冷,階層之間的彼此依賴和憎恨沒有這麼寒氣逼人。”

一場暴雨拉開了最後的帷幕,這場雨阻斷了樸社長原本的露營之行,但他們依舊可以在寬敞舒適的房間裡欣賞雨景,但卻將基宇一家打回了原形,把那些虛假的溫馨與奢侈沖刷得一乾二淨。

街道上洪水氾濫,基宇、基澤和基婷冒著大雨,在跑下一階又一階樓梯之後,終於趕回了家。地下室的雨水已經漫過了腰線,數不清的垃圾漂浮在水面上。三個人急忙搶救家裡的必需品,可是已經無力迴天。最後,爸爸拿起了獎盃,女兒找香菸,兒子卻拿起了當初同學帶來的那塊象徵著好運和財氣的石頭,被媽媽說還不如一頓飯實在的石頭,緊緊抱在懷裡不願鬆手。

《寄生蟲》:韓國的這部影片憑什麼值得2.5億美元的票房?

(基宇緊抱石頭)

有人說,

如果不是這個雨夜,“寄生蟲”的含義沒有這麼深刻陰冷,階層之間的彼此依賴和憎恨沒有這麼寒氣逼人,人性的醜惡沒有這麼讓人忘記了善良的價值。

04

“追究本真,生命的本質是一樣的,應當平等。論智力、論對生命的熱愛,主角一家無可指摘。”

也許你憎恨基宇一家的貪得無厭,或是對“被寄生”的樸社長一家感到無辜又可憐,但有我依舊持著這一種觀點:“

追究本真,生命的本質是一樣的,應當平等。論智力、論對生命的熱愛,主角一家無可指摘。

基宇一家依靠欺騙寄生於樸社長一家,而樸社長一家的生活卻完全依賴於傭人,對孩子的教育也多半依賴於老師,前管家的丈夫同樣依靠妻子苟延殘喘。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都是平等的,都是寄生於他人而活。但正是這種寄生關係,同時也反映出階級差異下的社會不平等的問題。

《寄生蟲》:韓國的這部影片憑什麼值得2.5億美元的票房?

影片結尾終究落腳於一個虛幻的現實:兒子把對父親的解救寄託於一個可能永遠不會實現的夢。

奉俊昊導演曾說:

「電影中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即使大家都沒有惡意卻可能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點點對彼此的尊重。」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