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原來我們對“窮養兒富養女”都理解錯了

嗨!你好!感謝你遇見我!

今天要給大家解讀的書是《董卿:在時光中優雅盛開》。

原來我們對“窮養兒富養女”都理解錯了

說到董卿,大家都說她是氣質的代言人,舉手投足落落大方、優雅從容不說,關鍵是滿腹詩書,才華橫溢。

因此,人們只要講到“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就會想到董卿這個人。

從央視的春晚主持人、《挑戰主持人》評委導師、《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到《朗讀者》主持人+執行製片人。

每一次,只要有她站在舞臺上,這個節目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原來我們對“窮養兒富養女”都理解錯了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絕對是離不開原生家庭的教育。

那麼,她的父母小時候是怎麼培養她的呢?

說到父母,我們必須先說說他的父親,對她影響最深的一個人。

他的父親叫董善祥,董善祥從小家境貧寒,跟著寡母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艱苦到什麼程度呢?

他兒時,為了貼補家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是到河裡抓魚抓蝦,然後陪著母親拿到早市賣,賣完才能去上學。

為了改變貧寒的命運,他發奮圖強,後來終於考上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

他在復旦大學認識了董卿的母親金路德,她畢業於物理系,後來成為一名高中物理老師。

1973年董卿在上海出生。

董卿7歲之前一直被寄養在上海的外婆家。

那是一段被無限寵愛的時光。

外公、外婆、四個舅舅和一個阿姨會盡最大的能力呵護著她。

那個時候,她覺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有福氣的小孩。

蘇聯作家帕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中寫過,一個人對生活,對周邊一切的詩意的理解,都是在童年時代所獲得的偉大饋贈。

對於董卿來說,童年的饋贈便是來自外公、外婆、舅舅們溫暖的愛。

多年後,董卿還記得,自己從小就喜歡錶演,每次從幼兒園回家,一吃過晚飯,她就會將這一天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全部表演一遍,外公、外婆、阿姨、舅舅們正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批忠實觀眾。

轉眼到了上小學的年紀,董卿被接到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安徽淮北上學。

接下來董卿的生活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因為,董善祥是貧苦出生,他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談及父親,董卿曾用了三個“特別”:“我的父親對我,真的特別、特別、特別嚴苛。”

那麼她的父親是怎麼嚴苛對待董卿,使她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女子呢?

原來我們對“窮養兒富養女”都理解錯了

艱辛地“富養”之路

很多人都說:“窮養兒富養女”。

一般人認為的富養女兒是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背名貴的包包,住豪華的房子。

比如,像李湘的女兒每月生活費開支達65萬元。

實際上啊,很多人對這句話理解是有誤的。

窮養兒,本意是讓孩子從小多經歷一些艱難和磨難,以此來鍛鍊孩子的意志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就比如李嘉誠是個富豪,但是他的孩子上學都不是坐私家車上學的,他要求孩子每天自己搭公交車上下學,一來可以鍛鍊孩子,二來可以讓孩子多接觸底層社會。

而富養女,是投資她的個人修養,讓她擁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關於對董卿個人修養的投資,她的父母總共做了四件事。

首先是背誦古詩詞

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詩詞是靈魂。

董善祥這樣做,既可以培養女兒的文化素養,又能讓女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語感,以及對萬事萬物的審美與認知。

當有一天董卿站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時,所有的觀眾都認為,那是一座為她量身定製的舞臺。

當我們稱讚她“腹有詩書氣自華”,殊不知,正是她的童年時代那一點一滴的涓涓細流,不斷滋養她的成長。

原來我們對“窮養兒富養女”都理解錯了

其次是閱讀經典名著。

董卿的母親金路德是高中老師,她是一位慈祥和善的母親。

一到寒暑假,金路德就會給董卿列書單,比如《紅樓夢》《基度山伯爵》《簡·愛》《茶花女》等,大多是中外經典。

董卿讀完書後,母親還會讓她羅列出每本書中的人物關係,她記憶力非常好,每次都能對答如流,且說出來的見解都非常獨特,讓母親很是欣慰。

從此,讀書成了董卿一生的習慣。

董卿曾經說過:“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確實如此,在後來製作兼主持《朗讀者》時,她身上所散發出的“書香氣”,就是長期浸潤在書海中的最好呈現。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如今,我們看到三毛的話,在董卿身上全部得到驗證。

原來我們對“窮養兒富養女”都理解錯了

然後是承擔家務。

董卿回憶說,她開始洗碗的時候,個頭還沒有水池高。

但父親就是要從小培養她勤勞的品質與獨立生活的能力。

因為,一切的精神獨立都是從生活獨立開始。擁有勤勞品質的人,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都不會過得太差。

到了中學的暑假,父親又讓董卿去勤工儉學。

她做過播音員,營業員,還做過各式各樣的零工。

高一那年,還沒放暑假,父親就開始在電話裡給她聯絡“工作”了,問一位開賓館的朋友要不要清潔工,說他家就有一個免費的人力。

對方覺得免費有些不好意思,一天一元吧。

第一天,父親問她累嗎?

董卿哭著說:“累”。

父親卻說:“堅持一下”。

就這樣,幹了兩個月的清潔工,拿到平生難忘的60元工資。

那個時候董卿才15歲,因為小學時她連跳2級。

後來,董卿在做主持節目時,很多次累到哭,但每一次都擦掉眼淚,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在螢幕前。

肯定和這段時間的鍛鍊是分不開的。

原來我們對“窮養兒富養女”都理解錯了

最後一點是練習長跑。

如果董卿自己不說,誰也想不到,舞臺上風姿卓絕的董卿,竟然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都得堅持跑步。

小時候她的跑步是被動的,是父親給她佈置的艱鉅的任務。

父親要求她每天都要去淮北一中的操場上跑一千米。

淮北的冬天特別寒冷,但父親還是會在黎明時分把她喊起來,讓她出門去跑步。

在很多個清晨,學校的學生都在做廣播體操了,她就那樣當著全校師生的面,一直奔跑著,被人用各種各樣的目光打量著。

多年後,當她回憶起這段時光時,她覺得自己特別像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阿甘。

每天獨自迎風奔跑。

如果你也有看過《阿甘正傳》,應該知道,跑步改變了智商比常人低下的阿甘的一生,長期的堅持跑步,培養了阿甘的專注力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使他無論是參軍打戰、打乒乓球比賽、還是出海捕撈魚蝦。都能憑藉毅力以及專注力而取得成功。

剛開始董卿不懂堅持跑步的意義,上中學後,她才發現,長期跑步不僅讓她有了一副健康的身體,那日積月累的堅忍、耐力與平復情緒的能力,也已經滲入了她的生命,讓她離夢想越來越近。

奔跑是有慣性的,努力也一樣。

當有一天,董卿成為央視舞臺上那個萬眾矚目的主持人,成為無數人心裡的榜樣和眼中的星光時,她在訪談中提及父親曾經的嚴苛與愛,感動得泣不成聲。

她對父親的教育方式表示認可。

她說:“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後,會不會用這種方式對他,我很害怕,因為我本能地覺得,我會,因為我認同了我父親的這種方式,我現在覺得,他讓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

有一回她滿懷深情的說:“我很有幸遇見了我的父母,這是人生最初也是最奇妙的遇見,因為無法選擇。”

原來我們對“窮養兒富養女”都理解錯了

真正的富養,並不是物質上的有求必應,而是精神上的磨礪與鍛造,是賦予她一種掌控命運的能力。

因為只有精神的財富,才是永不貶值的無價珍寶,也是一個父親所能給女兒的最好禮物。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不知你對這樣“富養”孩子有什麼看法或者不同意見?可以在下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