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好孩子熊孩子?隨機應變還是聽話照搬——兩則春秋故事的啟示

好孩子熊孩子?隨機應變還是聽話照搬——兩則春秋故事的啟示

老人結草亢杜回

孩子七歲以後,有了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不再那麼聽父母的話,經常跟父母對著幹,讓人煩惱不已。所以有些父母經常教訓孩子要聽話、要順從,看到別人家小孩乖乖聽話羨慕不已。

今天讀到【東周列國志】66回——《殺寧喜子鮮出奔》寧喜的故事後,對比前面看過的《老人結草亢杜回》中魏顆的故事,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魏顆宅心嫁父妾 終得厚報

晉景公時期,魏顆領兵和秦國打仗,對手是秦國著名的大力士杜回,打了幾次都打不過人家,後來受夢中人指點把作戰地點換到青草坡。在這個地方打仗時,看見有個老人把地上的草都打成結,纏住秦將杜回的雙腳,讓他一步一倒,魏顆藉機俘虜了杜回,大獲全勝,立了大功,魏氏家族也從此一步步成為晉國的顯貴之家。

當天夜裡,魏顆做了個夢,夢見了在戰場上結草的老人,自稱是他父親生前一個愛妾的父親,是來報答魏顆不把自己女兒陪葬的恩情。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魏顆的父親魏犨(音抽chou)也是個將軍,生前非常喜歡一個小妾。每次出征前都告訴兒子,如果他戰死了,要善待這個小妾,把她嫁給讀書人。後來父親病重,告訴魏顆在自己死後讓這個小妾陪葬。

父親死了以後,魏顆覺得父親病危時有點神志不清,讓愛妾陪葬可能是胡言亂語,不符合他當初的本心,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那個愛妾嫁出去,而沒有把她陪葬。

這就是“結草銜環”典故中“結草”的由來。從道義上講,活人殉葬也是不符合道義的,所以魏顆的行為受到人們的稱道。

寧喜愚孝迎獻公 卻被殺死

好孩子熊孩子?隨機應變還是聽話照搬——兩則春秋故事的啟示

寧喜是衛大夫寧殖的兒子,寧殖臨死前非常後悔參與了驅逐衛獻公的政變,要兒子務必把獻公請回來以掩蓋自己的當年的過錯,不然就不認這個兒子了。

寧喜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秘密聯絡許多大臣,右宰穀勸他不要這樣做:迎回被逐12年的衛獻公,必須得殺死當時已執政12年的衛殤公;殤公無過錯,而獻公還是老樣子,不知悔改,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寧喜覺得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即使知道他獻公還是老樣子,也一定要把他請回來。於是他找了個機會殺死殤公,迎回獻公。沒想到的是,最終寧喜自己竟死在衛獻公手上並被“陳屍於朝”。也算惡有惡報吧。

分析一下父親寧殖“請回衛獻公”這個要求對於兒子寧喜來說意味著什麼?如果完成了,貌似掩蓋了父親的過錯,但為了完成這個遺願,寧喜必須殺掉當時的君主衛殤公,而衛殤公當時已經執政12年,四野安平,國家無事。寧喜為了實現父親的個人意願而殺死衛殤公,造成政治動亂,國家不安,自己又背上一個弒主的罪名,正應了右宰穀的話“父子得罪兩代君王,天下誰能容得了這樣的人啊?”

可以說,這是個糊塗的遺囑,地地道道的坑子呀。對父親的遺囑,寧喜愚孝,不加分析地執行,最終落得一個被殺身死的結果也就是自然的了。

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父母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瞭解人生怎麼過更有意義,懂得什麼事值得付出與珍惜,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都是一件幸事!

最後以林則徐的一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與友友們共勉。

好孩子熊孩子?隨機應變還是聽話照搬——兩則春秋故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