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無問西東》入圍華鼎獎,這部電影佳作不能被遺忘,需要更多肯定

5月23日,第25屆華鼎獎“中國電影滿意度調查”各項大獎提名揭曉。《我不是藥神》以八項提名領跑最佳影片候選名單,《紅海行動》《無雙》《無名之輩》《影》參與最佳影片競爭,《江湖兒女》《無問西東》《阿拉姜色》等2018年備受關注的作品,也均有獎項提名。

《無問西東》入圍華鼎獎,這部電影佳作不能被遺忘,需要更多肯定

第25屆華鼎獎的頒獎地為澳門,這是華鼎獎第五次在澳門舉辦頒獎盛典。從入圍影片全名單看,本屆華鼎獎將去年佳作一網打盡,無論是熱門話題電影、高票房商業大片,還是帶有人文情懷、歷史回顧色彩的文藝片,都在提名名單中體現出獨特價值。華鼎獎作為承擔國內影視作品走向海外責任的獎項,如何透過最終名單彰顯價值取向,成為本屆頒獎禮的一大看點。

“格局”或可成為評價本屆華鼎獎提名名單的一個關鍵詞。儘管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冷熱交替、喜憂參半,但有了這份入圍影片片單在,基本上可以確認一點:華語電影創作在機遇與困難並存、變數極大、無規律可循的背景下,仍然不停地在嘗試題材拓展、主題昇華,仍然在勇敢地尋找觀眾的需求、觸控電影的表達邊界。能夠把電影精神與觀眾市場相結合,也依然是新老電影人心目中最高的追求與榮譽。

華語電影在題材與創作格局上的放大令人振奮,這種跡象可以讓人暫時忽略爛片扎堆的亂象,把視線放在頭部內容所綻放的新氣象上來。《我不是藥神》第一次用大銀幕的形式,把與人民生存質量息息相關的醫藥問題呈現了出來,它如此明顯地擴大了現實題材的格局,悲憫、同情的同時,有著沉穩、準確的批判,但同時傳遞出向善向暖的價值觀,讓所有人都意識到,電影是可以集結共識、改變社會的,電影的力量感令人敬重。

《無問西東》入圍華鼎獎,這部電影佳作不能被遺忘,需要更多肯定

《江湖兒女》《無名之輩》用新的眼光與角度,對底層格局進行了新的理解與書寫。在這兩部電影的故事中,對底層生存邏輯有著清醒但卻不乏感性、溫情的梳理。《江湖兒女》中人物生存的儀式感與浪漫姿態,《無名之輩》中人在面對有缺憾的生活時所爆發的強大,都試圖在去除底層生活根深蒂固的卑微、困頓,都想要展現小人物在生活與命運重壓下的一種詩意追求。這樣的訴求,使得電影走出了同類題材作品的狹小,擁有了被非本土觀眾接受的更多可能性。

《無雙》被譽為是繼《無間道》之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香港電影。它由內地公司主導投資,但在製作上卻讓人感到久違的香港氣派。《無雙》的優點是,它延續並拓展了香港動作、犯罪題材的獨特風格,但在創作思維上卻走出了“香港製造”的固有模式,尤其是在編劇上的懸疑路線,可以看到近年日本、美國流行懸疑小說的魅力。香港電影透過《無雙》,展現出一種變化:從無原則討好內地市場,到彰顯香港電影的核心魅力,創作更符合國際審美的故事。《無雙》所開闢的港片新格局,應該繼續下去。

《無問西東》入圍華鼎獎,這部電影佳作不能被遺忘,需要更多肯定

《無問西東》公映於2018年1月,公映期引起很大範圍內的討論,後期因為其他影片的崛起,導致這部上映較早的作品,其延伸價值未能得到更多的肯定。在缺席諸多國內電影獎項之後,《無問西東》的提名出現於本屆華鼎獎,它如同電視劇領域的《風箏》一樣,需要透過獎項的承認,來發現它的獨到之處。《無問西東》的優秀,是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它的歷史格局是開闊的,它為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賦予了情懷與人文色彩。同時,它並沒有被歷史題材所累,觀賞性很強,故事與角色,編劇與表演,都是上乘的。期待它最終能在本屆華鼎獎有所斬獲。

《無問西東》入圍華鼎獎,這部電影佳作不能被遺忘,需要更多肯定

華鼎獎前身為“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2007年在調查基礎上增加了評獎頒獎的形式,最終形成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非官方影視評獎活動。直到現在,公眾意見仍然是華鼎獎的評選基礎,“老百姓口碑榮譽”的說法,也還是獲獎者看重華鼎獎的主要原因。但自去年華鼎獎中國總部落戶澳門、亞洲總部落戶香港、全球運營總部落戶美國之後,華鼎獎的功能已經悄然發生巨大變化,對內調查國內觀眾的選擇,向外展示華語電影的全貌,已經成為華鼎獎新的平臺責任。

華語電影與世界電影的交流,在渠道方面,這些年一直被限定於海外發行、國際電影節、專題放映等有限幾個方面,華語片的海外發行處在長期的拓展階段,在國際電影節上,有時輝煌有時寂寥,華鼎獎作為面向國際的非官方影視評獎專案,增加了華語電影走向國際的一個展示平臺。

透過近年的獲獎名單來看,華鼎獎的多元表達與華語電影的內在追求是一致的、同步的。無可否認的是,格局放大、多元表達,是華語電影參與國際競爭必不可少的條件,也唯有這兩個條件,會成為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華語電影都應積極應變,目標向上而堅定,唯有如此,腳步才不會停滯於原地。

《無問西東》入圍華鼎獎,這部電影佳作不能被遺忘,需要更多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