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時空三部曲”作品之一,由蒂姆·羅斯主演,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當時曾囊括了歐洲電影界多重獎項。

時隔21年後,這部影史經典的4k高清修復版,於2019年11月15日在中國大銀幕上映,再次引發一波觀影熱潮,實現了從票房到口碑的雙豐收,共有百萬觀影人參評,給出了豆瓣評分9。3分的好成績。

影片講述了一個棄嬰的傳奇人生:往返於歐洲與美國之間的“弗吉尼亞號”遊輪水手丹尼,在頭等艙的鋼琴上撿到了一個被遺棄的男孩,他收養了這個男孩,並以新世紀開年第一天的數字“1900”作為他的名字。

1900八歲那年,老丹尼因為船上的一次意外去世。之後的某一天夜裡,瘦小伶仃的1900在船上的那架鋼琴琴鍵上,細弱的雙手十指翻飛,展現了他無師自通的音樂天賦。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1900一生從未去過陸地,他在船上出生,長大,結識了唯一的朋友馬克斯,遇見了讓他心動的女孩,經歷了二戰的紛亂時期。

他驚人的音樂才華給每一位旅人帶去過歡愉和感動,他聲名大噪,卻不肯走下船去,到更大的世界去追逐名利與榮華。

當“弗吉尼亞號”失去了航行功能,他選擇和這艘遊輪一起覆滅在海底,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雖然不是第一次看這部影片,但每次看完,內心都震撼不已,1900曠世的音樂才華,他孤獨迷離的眼神,他時而婉轉如訴,時而倔強桀驁的鋼琴聲,他放棄生命也要留在船上的決絕,他面對死亡時的從容與平和,一直在眼前揮之不去。

影片帶給我的震撼,並不僅僅在於1900傳奇的出身、經歷和死亡的過程,而是他把自己短暫的人生,活成了如他演奏的音樂一般,那是一首既燃又爽、既悲壯又從容、既人人嚮往不已、又少人能及的生命之曲。

他從未去過陸地,卻到達了真正屬於他自己的遠方,他的身體一直在海上漂泊,卻獲得了靈魂的安妥。名利與榮光他唾手可得,卻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01

1900一生都待在“弗吉尼亞號”船上,但他的心卻到達了別人無法到達的遠方

1900所在的“弗吉尼亞號”是一條載客2000人左右的船,常年迴圈往復於大海相隔的兩地之間,船上的人換了一波又一波,他們熙熙攘攘,各懷心思,卻每個人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趕著奔向自己的遠方。

遠方在哪裡,每個人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定義,去遠方做什麼,目的也都各有不同。

1900一直待在船上,他用鋼琴聲陪伴著每一位乘船的旅客,去到了他們想去的遠方,而他自己活動的範圍,不過是船頭到船尾的距離。

他有的是機會下船,像所有人一樣,去尋找和追逐自己的遠方,超常的音樂天賦,讓他比任何人都更具備得到更多的優勢,但他最終卻沒有踏出那一步。

因為他知道,

他的遠方其實就是波浪翻滾的大海,是載著他浮浮沉沉的“弗吉尼亞號”遊輪,是船上那群雖然粗糙卻陪他走過人生歲月的水手,更是那架鋼琴,和只有在那架鋼琴上才能演奏出來的美妙樂聲

1900曾經是快樂的,年幼時,他第一次把一些字元連起來唸,養父丹尼發出哈哈大笑聲的那一刻;臨睡前,丹尼告訴他,孤兒院就是一個把沒有孩子的大人關起來的地方時;航船在海浪裡顛簸的夜晚,和新來的小號手馬克斯一起坐在琴凳上與音樂共舞時,每一次坐在鋼琴前用心彈奏每一首曲子時……那些時候,1900臉上的笑意是真誠又滿足的。

可那些快樂的時光,後來卻也成了他眷戀和懷念的遠方。

1900到最後都不肯下船,是因為他生命中的所有遠方都在這條船上,彼岸即是此岸。

每個人從邁出第一步起,就代表著與原點的漸行漸遠。因而,世界上最難抵達的遠方,就是一個人出發的地方。

1900雖然一生都沒有離開過船上,但他的心卻抵達了真正屬於他自己的遠方,那是任何一個走南闖北的人,窮盡一生力量都難以到達的地方。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02

1900從生到死都住在大海上,他的身體始終在漂泊,靈魂卻獲得了安妥

隨著航行次數的增加,聽過1900演奏鋼琴曲的人越來越多,他的聲名也越來越響亮,以至於被奉為爵士樂創始人的黑人鋼琴手傑利,專程來到遊輪上,想要和他一比高下。

傑利狂妄自大,不管是面對採訪他的記者,還是面對聽他演奏的觀眾,都極盡炫耀和誇大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能,以及已經取得的成就。

當他把自己的才華附上虛名與浮利的標籤時,就已經對音樂失去了起碼的虔誠和敬畏之心。

他雖然來自陸地,但虛無縹緲的榮耀與盛名,卻使他整個人好像都飄飄然的懸浮在半空。

有人就是這樣,即便是擁有最華麗的衣裝和最穩定的住所,但因浮華所累,心與靈魂卻一直無所適從,始終在尋找中游蕩。

1900不明白為什麼傑利要與他“決鬥”,但他不會把自己熱愛的音樂當做追名逐利的工具。

所以,這場比拼,在還沒開始的時候,就註定傑利已經輸了。

1900沒有家人,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從他的養父死後,他在世上再沒有可牽掛的人, 他的人生就像是經年漂浮在大海上的航船一樣,彷彿是沒有根的。

對於他來說,生命如同音樂一樣,是孤獨寂寥的,也是純淨純粹的。

他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之上遺世獨立,在無窮無盡的慾望之中纖塵不染,他為了熱愛而熱愛,為了熱愛而演奏,他想表達的都在音樂裡,想得到的也都在音樂裡,音樂就是他的根,讓他的內心無比安寧無比篤定。

他不為浮華所困,不被虛名所累,雖然身體一直在海上漂泊,靈魂卻早已從熱愛的音樂中獲得了安妥。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03

1900伸手即可得的東西很多,但他比誰都懂得,對自己最重要的、和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在航船被炸燬之前,馬克斯到船上去找到了1900,再次勸導他下船,並向他發出了組建樂隊的邀請。

兩人之間有一段對話:

馬克斯:這些年你是怎麼過的?

1900:演奏音樂。

馬克斯:戰爭期間也是麼?

1900:是的,即使再也沒有人跳舞,即使炸彈不斷落下,我一直都在演奏。

那你呢?馬克斯,你的小號呢?

馬克斯:我很久以前就不吹小號了。不過現在,我又想重新開始吹了,我腦子裡全是新點子,我們可以組成一個樂隊,我們二重奏,一定會火起來。

馬克斯·康恩是船上的一名小號手,他對音樂曾經也是一度懷著真摯熱愛和滿腔熱情的。

最初來到船上應聘時,被告知他想要的崗位並不缺人,馬克斯當即拿出他的“康恩牌”小號,吹奏了一首曲子,純熟的演奏技巧加上激越昂揚的曲風,征服了船上的旅客和主考官,他順利成為了船上的一名小號手。

三天後的一個海上暴風之夜,1900用音樂“治癒”了馬克斯的暈船症,兩人成了好朋友。

然而對於馬克斯而言,對音樂的熱愛終究抵不過常年在船上生活的枯燥乏味,以及繁華大都市的吸引,

在多次勸導1900去陸地上追尋更多的榮譽和財富無果後,他一個人下船,奔向他心裡更大更廣闊的空間。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多年後,馬克斯到一家樂器店想要賣掉自己的小號,拿了錢後又有些不捨,向店主要求用自己的小號最後再演奏一次。

由此可見,他下船後的生活並沒有如當初所想的那麼美好如意,若非生活窘困,又怎麼會拿心愛之物去換取那幾十美元,若非心頭所愛,又怎麼會在賣掉之後,躊躇著不肯離去,最終不顧有失體面也要向老闆開口,講出再演奏一次的請求。

在理想和現實兩廂衝突下,人們往往會選擇現實,這是人之本性,生存困境之下,要拿什麼去堅持理想,保持熱愛?

如果說馬克斯當初上船,算是選擇了理想,那麼他的下船,其實是奔向了現實,賣小號是向現實低頭的舉動,而不捨又是對理想的放不下。

每一樣都不想放下,其實又每一樣都沒能顧得上,顧此失彼,“顧”了就不覺得珍貴,“失”了又覺得可惜。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影片以小號手馬克斯的視角講述1900的故事,別具深意。

馬克斯像極了我們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屑於自己的現在,卻為了憑空想象出的未來而熱血沸騰的人,也是在“上帝的那架無法彈奏的鋼琴前,坐錯了凳子的人。”

當被塵世的浮光掠影迷花了眼睛,被無窮無盡的慾望佔滿了心靈,我們總是想要的太多,以至於忘記了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

而1900真正高明於每一個人的,並不單單是他的音樂才華,更是在名利榮光他都唾手可得的情況下,卻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對於自己最重要的,和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在他看來,

只有琴鍵是有限的,人才是無限的,無限的人在有限的琴鍵上演奏出來音樂的美好體驗,才是無限的

不錯,只要他肯邁下那條舷梯,等待他的是更大的名利,更多的掌聲,和更漂亮的女人。

得不到的人永遠趨之若鶩,但得到了又怎麼樣呢?想要的再多,心中總有一個無可替代的“唯一”,丟了這份“唯一”,得到的再多,也會在短暫的歡愉過後,陷入更大更深的落寞。

從始至終,1900想要的只有音樂,他在音樂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而馬克斯,他既想要堅持對音樂的熱愛,更想要塵世的繁華無限,就如同我們,屢屢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舉棋不定,徘徊又徘徊,

每一樣都想要,卻註定每一樣都拿不到。

慾念起時,煩惱便生了,有了煩惱,就會擠佔了快樂的空間。

只有在有限的慾望裡,得到的快樂才是無限的。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04

我們和1900之間,除了音樂天賦,還隔著一條舷梯

1900最終沒有下船,因為他不願意費盡心力在無邊無際、看不到盡頭的城市裡,為自己選一塊土地,在無數條街道中選出一條路,在數不盡的漂亮女人中選一個更漂亮的,在高樓林立中選一座房子,在生命終結時,選一種死亡方式。

船上就是獨屬於他自己的全部風景,音樂給了他一切可能,世界再怎麼芬芳多彩,在他眼裡,也不過是“經過他的身旁”。

他最終選擇在炸彈的煙霧瀰漫中,與航船一起沉入海底。

當“弗吉尼亞號”這個承載的著他與音樂相逢相守的載體,因失去了生命力而即將傾覆於海底的時候,他的生命也隨之一起燃盡了熱情。

他因為音樂而生存,也因音樂而死消亡,他為喜歡的事而活,也為喜歡的事選擇“讓生命離開自己”。

1900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勇敢熱烈的,他活著的方式卻是恬淡與安然的。

因而他成為了每個觀影人心中的傳奇。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我們都沉淪在塵世最深的慾望之中,卻尋尋覓覓渴望遇見最初自己,於是每每做著最徒勞的掙扎,得到的卻是令自己最不滿意的結果。

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的不僅僅是他驚人的音樂天賦,還有那條船上通往陸地的舷梯。它承載著的,是人性的明淨淡泊淡與慾望慾念之間的徘徊和拉扯,我們因為太急著奔赴所謂的未來,總是迫不及待又毫不在意地把那條舷梯踏在腳下,卻忘記了自己當初為什麼出發。

文|葉子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