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生命是一個自然流淌的過程,我們卻在一個封閉的信仰體系裡無法自拔。——《社交恐懼症》網友點評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你參加過篝火晚會嗎?有沒有過什麼綺麗的經歷?比如牽上心儀許久的小哥哥或者妹子的手?有沒有過某個場景,讓你有了社死的恐懼,比如被迫站起來做自我介紹,還得演節目?

短短几個小時的晚會,可能讓每個人的形象固定下來。

原來活潑的更加活潑,對社交有恐懼的會更加恐懼。

這就是被迫參與集體活動的弊端。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桃花塢》裡15位居民起了個大早,騎著單車來到一片野營地舉行篝火晚會,他們載歌載舞歡聲笑語,但並沒有解決李雪琴,陳陳陳這類孤僻人群的孤獨症,90後,00後,為了配合60後,被迫營業載歌載舞,老牌明星宋丹丹和舒淇高興了,但是其他人呢?

李雪琴對之前看似不合的蘇芒說出了真心話:“

集體活得太可怕啦!

《桃花塢》社群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什麼?當初成立的初衷是否偏離了?郭麒麟說就是來放鬆的,那麼其他人呢?他們下一步的走向會是什麼呢?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集體活動,並不能避免孤獨

李雪琴萬萬沒想到,她已經這麼紅了,來到《桃花塢》還得參與她最害怕的篝火晚會。還好,這一次她沒有被強迫和大家手拉手轉圈圈。但是看著別人轉圈圈,她和坐在一旁的陳陳陳,迷離的眼神真相了。

彷彿在說:

“要是真要拉著老孃去轉圈圈,直接退了我。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的確,對於社會人而言,被迫參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是件很無語的事情,尤其是從小到大受夠了上學各種節日期間的“被迫營業”,工作又被迫參加單位的KTV飯局,這些社交場合的“被迫營業”,會為組織者營造一種“虛假繁榮”,參與者處處強顏歡笑,嚴重損傷了被迫營業者的內心世界。

正如蘇芒和李雪琴在又一次團隊遊戲中一起落跑,她對蘇芒說出了真心話: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集體活動太可怕。 如果所有活動大家都一起做的話。就違背了社群的初衷。”

一個孤獨的人,被迫參與了看上去不孤獨的集體活動,但並沒有緩解內心的孤獨其實。

蘇芒預設:

“落單一會兒又怎麼了?”

,李雪琴預設。

然而當蘇芒說要給陳陳陳過生日,原本要回去睡覺的雪琴立馬精神了:“

我可以去吃蛋糕嗎?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每個人都有自己愛做或者擅長的事情,也有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為了融入集體而喪失個性,其實並不能透過妥協降低孤獨感。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遊戲彌補不了代溝

集體活動總是一種令人遺憾的行為方式。永遠是為了滿足一小部分人的需要,而讓大多數人去服從。

60後的宋丹丹,面對小一輩兒提出的意見,總是不大配合。這是她的權力,卻是小輩兒們過得不大自在的原因。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60後,70後,普遍從集體主義生活過來的,因此他們喜歡聚會,唱歌跳舞。然而90後,00後是網遊的一代,他們更注重自我,喜歡在生活重壓之後躺平,一起聊天談心,放輕鬆玩遊戲。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因此當宋丹丹帶頭說“

狼人殺

”不適合40歲以上的人玩時,遊戲不能玩了。大家只得放出一些很老的音樂,配合走復古迪斯科路線,至少60歲的宋丹丹玩得開心,辣目洋子善於搞氣氛,其他70後,80後,90後也開始載歌載舞起來。

老藝術家開心了,節目組也就舒心了。辣目洋子和郭麒麟跳完了舞蹈,走到李雪琴的身後,為她按摩肩膀,李雪琴又真相了:

“快結束了嗎?我要扛不住了。”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桃花塢裡的社交規律

而目前的桃花塢裡,透過房間初步形成了的幾個小團體。

張翰一撥(超市+烘焙),蘇芒一撥(冥想室),汪蘇瀧一撥(廣播站),宋丹丹一撥(650組合)。

每個小團體都有自己核心任務和目標。

每個人為了生存都必須

“抱團營業”

,雖然是綜藝,但這就是一個模擬社會人的真實社會實驗。期間必定會有一些規律給到我們,比如: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利己主義會被拋棄

為自己的

“行為藝術

”課題,爭做“塢長”的陳陳陳勢必會被拋棄。果然在下一期預告中,陳陳陳第二次“行為藝術”的提議直接被張翰否定,陳陳陳賭氣重新選“塢長”,大家立刻同意了,很快新的“塢長”誕生。經歷了第一任“塢長”的不作為,大家投票選出來的繼任一定不會是利己主義者。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自私的被孤立

曾經在第一期

“作妖

”的孟子義,在第二期團體活動中落單了,沒有成為人群焦點的她,覺得自己被孤立了。孟子義不情願地幹著涵哥分配的事情,但依然期待被關注,然而打球的人沒有注意她經過,直到大家想起孟子義做的飯,才在飯點聯絡到了她。

孟子義這麼喜歡錶現的人,因為希望得到關注,居然熱愛上了做飯這件事兒,因為她的飯別人愛吃,她感受到了被重視。愛做飯的孟子義,在群體生活中,找到了自身價值,重新感受到了開心。哎,群體生活真可怕!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情商高的變“團寵”

郭麒麟成為當之無愧的團寵,連CP都有2個姑娘明著爭(李雪琴,辣目洋子),另外2個姑娘在暗鬥(孟子義,周也)。

除了舒淇主動請他去L號房單獨就餐之外,他還整日到各家蹭飯,每個小團隊活動他都不能拒絕。作為團寵,郭麒麟能夠做到張翰打球踩痛腳,他都樂樂呵呵的,同屋室友投訴他每天晃到半夜2點才回去睡覺。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郭麒麟做到了來這裡的初衷,就是放輕鬆生活,他無需偽裝,就能過得舒適,且令絕大多數人滿意,這個一般人做不到,他不愧是情商高的典範。

給桃花塢的一點建議

很多亞洲人文化當中,群體意識成了捆綁人們思維,甚至綁架其生活方式的一種怪現象。比如日韓電視劇中,很多鏡頭會表現出職場喝酒和KTV的一些場景,領導組的局職場人必須參加,而且還必須讓領導盡興了。

甚至有的單位,一二把手會同時請客,逼著下屬做選擇題:

“你到底選擇誰的飯局?”

。吃了誰的飯,就代表是誰的人。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假如桃花塢裡依然按照每個人各自的社會地位,做著強迫式的群體活動,那麼就會像李雪琴說的那樣,失去了社群的意義。

李雪琴“社恐”的樣子像極了我們,《桃花塢》的社交規律成型中

好的社群,應該能夠容納多樣化的生活形態,你不必為了迎合他人,總在“

被迫營業

”。做到該營業營業,該休息休息。這才是理想的五十公里桃花塢啊!那些看似不孤單的群體活動,比如“篝火晚會”,真的沒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