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文 | 張十巴仙

使徒粉們最近有眼福了,期待已久的TVB新劇《使徒行者3》終於播出了。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像這類警匪劇,情節時有反轉,不到最後都可能有變數。例如剛剛聽說釘姐遭人殺害,令人悲憤不已,後又反轉成釘姐沒被殺,只是失聯;例如爆seed本打算為兒子放棄做臥底、恢復警察身份,很快又為了兒子而繼續做臥底……

罷了罷了,要評價該劇劇情而不打臉,得看完全劇才行。我們換個角度,先來看看該劇中角色名字中的小小乾坤。本文轉自同名公眾號,若有抄襲,嚴究到底。

一、爆seed

爆seed這個外號與他的真名薛家強有何關係呢?

懂粵語的人會知道,seed與“薛”姓的粵語發音[sit3] 接近,只不過seed中的[i:]是髮長音,而薛中的[i]發短音。

道出seed和“薛”是諧音,只算回答了一半,還有個“爆”字怎麼解釋?若是“脾氣火爆”之意,似乎靠譜,但不是官方解釋。

《使徒1》裡釘姐問過爆seed綽號的由來。爆seed說,自己小時候用玻璃瓶爆過十幾個人,所以叫爆seed。原來“爆”字是爆破之意。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爆seed”這外號不算編劇生造,而是有出處的。seed就是種子,高達動畫中設定將種子爆發出來,能得到超常能力,類似於小宇宙爆發。見識廣博的編劇多半看過高達動畫,知道爆seed這個“典故”。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一改《使徒1》的字幕寫法,騰訊播出版《使徒3》字幕中把“爆seed”寫成了“爆薛”。這寫法太照顧大陸觀眾了,不愧是陸港合拍劇。字幕寫“爆薛”,配音讀“爆seed”,不明所以的觀眾會否以為“薛”是多音字呢?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爆

=爆seed?

二、Madam G

Madam G是CIB同事對女督察章紀孜的稱呼。章紀孜並無G打頭的英文名,為何叫Madam G呢,而不叫Madam Cheung(章警官)呢?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這回又是粵語諧音在起作用。“孜”的普通話拼音是[zī],粵語拼音是[zi1],很類似。然而,“孜”字用地道粵語讀偏偏會很像ji,即與G很接近。我不是臆測,Madam G曾對韋作榮提起過此諧音。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這個G不光能代表名字這麼簡單,還有第二個用意。受童年陰影影響,Madam G小時候變得自閉,長大後演化為學者症候群。這個自閉女孩喜歡待在電梯裡,感覺狹小的電梯空間會令她有安全感。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卓sir都忍不住問Madam G為什麼這麼喜歡坐電梯

電梯按鈕中有一個G字按鈕,表示底層(ground floor)。Madam G小時候坐電梯時聽人家喊G層,還以為是在喊她呢。另外,這位電梯女孩除了愛待在電梯裡,還特喜歡蒐集G字按鈕。區區一個G字母,居然還能代表Madam G的喜好和性格,妙哉妙哉。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Madam G一直很想要這個G按鍵

三、阿梅

鄭淑梅叫阿梅,簡單明瞭,不需討論。不過,她的暱稱可不止一個。

鄭淑梅常被徐天堂叫做“正梅”,為何要加個“正”字呢?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使徒2》中徐天堂常叫鄭淑梅為正梅

原來,香港人喜歡稱呼年輕美女為“正妹”,字面上就是“正點美眉”的意思。徐天堂就是將“梅”字替換“妹”字,用“正梅”稱呼鄭淑梅,估計是誇她年輕漂亮。

另一種可能是把“鄭淑梅”去掉“淑”字,變成“鄭梅”,再諧音為“正梅”,也取“正妹”之意。香港人愛稱劉德華為劉華,黃日華為黃華,馬國明為馬明,那麼鄭淑梅變作鄭梅也就好理解了。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使徒2》中歡喜哥說的劉華就是劉德華的暱稱

此外,鄭淑梅也被官方資料冠上“妹頭”的外號(劇中很少被這麼叫),多半也因其名有個“梅”字。“妹頭”在粵語裡是妹妹或女孩的意思,更適用於稱呼《使徒2》裡十年前年輕稚嫩的鄭淑梅。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十年後,她在《使徒3》裡成熟老練多了,人家都改叫她“梅姐”了。

妹和梅是簡單的諧音關係,又被TVB編劇們玩了點花樣出來。

四、Wing翔

Wing翔是活在劇中人記憶裡的人,早在《使徒2》中就已領了盒飯。他本名叫王永翔,將“永翔”改成“Wing翔”大概又是因為粵語諧音吧?何止是諧音,根本就是注音,因為“永”的粵語拼音就是[wing5]。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Wing替代“永”,比前文seed替代“薛”還要音準。他是不是想強行給外號摻點字母,好顯得高大上?

不要冤枉他,Wing翔這個暱稱算有點意思。Wing是拼音,也是個英文單詞,意為翅膀。“Wing翔”就是“展翅飛翔”之意,與“永翔”的意思各有側重,互有補充。

五、梅士貴

胖胖的梅士貴雖是配角,卻是《使徒3》中的一個搞笑擔當。

不幸的是,“梅士貴”三字被爆seed完美地諧音成了“煤屎鬼”。這個外號並未影響兩人的和諧關係,畢竟爆seed是梅士貴在沐足店的老闆,況且這個可愛的胖子開得起玩笑。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煤屎鬼在現實中就是煤炭燒過的灰和渣。若是此意,爆seed就有黑梅士貴之嫌——黑、髒、屎、鬼都佔了。就像歡喜哥稱九指強為“狗屎強”,擺明了用粵語諧音在黑他。

幸好,煤屎鬼還有別的形象。宮崎駿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出現了煤屎鬼的動畫形象——有眼耳口鼻的黑色毛球——非常可愛。這樣一來,爆seed的調侃就顯得有“文化底蘊”,且不顯惡意了。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六、殷天俠

殷天俠是潛伏在永恆幫裡的紐西蘭臥底警察,頂替了一個叫Madman(狂人)的身份。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起先不知他是臥底時,看他是亦正亦邪的殺手,我們還可腦洞大開地聯想其英文外號的由來。

聯想一:“殷天俠”能諧音成“贏天下”,他想贏盡天下,確實是個Madman(狂人)。

聯想二:“殷天”可諧音成“贏天”,想鬥贏老天爺自然夠狂、夠mad;“俠”也可與man互譯,請參考蝙蝠俠(batman)、鋼鐵俠(ironman)的譯法。這麼看,殷天俠與Madman的語意照樣關係不淺。

既然後面交代殷天俠和Madman是兩個人,那就沒必要扯本名和外號的關係了。

這回,角色名的有趣之處,要從本名“殷天俠”三字上找。

殷天俠的扮演者是內地演員曾舜晞,他主演過內地2019版的《倚天屠龍記》,且該劇也被TVB引進播出過。既然曾舜晞版張無忌剛在內地和香港觀眾面前露過面,TVB編劇借其造個梗都算是趁熱打鐵。

《使徒3》中“殷天俠”三字極可能改編自《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外公——白眉鷹王殷天正。原來,曾舜晞在《使徒3》中起名殷天俠是為了扯上《倚天屠龍記》和演過的張無忌。這幫TVB編劇真會玩,幸好被我識破了。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曾舜晞主演的《倚天屠龍記》

七、符碌

崇聯社的符碌是劇中一個小配角,但他的外號比較“有戲”。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真名劉永祿,以其帶“祿”字而稱外號為“符碌”。這種取外號的套路很平常,只是不知“符碌”為何意。

原來,符碌一詞是英語單詞fluke的粵語音譯,原指“僥倖將桌球打入袋口”。大眾習慣以“符碌”來表達僥倖,後又引申為糊塗。看來,這位劉永祿不介意外號“符碌”所含的貶義。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許冠文和惠英紅調侃當年拿首屆金像獎影帝影后是僥倖,就用了“符碌”一詞

解釋完“符碌”之意,事情還沒完。原來,TVB舊劇《潛行狙擊》中也出現過一位符碌,是黃宗澤飾演的跛co的老大。這位符碌的真名叫劉長祿,與劉永祿僅一字之差,更甚的是,扮演者和《使徒3》的符碌一樣都是戴耀明。難道TVB這是在搞劇與劇之間的角色聯動,要塑造TVB宇宙?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潛行狙擊》裡也有個符碌

非也非也,此符碌非彼符碌,只是外號、演員一樣而已。TVB這樣近乎照搬,一可省事兒,二可讓觀眾覺得有趣。

八、吳唱K

《使徒3》的客串陣容很強大。第27集中,林峰在TVB訓練班的同學都前來客串。一幫人來到爆seed開的沐足店,聊得很high。

說起按摩完腳後去KTV唱歌時,趙永洪手舞足蹈地說:“唱歌,我最愛,今晚不唱歌”。這時,吳卓羲走進沐足店,迴應了一句“誰說不唱歌”。

這段看似平平無奇的對話其實另有乾坤。聽國語配音、看國語字幕,那是看不出來、聽不出來的。

若聽粵語原聲,“唱歌,我最愛,今晚不唱歌”這句話就是“唱K,my favourite,今晚唔唱K”。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吳卓羲客串《使徒3》,角色名疑似就叫吳卓羲

吳卓羲曾在採訪中說過“唔唱K”,恰好這三字發音與“吳卓羲(Ng Cheuk Hai)”接近。於是粉絲和媒體就把“唔唱K”或“吳唱K”當成吳卓羲的外號了。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Δ 他說媽媽也叫他吳唱K

此外,吳卓羲曾用港式英語將my favourite發音成“賣飛佛”,又不小心替自己賺了個外號“賣飛佛”。

《使徒3》借用真人梗調侃了一把吳卓羲,可真會玩。反正這幫人是以演員的真名客串,調侃吳卓羲就是調侃劇中人。

結語

除了以上這些,《使徒3》中還有不少有趣的外號或本名。

徐天堂沒什麼外號,但卓凱戲稱他全名叫“女人天堂”,意思是說他會哄女孩子。

說《使徒行者3》沒“港味”?“港式角色名”表示不服

卓凱曾經的獄友林寶剛,外號哥布林。“哥布林”是由他的名字倒序讀成“剛寶林”後諧音而成,這原是指西方神話故事裡的類人邪惡生物。

菜鳥臥底竇亞希的暱稱叫“阿兜”,相必是從姓氏“竇”中諧音而來。她還曾化名“北寄貝”,這是來自於北大西洋冰冷深海的一種可食用的貝類(香港人總想著吃的東西)。

……

《使徒3》中不少角色的外號或本名都內有乾坤,且大多是粵語諧音在起作用。給角色取外號在TVB劇中很常見,現實中香港人也很鐘意給人起外號。某人有外號未必low,反能給人加深印象。你看水滸108將個個有綽號,記起來是不是更方便?

這些港式角色名中暗藏了不少粵語文化、香港文化,不失為一種“港味”。吐槽《使徒3》缺乏“港味”的觀眾們,你們感知到這些港味文化了嗎?

看個《使徒3》,既能找點娛樂,也能學點文化,甚好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