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源自 | 網路資料

整理 | 豆丁施工

水泥

水泥漿體在硬化前起潤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效能,硬化後將骨料膠結在一起,形成堅固的整體。其結構如圖1。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粗骨料-石子

• 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分卵石和碎石兩類。

• 卵石是由自然風化、水流搬運和分選、堆積形成的,公稱粒徑大於5(4。75)mm的岩石顆粒。按其產源不同可分為河卵石、海卵石、山卵石等。

• 碎石是天然岩石或卵石經機械破碎、篩分製成的,粒徑大於5(4。75)mm的岩石顆粒。

•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

• 《建築用碎石和卵石》GB/T14685-2001

• 卵石、碎石按技術要求分為Ⅰ、Ⅱ、Ⅲ類。

• Ⅰ類宜用於強度等級大於C60的混凝土;

• Ⅱ類宜用於強度等級C30~C60及抗凍、抗滲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 Ⅲ類宜用於強度等級小於C30混凝土。

細骨料-砂子

• 普通混凝土的細骨料主要採用天然砂和人工砂。

• 天然砂是由自然風化、水流搬運和分選、堆積形成的粒徑小於5(4。75)mm的岩石顆粒(但不包括軟質巖、風化岩石的顆粒)。按產源不同,天然砂分為山砂、河砂和海砂。

• 人工砂是經除土處理的機制砂、混合砂的統稱。

• 《建築用砂》(GB/T14684-2001)

•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

• 砂按技術要求分為Ⅰ類、Ⅱ類、Ⅲ類(類別不同,要求不同)。

• Ⅰ類宜用於強度等級大於C60的混凝土;

• Ⅱ類宜用於強度等級C30~C60及抗凍、抗滲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 Ⅲ類宜用於強度等級小於C30的混凝土和建築砂漿。

混凝土用水

• 對混凝土用水的質量要求:不得影響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凝結;不得有損於混凝土強度的發展;不得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快鋼筋鏽蝕及導致預應力鋼筋脆斷;不得汙染混凝土表面。

• 《混凝土拌和用水標準》(JGJ 63—1989)對混凝土用水提出了具體的質量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

現象:

混凝土未按配合比進行配料、未達到設計和施工要求;

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等級要求(抗壓強度和抗滲強度),混凝土效能不滿足施工要求(凝結時間、稠度等)

主要預防措施:

透過對混凝土原材料、攪拌時間、投料計量、運輸澆築等全過程,對混凝土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有效的控制。

麻面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麻面現象:

混凝土區域性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不光滑振搗時發生漏漿,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一)、產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乾淨,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2、模板未塗刷脫模劑或脫模劑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

3、摸板拼縫不嚴,區域性漏漿;

4、模板隔離層塗刷不勻,或區域性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二)、防治的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乾淨,不得粘有乾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築混凝土前,模板縫隙,應用雙面膠條、膩子等堵嚴,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塗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2、砼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溼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蜂窩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蜂窩現象:

混凝土下料不均造成砼漿與石子分離結構區域性出現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或澆築方法不當,或振搗不足,以及模板嚴重漏漿。

一)、產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料、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3、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4、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5、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灌上層混凝土

二)、防治的措施

1、根據設計檔案的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薄壁牆、肋板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歇一段時間,沉實後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爛脖子”。

2、小蜂窩處理:砼表面洗刷乾淨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鬆散顆粒,刷洗淨後,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

孔洞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孔洞現象:

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鋼筋過密影響混凝土下料區域性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鋼筋區域性或全部裸露。

一)、產生的原因:

1、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預埋件處,混凝土下料被隔住,未振搗就繼續澆築上層混凝土;

2、混凝上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

3、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下料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鬆散孔洞;

4、混凝土內掉入具、木塊、泥塊等雜物,混凝土被卡住。

二)、防治的措施:

1、在鋼筋密集處及複雜部位,採用細石混凝土澆築,在模板內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疑土內,應及時清除乾淨;

2、將孔洞周圍的鬆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溼潤後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築、搗實 。

縫隙夾層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縫隙、夾層現象:

混凝土記憶體在水平或垂直的鬆散混疑土夾層。主要是混凝土內部處理不當的施工縫、溫度縫和收縮縫,以及混凝土內有外來雜物而造成的夾層

一)、產生的原因:

1、施工縫或變形縫未經接縫處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鬆動石子,未除去軟弱混凝土層並充分溼潤就灌築混凝土;

2、施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未清除或未清除乾淨;

3、混疑土澆築高度過大,未設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離析;

4、底層交接處未灌接縫砂漿層,接縫處混凝土未很好振搗。

二)、防治的措施:

1、認真按施工驗收規範要求處理施工縫及變形縫表面;接縫處紙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應清理乾淨並洗淨;混凝土澆灌高度大於2m應設串筒或溜槽,接縫處澆灌前應先澆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無石子砂漿,以利結合良好,並加強接縫處混凝土的振搗密實;

2、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鬆散混凝土鑿去,洗刷乾淨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填密實;縫隙夾層較深時,應清除鬆散部分和內部夾雜物,用壓力水沖洗乾淨後支模,澆築細石混凝土或將表面封閉後進行壓漿處理

缺稜掉角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缺稜掉角現象:

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區域性掉落,不規則,稜角有缺陷

一)產生的原因:

1、低溫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

2、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稜角被碰掉;

3、模板未塗刷脫模劑,或塗刷不均。

二)、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澆築混凝土前應充分溼潤,混凝土澆築後應認真澆水養護,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應具有1.2N/mm2以上強度;拆模時注意保護稜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稜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用草袋等保護好,以免碰損。

2、缺稜掉角,可將該處鬆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溼潤後,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支模用比原來高一級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養護。

露筋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露筋現象:

混凝土內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區域性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

一)、產生的原因:

1、灌築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折,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4、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5、模板不潤滑.吸水粘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稜、掉角,導致漏筋

二)、防治的措施:

1、澆築混凝土,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並加強檢驗檢視,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模板應充分溼潤並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及時調整直正;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稜角。

2、表面漏筋,刷洗淨後,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允滿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洗刷乾淨後,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

松頂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現象:

砼柱、牆、基礎澆築後,在距定面50~100mm高度內出現粗糙、鬆散,有明顯的顏色變化,內部呈多孔性,基本上時砂漿,無石子分佈其中,強度低,影響結構的受力效能和耐久性,經不起外力衝擊和磨損

原因:

1)砼配合比不當;

2)振搗時間過長,造成離析;

3)砼的沁水沒有排除。

預防:

1)設計砼配合比,水灰比不能過大,以減少沁水性及良好的保水性;

2)摻加加氣劑或減水劑;

3)控制振搗時間;

4)採用真空吸水工藝等。

酥鬆脫落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現象:

砼結構構件澆築脫模後,表面出現酥鬆、脫落等現象,表面強度比內部強度低很多。

原因:

1)木模板未澆水溼潤或潤溼不夠;

2)炎熱颳風天,砼脫模後,未澆水養護;

3)冬期澆築砼時,沒有采取保溫措施。

預防:

1)注意以上所分析的原因;

2)砼在特殊天氣下的施工時,應制定特殊的施工措施;

3)加強砼的養護及保溫工作;

4)出現通病後,制定出處理措施。

混凝土工程--各類裂縫

塑性收縮裂縫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現象:在

結構表面出現形狀不規則長短不一,互不連貫,類似乾燥的泥漿面。大多在砼澆築初期(澆築後4h左右),當砼本身與外界氣溫相差懸殊,或本身溫度長時間過高(400以上)而氣候很乾燥的情況下出現。塑性裂縫又稱龜裂,嚴格講屬於幹縮裂縫,出現很普遍。

原因:

1)砼澆築後,表面沒有及時覆蓋,受風吹日曬,表面遊離水分蒸發過快,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而此時混凝土早期強度低,不能抵抗這種變形應力而導致開裂。

2)使用收縮率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過多或使用過量的粉砂;

3)砼水灰比過大,模板過於乾燥。

預防:

1)配製砼時,嚴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選擇級配良好的石子, 減小空隙率和砂率要振搗密實,以減少收縮量,提高砼抗裂強度;

2)砼澆築前將基層和模板澆水溼透;

3)在氣溫高、溫度低或風速大的天氣下施工,砼澆築後,應及時進行噴水養護,使其保持溼潤大體積砼澆完一段,養護一段要加強表面的抹壓和養護工作;

4)砼養護可採用表面噴氯偏乳液養護劑,或覆蓋草袋、塑實薄膜等方法當表面發現微細裂縫時,應及時抹壓一次,再覆蓋養護;

5)設擋風設施。

乾燥收縮裂縫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現象:

裂縫為表面性的,寬度較細,多在0。05—0。2mm之間。其走向縱橫交錯,沒有規律性較薄的梁、板類構件(或桁架杆件),多沿短方向分佈;整體性結構多發生在結構變截面處;平面裂縫多延伸到變截面部位或塊體邊緣,大體積混凝土在平面曾位較為多見,但側面也常出現;預製構件多產生在箍筋位置。亦稱“幹縮裂縫”

原因:

1)砼成型後,養護不當;

2)砼構件長期露天堆放,表面溼度經常發生劇烈變化;

3)採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製混凝土

4)混凝土經過度振搗,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較多的砂漿層。

5)後張法預應力構件露天生產後久不張拉等。

預防:

1)控制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砼振搗密實,並注意對板面進行抹壓,可在砼初凝後,終凝前進行二次抹壓,以提高砼抗拉強度,減少收縮量2)加強混凝土早期養護,並適應延長養護時間。長期露天堆放的預製構件,可覆蓋草簾、草袋,避免曝曬,並定期適當灑水,保持溼潤。薄壁構件則應在陰涼地方堆放並覆蓋,避免發生過大溫度變化。

溫度裂縫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現象:

表面溫度裂縫走向無一定規律性;梁板式或長度尺寸較大的結構,裂縫多平生於短邊;大面積結構裂縫常縱橫交錯。深進的和貫穿的溼度裂縫,一般與短邊方向平行或接近於平行,裂縫沿全長分段出現,中間較密。裂縫寬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裂縫寬度沿全長沒有多大變化。溫度裂縫多發生在施工期間,縫寬受溫度變化影響較明顯,冬季較寬,夏季較細。沿斷面高度,裂縫大多呈上寬下窄狀,個別也有下寬上窄的情況,上下邊緣區配筋較多的結構,有時也出現中間寬兩端窄的梭形裂縫

原因:

1)砼內外溫差大,特別是大體積砼;

2)深進的各貫穿的溫度裂縫多由於結構降溫差較大,受到外界的約束而引起的3)採用蒸汽養護的預製構件,混凝土降溫制度控制不嚴,降溫過速。

預防:

1)採用低熱或中熱水泥配製砼,以減小水化熱量;

2)選用良好級配的骨料,降低水灰比;加強振搗;

3)在砼中摻加緩凝劑,減緩澆築速度,以利於散熱;

4)選用合理的砼澆築順序及分層厚度;

5)加強砼的養護及保溫;

6)制定降溫措施

不均勻沉陷裂縫

現象:

多屬貫穿性裂縫,其直向與沉陷情況有關,有的在上部,有的在下部,一般與地面垂直或呈300—400角方向發展。較大的不均勻沉陷裂縫,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差距,裂縫寬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小,因荷載大小而異,且與不均勻沉降值成比例。

原因:

1)結構、構件下面的地基未經夯實和必要的加固處理,砼澆築後,地基因浸水引起不均勻沉降;

2)平臥生產的預製構件(如屋架、梁等)由於側向旬度較差,在統弦、腹杆或梁的側面常出現裂縫;

3)模板剛度不足,支撐間距過大或支撐底部鬆動,以及過早拆模,也常導致不均勻沉陷裂縫出現

預防:

1)對鬆軟土、填土地基應進行必要的夯(壓)實和加固

2)避免直接在鬆軟土或填土上製作預製構件,或經壓夯實處理後作預製場地;

3)模板應支撐牢固,保證有足夠強度各剛度,並使地基受力均勻。拆模板進間不能過早,應按規定執行;

4)構件製作場地周圍就作好排水措施,並注意防止水管漏水或養護水浸泡地基。

撞擊裂縫

現象:

裂縫有水平的、垂直的和斜向的,裂縫的部位和走向隨受到撞擊荷載的作用點、大小和方向而異;裂縫寬度、深度和長度不一,無一定規律性。

原因:

1)拆模時受外力撞擊;

2)拆模過早或拆模方法不當

預防:

1)現澆結構成型和拆模應防止受到各種施工荷載的撞擊和振動;

2)達到拆模強度後,方可進行拆模;

3)拆模應按規定的方法及程式進行;

4)在砼結構未達到設計強度前,其上避免堆放大量的堆重

凍脹裂縫

現象:

結構構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現寬窄不一的裂縫,深度一般到主筋,周圍砼酥鬆、剝落。

原因:

冬期施工砼結構構件未保溫砼早期遭受凍結,將表層砼凍脹,解凍後鋼筋部位變形仍不能恢復,而出現裂縫、剝落。

預防:

1)冬期施工時,配置砼應採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並摻適量早強抗凍劑;

2)對砼進行蓄熱保溫或加熱養護。

混凝土結構冷縫

現象:

上層混凝土澆築在已經凝結的下層混凝土上,未按照施工縫的方式進行處理。

原因:

混凝土澆築過程混亂,缺乏有效的組織;混凝土供料慢,施工速度慢於凝結時間。

危害:

混凝土冷縫是混凝土結構中粘結強度較低、質量較差的一個危害嚴重的病害面。混凝土冷縫面的抗剪承載力明顯不足;冷縫形成建築物的滲漏通道;

對於混凝土結構的冷縫目前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只能是儘可能避免發生,尤其是在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中要避免發生冷縫現象。施工速度慢的時候,採取薄層施工方式避免凝結;

施工面的混凝土已經初凝後,暫停施工,對已經凝結部位

採取施工縫的方式進行處理。

冷縫嚴重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受力狀況時,應採取補強的方法進行處理 。

表面不平整

表面不平整現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一)、產生的原因:

1、混凝土澆築後,表面僅用鐵鍬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壓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撐鬆動、泡水,致使新澆築混凝土早期養護時發生不均勻下沉;

3、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時,上人操作或運料,使表面出現凹陷不平或印痕

二)、防治措施:

嚴格按施工規範操作,澆築混凝土後,應根據水平控制標誌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後澆水養護;模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應支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承面積,並防止浸水,以保證不發生下沉;在澆築混凝土時,加強檢查,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澆結構上走動。

問題圖片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亮點圖片展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鋼筋樣板展示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現澆混凝土結構外觀質量缺陷

按照對結構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美觀等方面的影響程度,劃分為嚴重和一般質量缺陷。

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對已經出現的嚴重缺陷,應由施工單位提出技術處理方案,並經監理(建設)單位認可後進行處理,對經處理的部位,應重新檢查驗收。

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對已經出現的一般缺陷,應由施工單位按技術處理方案進行處理,並重新檢查驗收。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混凝土表面質量缺陷的修補與處理

(1) 表面抹漿修補:

對數量不多的小蜂窩、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為保護鋼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蝕,可用1∶2~2。5水泥砂漿抹面修整。

(2) 細石混凝土填補:

嚴重蜂窩或露筋較深或存在孔洞時,應鑿除不密實混凝土,清水洗淨並充分溼潤後,支設模板,再用比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補並仔細搗實。

(3) 水泥灌漿與化學灌漿:

對於寬度大於0。5 mm的裂縫,宜採用水泥灌漿;對於寬度小於0。5mm的裂縫,宜採用化學灌漿。

混凝土防治措施

(1)、混凝土澆築前,監理工程師應檢查水電供應是否保證、各工種人員的配備情況;振搗器的型別、規格、數量是否滿足混凝土的振搗要求;澆築期間的氣候、氣溫,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蓋材料是否準備好。針對不同的板、梁、柱、剪力牆、薄壁型構件應要求採用不同型別的振搗器;當混凝土澆築超過2m應採用串筒式溜槽。

(2)、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必須按照公司制度要求安排監理工程師全程旁站。

旁站過程中主要控制以下問題:

1)、注意觀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效能,若有問題,應及時對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調整,澆築過程中嚴禁私自加水。

2)、督促施工單位控制好每層混凝土澆築厚度及振搗器的插點是否均勻,移動間距是否符合要求。

3)、對鋼筋交叉密集的樑柱節點是否振搗到位,以防出現蜂窩、麻面。

4)、檢查確認施工縫的設定位置是否合適,使施工單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澆築順序,保證分割槽、分層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5)、嚴格控制結構構件幾何尺寸,發現漲模、跑模應立即安排人員整改。

6)、要求施工單位現場製作混凝土試塊。

混凝土振搗

(1)、震動棒要快插慢拔;插入得快是為了避免表層振實了,下層還沒有振實,拌和物形成分層;拔得慢是使拌和物得到振實,同時使拌和物插入形成時的孔洞能用周圍的拌和物來填實。

(2)、要注意振動棒的間隔距離,使拌和物不致漏振。

(3)、振搗孔的排列一般有行列式和交錯式(梅花式)兩種。

(4)、根據結構截面和配筋的不同,振動棒可以直插,也可以斜插,不拘於一種形式。

(5)、振搗時要使振動棒避免直接振動鋼筋、模板和預埋件,以免鋼筋受振位移,模板變形,鐵件移位

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澆搗後,之所以能逐漸凝結硬化,主要是因為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化作用則需要適當的溫度和溼度條件,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養護。混凝土的養護包括自然養護和蒸汽養護。因蒸汽養護不常用,所以這裡我們著重學習自然養護。

覆蓋澆水養護符合下列規定

(1)、覆蓋澆水養護在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12h以內進行。

(2)、混凝土的澆水養護時間內,對採用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於7d。

(3)、澆水次數根據能夠保持混凝土處於溼潤的狀態來決定。

(4)、混凝土的養護用水與拌制水相同。

(5)、當日平均氣溫低於5℃時,不得澆水。

混凝土質量通病案例與分析

鄭重宣告

本文僅供工程施工從業者學習交流之用,無任何商業用途!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絡小編並註明來意,核實後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