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往往都希望結局是圓滿的,但很多電影並沒有給我們“大團圓”的機會,在美滿的結局之前,總會出現些許阻礙,最終結局裡,觀眾也只好帶著遺憾,感嘆一句意難平!但你知道嗎,有些遺憾其實是導演有意為之。先來看看這五部讓觀眾直呼意難平的片子都有什麼吧。

《大話西遊》

原以為是部喜劇片,卻在最後被紮了心。紫霞仙子死了,而戴上金箍的那一刻,至尊寶也蛻變成了齊天大聖。這段故事註定是無疾而終,錯過二字令人感傷之處不在於錯,而在於過。至尊寶回到五百年前,以為自己要找的是白晶晶,然而他的心告訴他,你心裡在乎的是紫霞。雖然他竭力狡辯,雖然他盡力的在掩飾著自己對紫霞的在乎,可是,當牛魔王的尖戟刺穿紫霞的身體的時候,所有的掩飾都煙消雲散,齊天大聖在那一刻重新變成了至尊寶,然而這世間卻再無紫霞。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他好像一條狗。”是的,當戴上金箍的那一刻起,他成了齊天大聖,有著通天的力量,但是他卻再沒有辦法遇見他的紫霞了。稱霸天地,威震八方又如何?在我的內心,我仍然像是一條喪家之犬一樣的活著。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雖然觀眾對西遊記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但當一段故事以這種形式所呈現,依然會覺得,真的太遺憾了。

《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本就是一部溫馨的動畫電影,但看到結尾,依舊讓人有些遺憾:“為什麼白龍沒有和小千一起回家”。在宮崎駿大師緩緩鋪開的這座奇幻湯屋裡,千尋誤入迷途,被白龍所救,從一見面兩人就有了獨特的羈絆。白龍為千尋指引道路,教她求湯婆婆給一份工作來生存,還偷偷帶千尋去看已經變豬的爸媽。可以說,千尋在湯屋中的成長,都是因為白龍的鼓勵。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在白龍被錢婆婆的小紙人所傷的時候,千尋也沒有放棄白龍,為了破除詛咒,她毅然踏上那條未知路途的城鐵列車。白龍和千尋在片中的羈絆,讓觀眾們深深的為之動容。故事的謎題在最後解開,原來兩人的緣分早在多年前就已註定。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可是已經破除詛咒,找回名字的白龍,為何沒有跟千尋一起離開湯屋,也成了觀眾們心中長久不散的疑問和遺憾。

《愛樂之城》

這是一個關於夢想與追逐的故事,男女主角在各自失意的冬天相遇,在春天相知,在夏天熱戀,在秋天陷入了愛情與夢想的雙重困境,最終在冬天分道揚鑣。而當他們五年後再次相逢又是一個冬天,此時一切已滄海桑田,兩人相望無言,唯有滿腹悵惘的傷感。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我記得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觀眾們在看到兩人相視一笑的時候,大多哭的泣不成聲,互相陪伴的兩個人,最終卻分開,在多年之後相遇,唯有這樣的“一笑泯恩仇”。難怪有人說,愛一個人,是成全。即使你沒能在我身邊,我也知道,你過得很好。

《復仇者聯盟3》

在《復仇者聯盟4》還沒確切訊息的時候,婦聯3確實是眾多漫威迷心中的意難平,而且這個遺憾都不需要放在影片結尾去呈現,從影片開始,就處處滲透給了觀眾,為了救哥哥甘願死於滅霸手下的洛基,糾結於愛與恨之間的卡羅拉,最終被無情的“養父”扔下山崖。這些鏡頭不知道當時在電影院收穫了多少眼淚。還有拼盡全力的復仇者聯盟們,最終都沒有阻止滅霸集齊寶石。一個響指,灰飛煙滅。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我記得當時恍惚走出電影院,竟然一時之間不知道自己該哭還是該笑,追了多年的影片竟然是這樣的結尾,心中既難過又期待未來會有反轉。還好之後的《復仇者聯盟4》了卻了這樁遺憾。

《忠犬八公》

忠犬八公的故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脫胎於真實事件的改編電影也同樣扣人心絃。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八公等不到它的主人了,九年的等待,對狗狗來說,每一天都有新的希望,但對於熒幕外已經知道結局的我們來說,看著八公日復一日的等待,只會覺得,好難過啊。因為我們都知道,八公的等待是漫長且徒勞的。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這種遺憾,是電影裡給我們講述了,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其實比陰差陽錯,更讓人難以接受。

為何在電影裡要製造遺憾?

說了這麼多,似乎遺憾元素在電影中,只能給觀眾帶了負面的情緒,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編劇和導演鍾愛他呢?誓有“不讓觀眾意難平不罷休”的勢頭。透過分析,大致有這三點原因。

為了達到矛盾衝突

“遺憾”其實是電影敘事中的一個常用手法,導演透過製造遺憾,來達到強烈的矛盾衝突,可以起到深化劇情的作用。在電影中,兩個角色之間的矛盾衝突並沒有那麼明顯,但一旦有了令人“遺憾”的故事,例如生離死別,例如愛而不得,就會有之前平淡敘事達不到的戲劇效果。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為續作鋪路

同時,遺憾元素的加入,也恰恰抓住了觀眾想要圓滿的心理,在結局都沒有完成的事,沒有在一起的人,還有沒有可能繼續?觀眾期待一個圓滿的結局。其實一些電影在拍攝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續作,透過第一部故事的“遺憾”,來調動觀眾想要續作圓滿的心,為後續電影的推出積攢人氣。

我分析了這五部“意難平”的電影,得出了導演的“遺憾學”套路

遵循正常的敘事結構

有些“遺憾”電影並沒有拍續作的打算,也不求刻意的製造矛盾,僅僅是因為電影中故事就發生到這一步了,強行圓滿反而顯得刻意,就按正常的敘述往下進行吧。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唐山大地震》裡那種揪心的選擇和痛哭。就算不是在電影中,遺憾也時刻都在生活中發生,導演只不過將這種“日常”放大,做成了電影的戲劇化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