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時期,形象被誤解最深的竟然是他

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一看這描述,你會想到誰?沒錯,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一戰!

三國時期,形象被誤解最深的竟然是他

史書《三國志》中的《蜀書·張飛傳》卻並無一字涉及張飛的相貌。

歷史上的張飛是什麼出身?“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張飛交際廣泛,善於經營,放到現在也是大富翁級別的人物。只不過三國演義卻把張飛看做是殺豬的,實在是離譜。

這位驍勇善戰的五虎大將,也是一位能書善畫的文人墨客,關於張飛的畫,據明代卓爾昌《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可惜其畫現已不傳。

而張飛書法,其跡有四處:

一是《新亭侯刀銘》,原物已失傳

二是《刁斗銘》,現也已不傳

三是《張飛立馬銘》,也叫《八蒙摩崖》

三國時期,形象被誤解最深的竟然是他

清朝著名文學家趙一清在《稿本三國志注補》中,曾引用過《方輿紀要》一段記載,稱:“八濛山下有勒石雲: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立馬勒石。蓋張飛所親書也。”

四是陝西西鄉縣的《飛鳳山》摩崖

三國時期,形象被誤解最深的竟然是他

在容貌上,三國演義顛覆張飛形象,

其實張飛是一個白麵俊生,長的非常好看。世居涿郡,頗有莊田,按這經濟條件結合古人顏控特性,找的物件相貌肯定不會差,多代以後,顏值只會越來越高。

從遺傳角度看,遺傳分為絕對嚴格的顯性遺傳和相對寬鬆的隱性遺傳。精子和卵子的結合把父母的特點傳給後代,使後代酷似雙親,不僅保持了雙方的優點,同時也繼承了雙方的缺點。張飛有2個女兒,都許給劉禪,被封為皇后,如果太醜怎麼可能當皇后。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以張飛的長女為劉禪太子妃,劉禪即位後,封張飛的長女為皇后。15年後,張飛的長女死去,劉禪又娶張飛的二女兒,先封為貴人,後立為皇后。

三國時期,形象被誤解最深的竟然是他

在軍事策略上,最原始、最集中地全面記載張飛事蹟的史書當推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為其所作的注。作者在不到一千字的簡短記錄中,透過一記述張飛拒水斷橋、義釋嚴顏、智取張郃等主要事蹟,給我們提供了張飛的歷史原型。

1.獨擋一面--拒水斷橋

“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補當陽之長阪。先主閏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拒水斷橋,嗔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進者,故遂得免。”

陳壽對張飛拒水斷橋這一事件簡單的描寫使我們大致對張飛的虎將之勇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但我們無法根據張飛一句“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來想象他是如何單憑二十騎軍馬就能把追兵嚇退,只能透過“飛為中郎將”猜測他武藝高強,所以被封為大將;透過“嗔目橫矛”、“拒水斷橋”想象他獨擋一面的氣勢和威懾力。

三國時期,形象被誤解最深的竟然是他

2.尊賢愛士--義釋嚴顏

正史中記載的張飛不單有虎將之勇,還有著寬闊的胸襟、氣度和“國士之風”。陳壽在《三國志》中曾用“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評價張飛,最能表現張飛這樣性格特點的事件是“義釋嚴顏”

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聽頭,顏色不變,曰:祈頭便研頭,何為怒耶!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張飛雖然勇猛粗莽,卻頗有敬愛君子、禮賢下士的風度和胸襟。在“義釋嚴顏”的事件當中,嚴顏被擒後架鶩不馴的態度和氣勢惹怒了脾氣火爆的張飛,張飛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將喜怒哀樂表現在臉上,“呵”、“怒”、“壯”一連串的字眼表現了張飛的情緒變化過程。

然而面對泰然自若、視死如歸的嚴顏,張飛能夠立刻轉怒為喜,將其“引為賓客”,為自己所用,可見在粗獷的性格之外還有一種重視賢才的寬闊心胸。

三國時期,形象被誤解最深的竟然是他

3.智勇雙全--大破張郃

張飛在正史中是一個具有卓越軍事指揮才能的大將。最膾炙人口的歷史事件是建安二十年張飛憑藉高超武功和巧妙智謀大破張郃的戰役。

“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都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徒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都軍交戰,山道窄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都。都棄馬緣山,獨與魔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士獲安。”

這是歷史記載中張飛打的一次漂亮仗。同樣身為大將的張都深受曹操倚重,武功一流,屢建戰功,在軍中聲望甚至高於曹操的親信大將夏侯淵氣在該戰役中卻被張飛打得一敗塗地,凸顯出了張飛的威猛無敵。

在這次戰役中,張飛不僅展現了部署軍隊的才能,還表現出善用謀略的一面,“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都軍交戰,山道窄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隊”展現出了張飛善於用兵的軍事才能。

三國時期,形象被誤解最深的竟然是他

4.致命弱點--不恤小人,暴而無恩

根據正史記載,張飛有個致命的弱點是不恤小人,暴而無恩,這也是後來他被殺害的一個性格上的根本原因。陳壽曾經對張飛這一性格弱點作了客觀的評價:“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劉備經常告誡他“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表明大哥劉備早已意識到,張飛這個致命的性格弱點如果不加以重視和改正,不注意防範,最終會將自己引向“取禍之道”。然而張飛果真沒有重視這件事,漢昭烈章武元年六月,張飛被部將張達、範強刺殺。儘管史傳材料中並沒有詳細闡述二人殺害張飛的具體原因,但是張飛本人的暴慶性格為他最終的性格悲劇埋下了伏筆。

三國時期,形象被誤解最深的竟然是他

綜上所述,絕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的張飛,其實已經不是歷史人物張飛,而主要是經過《三國演義》改造和重塑的張飛形象。他既以歷史上的張飛為原型,又有很大的發展變化。

其實張飛本身的來歷就是一個迷?張飛這個人來歷不明,既不是貴族也不是豪門,但是卻身資鉅富,還有燕將十八騎的死忠,他所用的兵器也不是制式的,張飛,善長搶劫,很有可能他之前是燕山一帶的巨寇馬賊,之後金盆洗手隱居在涿郡,又投靠了劉備,經過一系列的操作,成功的洗白了自己,成為了一方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