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只有“更好地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你的婚姻才會漸入佳境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你是婚姻裡的

“小女人”

還是

“老好人”

前段時間朱丹頻上熱搜,一是因為週一圍的“冷戰臺階論”,二是因為週一圍在家做一頓飯,朱丹“感動地要死”。

網友稱朱丹“一味討好週一圍,是婚姻裡的“老好人” “卑微丹”的名號不脛而走。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什麼是“老好人”?

心理學解釋為“迎合性人格障礙”,又叫“討好型人格”。在婚姻中主要表現:

過分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去取悅伴侶,以此證明自己對伴侶是非常有幫助的人。在這種婚姻關係中,伴侶必須不斷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感激之情;

無論伴侶做了多麼出格的事情,“討好型人格”的人都可能去忍受和說服自己。

不敢去面對存在於伴侶之間的未處理的憤怒與內疚等衝突,反而是迴避自己內心的痛苦,用壓抑自己情緒的方式“抹煞”雙方溝通的可能性。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究竟朱丹在“討好”週一圍嗎?我們看幾個細節:

週一圍的“臺階論”看似簡單粗暴,朱丹說“每次都能很好解決問題”。

在矛盾中,他們有自己的溝通和解決方案,而不是朱丹在一味忍讓、逃避矛盾。

週一圍在節目中“吐槽”朱丹拍戲不專業,背後的原因是這樣的:

“她不專業,這個是事實,因為不專業,會吃很多苦,如果作為我的女人,我不希望她受這樣的苦。”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婚姻就像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

從朱丹婚後復出的狀態,我可一點看不出 “卑微丹”的樣子,反而,復出後就在《做家務的男人》節目中牢牢掌控節奏,順便再製造幾個話題,熱度蹭蹭蹭上去了,復出之路順風順水。

由此看來,朱丹應該是享受“霸道總裁式”的愛的“小女人”,未必是“討好型人格”。

什麼是真正的“老好人”?

張愛玲便是。

24歲的張愛玲,遇到39歲的胡蘭成,愛到無法自拔。她送給胡蘭成一張自己的照片,後面留言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在他們短短三年的婚姻裡,張愛玲迎合、卑微,正如她自己說的“低到塵埃裡”。

胡蘭成與張愛玲成婚後,他先是在武漢愛上了護士小周;抗戰勝利,胡蘭成逃亡愛上朋友的妻子。張愛玲去溫州找他,胡蘭成說“你來做什麼,快回去。”忍無可忍的張愛玲在1947年與他分手,分手前還給了胡蘭成30萬。

張愛玲可謂“討好型人格”的終極版,她

迎合他、不懂拒絕、不敢發怒,還敏感多疑

,最後連分手都要給分手費,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罵戰”。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對比兩個故事,你知道自己是“小女人”還是“老好人”了嗎?

婚姻裡的“老好人”長啥樣

1、

價值感低,迎合對方,把自我價值建立在伴侶的認同上

晚餐,你做了一桌子美味佳餚,滿心希望得到先生的誇讚,結果先生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還可以啦”。你惴惴不安:是不是菜做得不好吃?進而,你開始浮想聯翩:不是最喜歡吃我做的菜的嗎?一定是不愛我了,才會這麼嫌棄我做的菜……

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曾經經歷過?

這段關係裡,你的價值感很低,自我價值會隨著他的評價變化而變化。

因為在“老好人”的邏輯裡:

只要自己做得好,TA就會喜歡我;如果TA不喜歡我,說明我應該遭受這種對待;如果我遭受了不好的對待,那就說明自己還不夠好。

有點像繞口令。

而實際上,有可能他今天只是在工作上遇到點煩心事,情緒不好而已。

當你把全部認同感寄託在他的認同和評價上時,意味著你不敢、也沒有展示更多元、更豐滿、更真實的自己,你在對方眼裡永遠是“委曲求全、唯唯諾諾”的。沒有“靈魂的”你是沒有吸引力的,久而久之就被人嫌棄了。

蔣方舟在《奇葩大會》裡曾說過: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價值,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個性和價值, 去打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就意味著:你吸引來的,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

真正能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2、 不敢拒絕,害怕衝突,認為這樣可能帶來關係的惡化

在婚姻裡“老好人”往往充當著有求必應的角色。

因為TA不敢主動拒絕,害怕對方因為拒絕產生衝突,

迴避體驗消極情感

,認為一旦拒絕,可能良好的關係就此終結。

“老好人”的邏輯是這樣的:

我拒絕TA——TA會生氣、離開,關係因此惡化或終止——我會陷入孤獨、恐懼、無助以及焦慮之中。

周星馳和劉嘉玲在主演的電影《大內密探凌凌發》裡有一段這樣的對話細節:

妻子:你怎麼會知道我每次都躲在桌下面。

丈夫:你每次都躲在桌下面啊。我有什麼辦法能夠不知道你躲在桌下面呢。拜託你用點腦子想一想。再找幾個新的地方躲。好讓我有點新鮮感好吧。

妻子:可是我不躲在桌下面我怕你找不到我嘛。

丈夫:啊!!!!啊!!!!我真受不了你。拜託你不要這樣。我拜託你好不好,老婆。你不要這個樣子。謝謝謝謝謝謝。

妻子:哎!我只是個血肉之軀。你每次都這樣罵我。我不知道哪一天我就忍不下去了。

丈夫:忍不下去那你走啊。

妻子:我去洗澡了。

丈夫:我叫你走啊。

妻子:哎。

你會不會肚子餓啊?我下碗麵給你吃。

妻子在矛盾開始後習慣性地逃避,問著:“你餓不餓?”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然而事實上,這樣的

逃避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會讓自己的負面情緒越發嚴重,陷入死迴圈。

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充分接納的基礎上的。

接納的過程本身就充滿衝突,隨著衝突的不斷溝通、解決,雙方的相互接納程度就會越來越高,直至進入良好的親密狀態。

中國有句古話“不打不相識”,“

衝突”才是關係的真正開始,而非結束。

3、 缺乏安全感:有條件的付出和愛

婚姻裡的“老好人”還有這樣的邏輯:

我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愛我,對得起我的付出。

這其實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無問西東》裡淑芬對許伯常的愛始於安全感匱乏,發展到後來,當淑芬得不到愛的回報,因愛生恨,最後釀成了悲劇。

許伯常曾答應愛淑芬一輩子,會娶她;

因此,淑芬生命的全部意義就是為了許伯常。她為許伯常付出了一切,洗衣做飯,照顧家庭,甚至拿工資供他讀大學,為的就是有一天許伯常能回報她對等的愛。

當許伯常唸完大學,看過了外面的世界,提出分手時,淑芬生命的大廈轟然倒塌,她不惜以死相逼,逼許伯常娶了自己。

婚後,許伯常對淑芬使用冷暴力,淑芬疑神疑鬼,因愛生恨,最後悲憤投井。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真正的愛,是我愛你,這份愛不需要回報,當你真回報時,我也坦然接受。

4、習慣性“老好人”:對伴侶隨機的獎賞會上癮

在一段關係不平等的婚姻裡,習慣性做“老好人”的那位,往往對伴侶隨機的讚賞,會產生高價值感,充滿期待,因此付出“成癮”,潛意識期待那個獎賞不經意間到來。這個成癮機制,有點類似打麻將:

很多人沉迷於打麻將,而打麻將的人總會期待下一把牌會好,而這一點恰恰是不確定的。如果確定每一局都能胡牌,那我們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因為未來早已明確,沒有什麼好期待的了。

這是“老好人”的四種典型表現,你佔了幾種?

婚姻裡怎樣拒絕做“老好人”?

1、儘快調整自我認知:愛人先愛己

“討好型人格”討好的動機都是渴望獲得認同,得到愛。

但這種尊重和愛不是透過平等的自尊獲得的,而是透過“祈求”、“迎合”、“討好”的方式去獲得。

當你把自己看得很低,對方也會把你看的很低,慢慢地,關係就會失衡。

因此,“討好型人格”的人,應該重視自我,

將自我的內心需求排在第一位,

先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再去滿足對方的。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愛人先愛己。

2、 持續提升自我價值

“討好型人格”的核心是“低自尊”,“低價值感”。在親密關係裡你總認為自己“不值得”、“不配”獲得更多的愛。

要獲得尊重和愛,除了調整自我認知,接納自己、認同自己、愛自己之外,確實也需要持續進行自我價值的提升。

你總是害怕對方不愛你,離開你,你不如在自己身上下功夫,進行自我價值提升,讓他狠狠地愛你,離不開你:

健身運動,打造良好的身材和體態;

經常保養自己,讓自己“凍齡”動人;

給自己添置得體的衣裝,畢竟人靠衣裝馬靠鞍;

多看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唯唯諾諾;

在自己愛好的領域,充滿熱情地鑽研,哪怕是烹飪,也可以做出業餘“米其林”的水平。

當你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你就會變得閃閃發亮,那種自信和美才最吸引人。

愛不是求來的,愛是吸引來的。

3、預演反應模式

當你決定“適當拒絕”、“不迎合”、“不依附”時,要提前設定好如何妥當處理。

例如,吃過晚飯,你就是不想洗碗,面對你家裡有潔癖的鋼鐵直男老公,你會怎麼辦?(以往你可能為了迎合他,多累都去把碗洗了),有幾種處理方式:

1) 示弱法。

“老公我今天實在太累了,腰都直不起了,碗我明天再洗吧。”如果他愛你,怎麼會忍心苛求你再去洗碗呢?

2) 共情法。

“老公,我知道你看到一堆髒碗堆著挺不開心的,確實挺難看,可我實在太累了……”,與他共情,他才可能與你共情;

3) 移情法。

“老公,兒子學校老師今天給我打電話了,說了兒子的一些重要情況,我們趕緊討論討論……”用更重要的話題,轉移注意力;

4) 選擇法。

“老公我知道你今天累了一天了,可是我也好想休息啊,怎麼辦,又要洗碗,又要輔導孩子作業。” 在選擇面前,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當你預設了反應機制,就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婚姻裡的“矛盾”,有助於關係的良性發展。

4、追溯原生家庭

童年時期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是孩子“討好型人格”的重要成因。

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會由於童年時對愛的需求未被滿足而對別人的愛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執念,他們會拼命地去討好,尋找機會彌補童年時的遺憾。

原生家庭導致的“討好型人格”,嚴重的會影響孩子成年後的婚戀觀,親密關係會處理不當,這部分人群建議求助專業人士。

拒絕做“老好人”,更好地成為自己

朱丹“討好”週一圍?| 婚姻裡的“老好人”,不是蜜糖,是砒霜

我的閨蜜菲菲就是從“老好人”的窠臼裡跳出來,遇到真愛的。

菲菲今年35歲,五一剛和男友完婚。

菲菲從小就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從來沒有違背過父母的意願,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在遇到現任老公之前,她有一段長達五年的虐戀,一度準備走入婚姻。

在這段戀愛中,她滿腔熱誠地付出:

男朋友進入了事業低谷期,菲菲放下手上的生意,陪伴左右;

看到男友身體瘦削,菲菲給他熬雞湯,大熱天驅車幾十公里送到工地上去;

聽說男友生意資金短缺,菲菲表態可以賣掉自己的一套房,幫他挺過難關。

一方面男友誇讚她“溫柔賢惠、體貼懂事”,另一方面把她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除了口頭誇獎,連蒼白的承諾都沒有。

可惜,菲菲的付出並沒有換來男友的坦誠相對。

狗血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在男友某次和別的女人火熱聊天時,被菲菲抓個正著。

這一瞬間,菲菲覺得自己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太傻逼了。

她迅速把男友微信拉黑,手機號碼刪除。

菲菲決定做回自己。

她認真打理生意,小店生意蒸蒸日上;

學習插花和攝影,成了手機攝影的網課老師;

學會了游泳,身材也變好了;

有空就出門旅遊,在旅途中碰到了現男友。

這回,她不再是那個唯唯諾諾、一味付出的女孩子了,在戀愛裡,她不卑不亢,懂了邊界和分寸。

終於,甜美的愛情結出了碩果。

如果你還在婚姻裡付出,討好,迎合TA,不妨好好想想,這是我要的生活嗎?我真的享受當下的狀態嗎?

要知道,

做”老好人“可不是在婚姻里加蜜糖,而是導致婚姻破裂的砒霜。

只有

“更好地成為自己”

,而不是為了TA“成為更好的自己”,你的婚姻才會會成熟、穩定,漸入佳境。

(文章系原創,轉載請聯絡作者。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