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1900年,弗吉尼亞船,不同的旅客帶著不同的故事登船,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去美國,那裡是新希望的開始

。而船的最下層,充滿貧窮的聒噪,骯髒又忙亂的鍋爐房,就是傳奇一般的鋼琴師生活的地方。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他與世界擦肩而過

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工業化,這個城市開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城市化的國家。世界的中心,從歐洲轉移到了北美,而弗吉尼亞這艘往返於兩地之間的大船,承載著一批又一批放棄沉淪的歐洲,去追尋新徵程的“美國夢”之人。郵輪上的煤炭工人丹尼在撿有錢人遺落的菸頭和食物時,發現了一個被裝在檸檬紙箱裡放在鋼琴上的嬰兒,因為檸檬箱子上的品牌名“TD”讓丹尼堅信是“Tanks Danny”的縮寫,所以他決定不顧一切撫養這個嬰兒,而那一天正好是1900年的第一天,於是他給他起名為1900。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對於海上長大的1900,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大海是他唯一存在的證明。一次,1900問丹尼“孤兒院是什麼呀” “這個嘛,孤兒院就是一個大監獄,專門關沒孩子的大人” “所以如果沒有我,你就會被關進孤兒院嗎?” “你說的太對了” 1900作為一個孤兒,丹尼並沒有灌輸給1900他是孤兒的觀念,他告訴1900“媽媽”是世界上最能跑的純種賽馬,陸地上有很多鯊魚,彷彿這艘船上沒有規則,一切概念都可以被重新定義。從船頭到船尾的狹小距離裡,他不是孤兒,也不能稱之為不幸。然而,一次丹尼被鍋爐房內的一根鐵鏈砸中頭部,三天後,他離開了人世,但是他的笑聲伴隨1900,永遠迴盪在弗吉尼亞船上。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一次偶然,1900來到了充滿高談闊論的人群和肆意流動音樂的頭等艙,而那中央的一架鋼琴似有魔力般,讓1900移不開眼,當一段扣人心絃的鋼琴聲響徹夜中的禮堂,1900的人生也正式拉開序幕。就這樣,1900結識了小號手麥克斯,他們既為頭等艙的客人演奏莊嚴婉轉的音樂,也為三等艙的人們演奏隨心所欲的音樂。人們只懂得欣賞1900的高超技藝,可卻少有人能夠傾聽藏在1900音樂下的暗旋律—他的心。所有人都認為1900應該下船,他會名利雙收,會擁有一棟大房子,娶妻生子,成群的兒女圍繞膝下,還有聖誕夜的煙花和抱著香檳的老友拜訪,可是1900不想要,他想要的不過是簡單的演奏音樂,簡單的生活,簡單的幻想,和一個能看得見的歸宿。

他明白,金錢,榮譽,認可,掌聲,轉瞬而逝並不長久,也不會讓人真正幸福,他的世界裡只有音樂。當一個人明白內心所求,即使與世界格格不入,也會獲得內心的知足與富饒。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不要貪圖上帝的琴凳

1900此生未下過一次船,無論是自己聲名在躁,只要下船就可以名利雙收,還是一見鍾情的女孩告訴他家的地址,只要下船就可以獲得一段愛情,他最終都沒有踏在陸地上一步,唯一的一次他萌生了下船的念頭是因為有個農民告訴他,大海的聲音是他這一生中最美好的東西,你一旦聽過,就會明白自己的生命該如何度過,這是他頭一次,也是唯一次想要下船,可當他走下舷梯的一半,開到發展起來的新工業,高樓建築,車水馬龍,他退縮了,下船的舷梯中段是他此生離船最遠的地方,最終折返。

誰也不知道他正要下船看見城市嫋嫋文明青煙時在想什麼,是害怕了嗎?是恐懼了嗎?是畏縮了嗎?不,他只是一直明白自己該要什麼,該過怎樣的人生

。對他來說,在陸地上生活的他不再是他,是他把曾經的一切打碎後拼湊起的全新的自己,而那不是真正的他,此時此刻,那一望無際的繁華除了帶給他恐懼之外,別無其他。他把帽子扔到岸上,代替自己去聽海的聲音,轉身又回到了那艘弗吉尼亞號,從此決定此生不會再離開這艘船。陸地上什麼都有,除了沒有盡頭。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對於1900而言,他的世界一直都是從船頭到船尾,旅客更替迭代不過每次2000人,他在這小小的範圍裡,去感受世間萬物,去傾聽自然與故事,去好好享受孤獨。他沒有過多的選擇,也不需要選擇,他所要做的不過是彈好鋼琴。而城市的距離那麼漫長,彷彿永遠也走不完,不知道會遇見多少人,有多少岔路供你選擇,有多少事可以做,在城市中的我們知道該做什麼嗎,能看見人生的盡頭嗎?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在城市成長的我們從小就被標榜為了生存而勞動,恪守社會法則,我們是城市形態和城市制度下的產物,但拋開這些,有沒有想過,我們真正想要什麼生活,想要成為什麼人或不想成為什麼人。在機械的工業文明的禁錮裡,我們去簇擁金錢與權利,去標榜擁有一個好妻子或好丈夫組成一個完滿的家庭,至此之外,不敢設想,不敢言表,不敢逾越和昇華,城市裡的人對主流價值太過於深信不疑,我們的精神自由也被這泱泱城市掠奪了。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這部電影充滿著"精神"與"世俗"的對立,海與岸,傳統與現代,孤獨與融入

。在弗吉尼亞船要被炸燬的那一刻,1900躲在船上,沒有人記得,因為在岸上他是不存在的,除了唯一記得他的朋友,也是多次勸說他下船的小號手。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人的本源是什麼,是個體還是群體?是否在人的精神空間無羈絆束縛,放縱的暢想,迴歸人的本源就是人的精神自由?城市裡的人,關懷的總是身外之物,而1900轉向了關心個體的存在和精神自由。他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該怎樣生活,他生於船,葬於船,不過如此。在簡單的生活中,用音樂創造無限的自己,而當生活本是無限,又何來自我。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路的悄然召喚,是一個小徑的嘗試

。人們從來都無法以絕對的自我之相存在,每一個人都在努力變成絕對自我,有人遲鈍,有人更洞明,但無一不是自己的方式。人人都揹負著誕生之時的殘餘,揹負著來自原初世界的黏液和蛋殼,直到生命的終點。在大多數人都擁擠在同一條路,與自我背道而馳時,有一個尋覓者,他在聆聽自己血液的簌簌低語,那低語混亂,癲狂,夢幻,告訴他遠離世人的成熟規整和自欺欺人,讓他與自己的內心殊途同歸。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願他永遠純粹,永不被世界打擾

“阻止我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1900離不開那艘船,因為那是他的精神世界,在那裡他領略過一切,遠比陸地上真實存在的美好千萬倍。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陸地上的人,被塵世碾壓,撕扯,迷失,清醒,與自己決裂。生命是浩瀚的,但生命的浩瀚不一定來自於對外界的探索,而在於對內心熱愛的堅守。隨波逐流很容易,但和世界上的紛紛擾擾訣別卻很難。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憂慮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尋一個遙不可及的四季如夏的地方,然而我並不羨慕

”城市過於沉重,壓在身上你會只記得自己揹負的,而忘了看腳下。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船上是理想與淳樸,陸上是物慾法則橫流,1900堅守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被物慾和法則俘虜,堅守在了自己的烏托邦,

這個電影做的最大的隱喻大概就是要告訴我們,生而為人,沉於慾望,束於群體在所難免,但不要忘了在內心架一艘弗吉尼亞號這樣的船,你可以迷失,但你也可以回到你的理想之舟,在對自然本真世界的深刻理解中尋求生命清新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太過美好的東西,難以立足於現實,一旦寄託之物逝去,也只能跟著一起離開。

太多的選擇讓他無所適從,陸地上的生活又慢慢無盡,1900不敢奢望可以擁有陸地上的純粹,因此他永遠無法下船,註定與這艘船浮生共死。88個琴鍵,一艘船,遠比無數條路,無盡的遠方,遠大的夢想更值得1900駐足,因為那是他的全部。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最終,弗吉尼亞號被炸燬,1900演奏著鋼琴,與這艘有著他精神歸宿的船一起沉入海底,他一生沉浸在音樂與大海,為自由而活,為自我而活,他伴著優雅離開,但1900的精神世界與他的音樂一起在大海上永不停航。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前程無限清朗,而他卻只看到了歸宿

“弗吉尼亞”這一艘駛向“自由世界”的擺渡船,他是船的靈魂和守護神,生與斯,長於斯,死於斯。守護是他唯一的選擇,自由是他最終的道德。他消失在他始終想聽一聽聲音的大海,成為大海永遠擁抱著的秘密。

碧海潮生,精神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