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新零售+新營銷,新的底層邏輯在哪?

一方面傳統企業主在因為銷量下滑束手無策的同時,一些新興傳播和流量的玩法,如KOL、社群、IP 、裂變等名詞卻在不斷出現。

從消費的底層邏輯來說,消費者的讓渡價值並未有太大的改變,還是使用者購買的全價成本。變的是資訊傳遞、獲取的方式以及商品和購物的場景,也就是馬雲新零售當中提出的“重構人、貨、場”。

新零售+新營銷,新的底層邏輯在哪?

這種流量邏輯、傳播邏輯、人貨場的變化,對於傳統營銷來說,也要進行一次比較大的調整,但是調整之前,我們要先問自己四個問題:

問題一

:使用者是誰,他有什麼需求,他在哪裡?

問題二

:我們有什麼產品,可以解決他的哪些痛點?他為什麼會購買我們的產品?

問題三

:我們要如何找到他,要如何告訴他我們的產品正是他需要的?

問題四

:消費者在哪裡購買到我們的商品?我們要如何把產品送到他的手中?

問題雖然還是老問題,但是內容卻要有比較大的變化。總結來說維度上有四個轉變:

產品

:從一支產品賣十億到十支產品賣一億轉變→從大眾需求到分眾需求;

營銷

:從中心化媒體傳播向社會化媒體傳播轉變→從漏斗模式到波紋擴散;

渠道

:從深度分銷到精準分銷轉變→從模擬訊號到數字訊號;

組織

:從泰勒的金字塔型管理組織向平臺型的去中心化組織轉變→從管理到賦能;

新零售+新營銷,新的底層邏輯在哪?

這些轉變概括來說,大概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階段一

:感知(大眾,小眾,個性化,痛點,需求,場景)

階段二

:愉悅(低溫,短保,健康,高顏值,高性價比,方便,社交,炫耀,稀缺,品牌,品質)

階段三

:觸達(IP,內容,KOL,社群,粉絲,流量,影片,電商)

階段四

:服務(供應鏈,ABCD(人工智慧、區塊鏈、大資料、雲),路由,第三方,倉儲,物流、基礎設施,中臺,精準,線上)

一言蔽之:找到消費者,發現需求,根據場景匹配產品,講好故事,做好傳播,引爆市場。再透過高效共享的供應鏈,一鍵路由分發,快速的把商品送達到消費者的手中。

新零售+新營銷,新的底層邏輯在哪?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必須要深刻的理解所謂的 IP、場景、KOL、社群、圈層、裂變等等各種各樣的新名詞背後的含義、邏輯、玩法,並且藉助各種新技術工具,靈活組合,找到使用者的痛點和剛需。當然,上述的內容要實現,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是這個時代留給我們每個營銷人的難題。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原來的資產(經驗)變成了負債(思維定式),所以人的成長一定是不斷進行自我革新和突破的過程,現代人一定要社會化生存,社交圈是你的邊界,周邊的人可能是你的 “障礙” ,當然也可能是你的 “助力者” 。向做得好的人學習、交朋友,對於好的案例要去深度覆盤,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和底層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