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近期關於商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近期關於商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轉眼轉到行銷體系七八個月了,想來還真的像別人所說,不一樣的環境會塑造人不一樣的想法。

雖然自己並不屬於一線行銷,僅僅是行銷體系的一個支撐環節。但最近幾個月已經對商業的看法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站在研發的視角,覺得自己做出來的東西理所當然應該能賣出去,甚至很少思考做出來的東西滿足了使用者什麼需要。

站在運營的視角,看到的是整個體系的運轉和經營,整個組織怎麼支撐產品從研發到上市,怎麼分析和解決經營中的問題。

到了行銷體系,看到的是另外一個視角。總體來講,可以總結為兩個感受和三點思考。

首先,最最重要的一個感受,沒有客戶應該要買你的產品。聽起來多麼樸素的一個道理,感覺傻子才不明白,但你真的明白麼?你有沒有憑空想象過一些商業模式,有沒有想當然地認為自己開一家店一定能成。真真切切的最近幾個月最大的感受,看任何一個商業現象,第一反應是沒有客戶應該要買你的產品。基於這一點出發,不管做什麼產品,都要基於使用者的需求去思考。別人需要什麼?你去做,然後把這個東西做好,賣給使用者。不能想象中要做一個東西,然後就認為有些人會去買你的產品。沒有任何一個客戶應該會買你的產品。

其次,作為一個行銷或者一家初創公司的創始人。最最最重要的事情,是把你的產品能夠賣出去,把錢拿回來。之前可能覺得應該思考業務方向,思考組織。現在看來,思考這些東西是必不可少,但是憑空想象是不可取的。首先讓自己活下來,然後才能去想象未來。去年第一次聽吳志祥老師講行銷。當時不太理解老師說創始人最重要的任務是把東西賣出去,把錢拿回來。當時心裡還是想,難道一個創始人不應該去思考產品的方向,公司的走向。還是犯了第一點的錯誤,認為你把這些東西做好,客戶就應該會買,但是沒有什麼是應該的。吳志祥老師說。談自己對公司未來的想法,談對未來業務的規劃是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但是真正把東西賣出去,是考驗一個人真實能力的。不是說小公司的未來方向不重要,而是作為一個初創公司作為一個創始人,讓公司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這是在行銷體系這幾個月最大的兩個感受。

接下來看三個思考點。成本結構,交易鏈條,核心控制點。現在看到每一個商業現象,或多或少都會從三個方面去想。

第一個點是成本結構。你透過什麼投入能把產品做出來,然後,透過什麼樣的營銷方式,可以讓使用者願意去購買你的產品。粗略來分,前者是成本,後者是費用,詳細開啟就是你的損益情況,或者說成本結構。觀察任何一個商業現象都可以從這個最最基礎的邏輯上面去思考。撇開一些TO VC的公司或者前期技術投入型公司。任何一門生意必須要考慮自己的成本結構,一個合理的成本結構才能讓你產生正向的現金流,才能讓你自己活下去。

第二個觀察點是關於交易鏈條。你的上游是誰,你從誰那裡去採購東西才能把自己的產品和做出來,然後你的下游是誰,把你自己的產品賣給哪些人。然後同時要思考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誰有可能跟你一起去搶佔消費者。有些或許並不是直接的競爭對手,但是也可能是潛在的競爭對手,這個也是你要思考的交易鏈條。從你的供應商到你自己把產品做出來然後再到你的消費者。然後這中間有一個競爭對手其實是阻礙這個交易鏈條完整流動的。另外,交易鏈條上的利益分配機制是什麼樣的。

第三個觀察點,在整個交易鏈條上,有哪個點是你的核心控制點。就是讓你取勝的最關鍵的一個點。舉個例子,機器視覺的公司的核心控制點是技術實力。餐飲連鎖的核心競爭點可能是服務、管理或者產品。要在整個交易鏈條中間找到核心控制點。

聽起來這兩個感受三點思考都非常基礎。之前自己學習理論的時候都學過,但是沒有切身體會。轉到行銷體後,對這些東西的感覺真的不一樣。看到一個商業現象就會去往這些方面去想。這是一門什麼樣的生意?

要站在生意的視角去理解生意,站在生意的視角去觀察這門生意的成本結構是怎麼樣的,交易鏈條是什麼樣的,核心控制點在什麼地方。

希望自己將來不斷觀察過程中,能對商業的理解越來越深。現在回頭看,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真的是挺膚淺的。

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這篇年初的反思,年中依然這麼認為,也切實在據此打磨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對考核指標的理解、面對客戶的壓力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覺,輪崗是有道理的,短期看利益受損,但對自己建立不同方向微觀體感幫助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