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句臺詞看出為什麼英子都要跳海了,宋倩還問為什麼非要去南大

英子在宋倩心裡不是獨立的孩子,宋倩覺得英子還是“自己身上的一塊肉”

《小歡喜》又迎來一波討論狂潮,英子被抑鬱症困擾要跳海,小姑娘情緒激動地站在海邊的護欄上哭訴內心的焦灼,宋倩到這個時候還是在問她為什麼要去南大!

一句臺詞看出為什麼英子都要跳海了,宋倩還問為什麼非要去南大

作為看劇的我們可能覺得宋倩已經走火入魔了,都什麼時候了還在逼孩子,但是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少麼?多少家長在孩子做出死亡的選擇後還是不理解自己錯在哪裡,家長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其實他們控制的不是孩子,他們錯把孩子當作自己。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聽過,

“孩子是媽媽身上的一塊肉”

,既表達了原本生理上的共生狀態,更是藉由這種直白的描述表達母親與子女難以割捨的情感。可是,

宋倩

在劇裡的一句臺詞體現出有些母親覺得這塊肉仍在自己的身上,從來沒有被剝離,孩子不僅是精神上的延續,更是肉體上的。

一句臺詞看出為什麼英子都要跳海了,宋倩還問為什麼非要去南大

自從你到了媽媽的肚子裡,媽媽就沒跟你分開過,媽媽從來沒有覺得你已經離開媽媽的身體了

母女產生矛盾後第一次真情交流,英子原以為媽媽放棄她,不再關心她,宋倩為了安慰英子說出這番話,似乎是在安慰英子敏感的心,其實也是宋倩對自己的撫慰。深情流露恰是吐露她的心聲,這不僅是一位母親對孩子最深情的告白,也是這位母親理所當然控制孩子的依據。她從內心就覺得女兒就是自己的延續,女兒就是自己,女兒的想法應該跟自己一樣。

母親無法將兒女視之為平等地位,“孩子永遠是孩子”

宋倩的這句話暴露了她的潛意識,她同時也像很多母親一樣,

不尊重孩子

。她為英子打造了一個完美臥室,有可以隔絕外界聲音的隔音棉,也有可以窺見內部的玻璃窗,這個臥室更像一個“牢籠”。英子18歲了,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她的一舉一動都在宋倩的視線下。

一句臺詞看出為什麼英子都要跳海了,宋倩還問為什麼非要去南大

一句臺詞看出為什麼英子都要跳海了,宋倩還問為什麼非要去南大

法國兒童精神分析大師弗朗索瓦茲·多爾多在《兒童的利益》中說:“我們對胎兒從出生到成人的成長有一種迷信,它使我們將身體發育視同為智力發育。對於成人來說,兒童狀態的生命與其處於平等地位是令人憤慨的事情。”

在大多數父母的眼裡

“孩子永遠都是孩子”

,甚至在他們的印象裡,孩子永遠定格為襁褓中的嬰兒,需要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衣食住行都給予孩子最大的滿足,孩子只要學習就好,這種過度保護打亂了孩子正常的成長,同樣也令孩子對自由有過度的嚮往。英子對小夥伴說,自己從小的願望就是得到自由,其實對一個小孩子來說自由能是什麼,不過就是想吃飯就吃飯,想幾點睡覺就可以幾點睡覺,想拆點自己的玩具,這難麼?

一句臺詞看出為什麼英子都要跳海了,宋倩還問為什麼非要去南大

這對很多父母確實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他們自以為很瞭解兒童發展理論,比如他們知道3~6歲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間,得抓緊時間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可是3~6也是兒童探究事物,發展想象力、創造力的時間,一切都由父母絕對保護和掌控是不是太顧此失彼了呢?

孩子在出生時是最需要母親的照顧,這也是生存的本能。這種對母親的依賴隨著孩子的到來也印刻在母親的本能中。孩子度過了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甚至都長到了青少年,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發生質變,母親卻沒有一起成長,繼續保持非常強的控制慾,沒有剋制情感留給青春期孩子獨立的空間,青春期叛逆就是這麼來的。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小孩子沒有權利談權利,大人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完全投射到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在《小歡喜》裡,宋倩和喬衛東都認為南京大學的航天專業再好也沒有綜合能力更好的清北值得去。英子哭著說,“不是你們不好,是我配不上你們的愛”她的航天夢比不上母親的清北夢。

一句臺詞看出為什麼英子都要跳海了,宋倩還問為什麼非要去南大

婚姻變故加重了母親 對孩子的情感投射,“孩子就是我的全部”

宋倩辭去了重點中學的教師工作,在家做補課老師以便可以有更多時間照顧英子,生活可以說完全是圍著英子轉。女人生完孩子,情感會不自覺地傾向新生兒更多一些,宋倩離婚後,對於另一半的感情徹底被切斷,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而且她和喬衛東離婚原因是男方出軌,這種背叛對女人情感的撕裂更為嚴重,相當於被判定自己在原配這裡不值得被愛,轉移到孩子身上的感情於是被賦予一種不能再被背叛的期許,一絲風吹草動都會再撕開痛苦的傷疤。

一句臺詞看出為什麼英子都要跳海了,宋倩還問為什麼非要去南大

其實英子非常理解母親,明白這麼多年相依為命,她就是母親的依靠,但是她說,這個依靠讓她太累了,累到她想離開,最終患上憂鬱症。女人這一輩子有很多角色,不要偏執於任何一個角色中,給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帶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