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追兇者也》玩轉西南方言,“接地氣”才是硬道理

——觀看曹保平的

《追兇者也》

有感

非線性敘事結構的黑色幽默犯罪電影中,最成功的莫過於環形敘事結構的

《低俗小說》

,以及多視角敘事結構的

《兩杆大煙槍》

。換句話說,昆汀和蓋裡奇就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那麼,他們的成功僅僅得益於花哨的敘事手法嗎?我想不是的,這份成功還源自於電影自身與本土文化的融合——昆汀和蓋裡奇分別將後現代初期的美國文化和英倫文化滲透到電影當中去,從而造就了這兩部辨識度極高的經典力作。

《追兇者也》玩轉西南方言,“接地氣”才是硬道理

近幾年來,國產電影中也會不定期湧現出同類型的電影,有早期的“甯浩式瘋狂系列”,以及近期大火的

《無名之輩》

。它們擁有兩個共性,一是都運用了多視角敘事的結構,二是從小人物著手。

《追兇者也》

也不例外,但它沒有炫目的手法,卻具有足夠的本土文化底蘊。

追兇者也的方言特色

《追兇者也》

整體上採取了“分—總”的結構分為五個部分來敘述故事,並且每一個部分都擁有相對應的(雲南)方言標籤:

《追兇者也》玩轉西南方言,“接地氣”才是硬道理

前三個章節是分別以三個男主的視角展開敘事,依次講述了宋老二(劉燁飾)為何追兇,楊淑華(王子文飾)如何幫男友王友全(段博文飾)瞞天過海,還有真兇董小鳳(張譯飾)如何一錯再錯。而第四部分從“上帝視角”來講整個電影的高潮,所有角色開始彙集於此,所有的矛盾在這裡一觸即發。最後一個部分即電影的尾聲,為每一個人都安排了自己該有的命數。

《追兇者也》玩轉西南方言,“接地氣”才是硬道理

雖然電影中的三大主演將西南官話說得十分變扭,常常讓觀眾齣戲,但是曹保平導演在這部電影中對於方言的運用能稱得上是點睛之筆,特別是標籤的運用十分精準到位。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十分難得的電影,它擁有獨特的草根文化底氣。就像是如果你不懂一點美式幽默或英式嘴炮文化,就不能在觀看

《低俗小說》

《兩杆大煙槍》

的時候明白所有笑點,而在

《追兇者也》

中,

如果你不懂一點方言文化,你就會覺得它沒那麼精彩。

《追兇者也》玩轉西南方言,“接地氣”才是硬道理

《追兇者也》的草根文化

在國產的多視角敘事型別的犯罪喜劇電影中,都是從

“小我”

入手。從

《瘋狂的石頭》

的包世宏(郭濤飾)到

《無名之輩》

的馬先勇(陳建斌飾),他們都是在博取自身利益的過程中與他人的利益發生了衝突,才不小心“鬧大了”。

《追兇者也》

也不例外,宋老二是為了自證清白才開始了追兇之路,王友全是為了心中的“道義”才不求回報地服務於宋老二,董小鳳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才成為了“五星級的殺手”。二“正”一“邪”的衝突才能將故事的發展推向高潮。

《追兇者也》玩轉西南方言,“接地氣”才是硬道理

也正是因為這些角色的設定足夠基層,他們才會為了“小我”的利益而魚死網破。而這一層關係決定了電影離不開地方方言,從而發展草根文化。

《追兇者也》玩轉西南方言,“接地氣”才是硬道理

換句話說,

《追兇者也》

的文化底蘊不是源自它的鄉土氣息而是源自它的草根文化。試想一下,為什麼宋老二要憑藉一己之力還自己清白?難道只是因為他“軸”還愛鑽牛角尖?為什麼董小鳳會為了市區的一棟房而殺人?難道只是因為他套圖榮華富貴嗎?似乎電影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能被套入

現實的牢籠

,而每一件事情的起因都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這不正是我們所熟悉的生活嗎。當電影人人將我們荒誕的生活呈現在眼前時,應該誰都會有一種“共情感”(即

感同身受

)吧?

然而,這樣的

“共情感”

正是是本土化最純粹的產物,這才是

《追兇者也》

最成功的地方。

《追兇者也》玩轉西南方言,“接地氣”才是硬道理

對於電影人來說,他們可以學習昆汀和蓋裡奇所運用的手法,但是其電影中的“共情感”卻難以複製,只能進行再創造,

《追兇者也》

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也許有許多人對

《追兇者也》

的其他方面並不足以作為代表,它的劇情不夠複雜,手法不夠炫目,主題也不夠明確。但我個人認為,它卻擁有難以複製的“共情感”,擁有極高的

文化辨識度

《追兇者也》玩轉西南方言,“接地氣”才是硬道理

“如果你不瞭解一點我們的文化,你可能就會覺得我們的電影沒那麼精彩。”

我希望這才是華語電影在未來應該傳達的一個訊息,這才是華語電影應該具備的文化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