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普通人普通人,“普通”真的不等於“無能”嗎?

原創 | 李小墨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1

最近其實在經歷一場心理危機。

我曾經深信不疑的東西,開始鬆動,我有點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為什麼會出現鬆動呢?不是突然發生的,是今年看的一些書對我形成的疊加影響。我從《瓦爾登湖》、《被討厭的勇氣》、《西西弗神話》裡領會到的東西,好像串在一起,開始顛覆我原來的價值觀。

比如說,如果是三五年前,我看到華坪女高的這段宣誓詞,我會覺得非常勵志: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可是現在我讀這段話,更多的是不舒服,心裡會忍不住響起質疑的聲音。

難道溪流和溝壑就沒有價值嗎?如果不是人傑,只是普通人,生命就沒有意義嗎?就要被藐視嗎?

平凡就是平庸,普通就是無能嗎?

《被討厭的勇氣》裡,哲人問:你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嗎?

說實話,我到現在也沒有。

我是個一頭扎進紅塵裡的大俗人,我還是想要出人頭地,想要做出引人注目的成就,想要在這個世上留下一點自己的痕跡,想要影響很多很多人。我真的無法忍受自己普普通通,身無長物。

在我原來的認知裡,不甘平凡,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可是《被討厭的勇氣》卻問:你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嗎?

我才第一次意識到,並不止是銳意進取需要勇氣,敢於平凡也同樣需要勇氣。

而且並不是只有特別上進,特別優秀的人,沒有“甘於平凡”的勇氣,普通的人也沒有“甘於平凡”的勇氣。

為什麼殺馬特人群要弄出標新立異的髮型,無法忍受平凡,另闢蹊徑罷了。為什麼日本會有不升學、不工作、不社交、足不出戶、啃老幾十年的蟄居族,其實是“特別優秀”的夢想受挫之後非常極端地轉向“特別差勁”。

為什麼非要成為一個“特別的存在”呢?為什麼非要“特別”呢?為什麼非要某種可以拿來炫耀的優越性呢?為什麼我們不具備某種可以拿來炫耀的優越性,就慌得不行,就不迭地妄自菲薄呢?為什麼不能接受“普通的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說:這是因為我們把“普通”理解成了無能,普通並不等於無能,我們根本沒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優越性。

我有點被說動,但是我還是無法放下對世俗成功的執念。

甘於平凡是不是等於懶惰呢?我們難道不應該心懷某種偉大的理想和目標生活嗎?

普通人普通人,“普通”真的不等於“無能”嗎?

2

心懷理想和目標,其實是一種不斷奔赴未來的生活方式。他們同樣否定這種不斷奔赴未來的生活方式。

我忘不了《西西弗神話》裡不斷推石上山的西西弗。

諸神判西西弗將一塊巨石不斷地推上山頂,巨石因自身重量再滾落下去。

“一副緊繃的軀體,全力推著巨石滾動上山,無數次重複同樣的動作;僅僅看到那張抽搐的臉,臉頰緊緊抵著石頭,一個肩頭扛住沾滿泥土的龐然大物,一隻腳撐住,雙臂再往上掀動,滿把泥土的雙手充分顯示人的把穩。這種長久的奮力,只能用無頂的空間和無底的時間來衡量,終於到達目的地。然而西西弗卻眼睜睜看著,巨石瞬間又滾落到山下,必須重新推上山頂。於是,他又下山走向平原。

普通人普通人,“普通”真的不等於“無能”嗎?

如果我們抽身出來,站在人類的上空,看我們為某個想象出來的某個目標而活的樣子,其實就像諸神在看西西弗不斷推石上山。

努力,奮鬥,考大學。大學是一個山頂,似乎只要爬上去就可以一勞永逸,可是我們一達到山頂,石頭就咕嚕滾下山了,因為我們發現大學根本不是終點,只是新的起點。

努力,奮鬥,找工作。一份好工作似乎是下一個山頂,只要到達山頂,人生就會變得美好,可是我們一到達,石頭就咕嚕滾下山了,找到一份工作也只是一個起點啊。

人生的困境永無止境,人生的目標永無止境,一個目標一旦實現,馬上就會被更新為一個新的目標,目的地馬上會自動變成一個新的起點。永遠沒有可以一勞永逸的樂土。

最可怕的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判了死刑緩期執行。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啊。

我們生命的大多數時候,其實都是在路上的,我們能在目的地體會到的歡愉其實是極其短暫和有限的。

如果為遙遠的將來設定一個目標,盯著這個目標,認為只有實現了目標的生活才有意義,到達目的地之前的生活全都是準備階段和忍耐階段,都是臨時的生活,都是不算真正生活的生活。是“臨時的我”走過的“臨時的人生”。

那我們豈不是辜負了我們人生的大部分?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裡說:

“當你急著奔向未來的時候,說明你已經不喜歡現在了。”

對未來的狂熱,很容易讓我們錯過了現在,錯過了此時此刻。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觸碰到未來,所以我們會持續不斷地錯過每個現在,每個此時此刻。

活在對未來的狂熱裡,不斷以一個想象出來的目標為人生導向,永遠把“此時此刻”放在次重要的位置,聽起來似乎是一種愚蠢的生活方式。

這幾本書所推崇的都是活在此時此刻的生活方式。

以前我聽過很多次,“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但是我從來沒有真正相信過,我甚至想過,如果我不要經歷這個辛苦又麻煩的過程,直接穿越到得到結果那天就好了,但今年我好像慢慢領會到這裡面真正的意思。

普通人普通人,“普通”真的不等於“無能”嗎?

3

那這和平凡不平凡,普通不普通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特別大。

以山頂為目標,沒有登上山頂,那人生就是失敗的。

比如沒有考上985就是失敗的,沒有進入一流企業就是失敗的,買不起房子就是失敗的。

人是活在一個階梯秩序裡,活在一個有高下之分的價值體系裡。每個人都被裹挾著非要達成某個目標,非要達成某種成就,非要有某種優越之處不可。

這樣的人生觀對失敗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失敗就等於無能,沒有達成某個目標和成就,就是無能。

只要力有不逮,我們就會長期活在一種自卑裡。

《被討厭的勇氣》裡提出一種人生觀:

人生就像旅行一樣,你要去埃及旅行,你會想盡快儘早到達胡夫金字塔然後再以最短距離返回嗎?

不對,那不是旅行。跨出家門的瞬間,旅行就開始了,朝著目的地出發的途中的每個瞬間都是旅行。哪怕最後因為某些事情沒有到達金字塔,也並不是沒有旅行,更不存在旅行失敗這種說法。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山頂不重要,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登山本身,是旅途本身。

那這樣的話,人生就是許許多多的體驗,體驗開心的,體驗痛苦的,體驗順利的,體驗挫折的,這一連串的剎那構成了我們的人生。

登上山頂是一個剎那,站在剛出發的山腳下也是一個剎那,山頂上風光迤邐,山腳下躊躇滿志,這兩個剎那放在生命體驗的角度是平等的。

當山頂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事,登山本身是重要的,那是否達成某個成就就不再重要了。

那這個時候,普通就不等於無能了,只要你認真謹慎地做好現在能做的事,全情地投入此時此刻的生活,只要你充分地活著,你過著極其充實的生活,你就沒有辜負生命,沒有白來這人間走一趟。

平凡不等於平庸,普通不等於無能。

我們可以悅納自己,因為我們喜歡自己是因為我們全情地投入此時此刻,因為我們自己創造的充實的生命體驗,而不是因為我們和他人相比具有某種優越性(優秀)。

我們就可以既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越性地活著。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普通人普通人,“普通”真的不等於“無能”嗎?

- The End-

作者簡介: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職業讀書人,已出版暢銷書

《請停止無效社交》

個人讀書公眾號:

深夜書桌

(ID:

shenyeshuzhuo

個人日記公眾號:

李小墨的日記

(ID:

lxmmovie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

我們一起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