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這是崆峒山第一屆武術節的時候,金庸先生所題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這樣的評價毫不誇張。一直以來,無論中外,從販夫走卒到商界精英、政界要人,都不乏“金迷”。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用一支筆,在很多人心裡,種下了一個武俠夢。

這位一生用情至深的文學大師,如今駕鶴西去,尋他自己的江湖去了。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的十四部武俠小說,勾勒了一個亦真亦幻的江湖,是一代人心嚮往之的烏托邦世界。

斯人已逝,雖然他不能為我們創造更多關於江湖的想象,但他創造的江湖永遠在我們心中。

斯人已去,江湖未遠

在金庸的筆下,拳腳、棍棒、刀劍構築成了一個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這個世界有敢作敢為的“邪教”姑娘,有大愛仁慈的正義兒女,有笑看風雲的高雅之士,也不乏奸詐狡猾的猥瑣小人。江湖故事,英雄兒女,在崆峒

、少

林、武當、峨嵋、崑崙等武術流派中競放異彩,義薄雲天、俠之大者的氣概令人著迷。

而現實中,正如少林武術功成於少室山,武當太極聞名於武當山一樣,真的有這樣一座山,名為

崆峒

,是崆峒武術的淵源發展根植的地方,並與道教文化有著密切聯絡,是儒釋道三家文化融合的聖地!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2003年,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的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熱播,一場以倚天劍和屠龍刀掀起腥風血雨的江湖故事使這部劇成為2003年開春最受矚目的電視劇。正是這部劇的熱播,許多人知道了崆峒派,知道了崆峒山。同年的7月26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以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皇城、彈箏峽、塔院和雷聲峰組成的《崆峒山》特種郵票,崆峒山登上了“國家名片”。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 電視劇《倚天屠龍記》改編自金庸作品。在光明頂之戰中,崆峒派以七傷拳出戰張無忌。圖/擷取自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金庸筆下的崆峒派武功高深莫測,神秘奇詭。在《倚天屠龍記》裡崆峒派的七傷拳頗有名氣,“一練七傷,七者皆傷,先傷己,後傷敵”的口訣很多人也熟記於心。書中寫到,明教金毛獅王謝遜為報家仇,從崆峒派盜出《七傷拳譜》,終於練成七傷拳。此拳法出拳時聲勢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勁力,敵人抵擋不住這源源而來的勁力,便會深受內傷。謝遜曾以此拳擊斃少林神僧空見大師。

據說,金庸發明的“七傷拳”,其邏輯

源於崆峒山

是道教發源地之一,道教講究陰陽調和、五行平諧,所以會有“七傷”的忌諱。也許正是緣於此理,金庸先生欣然應邀為崆峒山題寫了八個大字:

崆峒武術,威峙西陲!

崆峒山,道教名山,是

自古帝王的問道場所

,也因此成為

隴東地區的文化高地

。相傳,黃帝曾問道一千兩百歲的廣成子於崆峒山。自從有了黃帝問道的遠古傳說,秦皇漢武接踵而至,到此尋訪仙蹤。這股仙氣兒聚攏來清修之人,于山間興建道觀,精巧古拙,乍一看倒像是山上自己長出來的。其實,崆峒山相對高度只不足700米,當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不僅如此,崆峒山也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譚嗣同等眾多文人墨客筆下獲得不少讚譽。毓秀山色間若隱若現的道家建築和佛家禪寺,每一處都藏著大隱於市的智慧和華彩!

宋人鄭文寶在《蕭關議》中指出“

高嶺崆峒,山川險阻,雄視三關,控扼五原

”。古代交通不便,六盤道未通之前,隴山南北橫阻,而

崆峒地處隴山中段,山川險阻通道一線,是保中原、守關中的重要通道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北斗星下的仙山

“崆峒”一詞,當你翻開字典查詢時,一般註釋為“山名,在甘肅境內”。最早見於春秋時期成書的《爾雅》一書載:“北戴斗極為崆峒”。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平涼崆峒山正位於北斗星座的下方,即為所指。另說崆峒是周時一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

貞觀二十年(646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來隴山視察馬政,看到崆峒山佛事大盛,御賜明慧禪院田宅。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作為13個朝代王都的古長安,前後一千多年,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崆峒山東至西安不過300多千米

,這一帶無疑是一塊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在金庸筆下崆峒派雖是名門正派但名氣卻並不顯著。但實際上崆峒派源遠流長,是中國傳統武術五大流派之一。從現有的歷史記載來看,崆峒派武術早於少林、峨嵋、武當等。《莊子》《爾雅》《史記》中都有記載:“空同之人武”。李白也曾寫詩讚嘆崆峒派“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蕩”。而關於黃帝問道崆峒山的傳說,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記載稱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 。因為廣成子是比老子還要早的道家,崆峒山也被稱為道家名山。發源在這樣的名山的崆峒派武功也自然地契合崆峒山的特點。崆峒派武功吸納了佛、道、儒三大宗教文化的精髓,傳承了東方神秘文明的靈魂,詭秘神奇,又柔美絕倫,魅力四射。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除了悠久的歷史和古樸精巧的人文景觀,崆峒山的自然環境也十分宜人。崆峒山自古就有“

崆峒山色天下秀

”之美譽,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

這裡還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絕壁萬仞,奇洞石室遍佈,自然景觀奇險靈秀,有“

西鎮奇觀

”、“

山川雄秀甲於關塞

”的美譽。

古老歷史、文化內涵和自然環境的“加持”,崆峒山無疑成為了

人文意義上的仙境

山色綿延 文化連覺

關於崆峒山,最有名的傳說就是

“黃帝問道”。

傳說,被譽為道家先祖的廣成子授道於黃帝,軒轅黃帝為問道而一路跪上崆峒山,導致膝蓋破傷流血,讓山路上的砂石都染上血色,被稱為“血兒石”。前者集中國文化思想之大成,後者為求道心誠堅持,終有所成。從崆峒山東望,一路關心黃帝安危、追隨黃帝行蹤的臣民們辛苦壘砌起的望駕山上,似乎還能看見關心黃帝的臣子、妃嬪、平民們。當時,臣子們造山的情誼和堅持感動了天上神仙,二郎神還曾助力他們,協助背石和造山,造山剩下的石頭被扔在山下河畔,人稱“二郎石”。如今,妃嬪們當年洗漱使得河水因為胭脂水粉而成為粉色的胭脂河,仍然流動不息,這條美麗的河,河畔旁,常常落英繽紛,雲霞璀璨。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從故事中回到現實,順著彎曲環繞的山路一直向上,可以看到美麗的紫紅色岩層。崆峒山屬六盤山支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讓這裡的峰巒層翠,每株樹木的生長並不凌厲,而是充滿了與道家文化相一致的空透。山路迴旋如螺,卻又曲徑通幽,步移景換。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站在山端,看到碧潭如洗的彈箏湖。與驕陽下的澄淨不同的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彈箏湖上會傳來陣陣美妙的樂聲,猶如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一樣彈箏入耳,如歌如訴,動人心扉。

仙風道骨的崆峒山,為我們續寫著一段武俠夢

乾淨的天梯通道讓人忍不住回望自己存在於世曾走過的每一條道路,棋盤嶺上似觀望仙人下棋的守望之松,引吭靜臥的鳳凰嶺,巧遇到的道士安靜地清掃樹下的落葉。

在這裡,終於遇到內心的自己與久違的寧靜,深藏於心的屬於每個人自己的“道”。

站在崆峒山上,目力所及,雖然金庸老先生離我們而去,但是這座俠風道骨的仙山仍然為我們續寫著一個江湖軼事,一段俠骨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