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經典散文~《我想做一個能在你的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

說起關於親人的印象最為深刻的文章,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學時學過的那篇《背影》,這也是我讀的次數最多的一篇散文,但它真正給我帶來觸動的是在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父親抽空到外地看我,僅短暫停留一晚,第二天就因放不下工作,比原計劃提前買了火車站票返程了。臨近車站時,父親只是簡單囑託幾句提醒我自己的注意事項,讓我別擔心老人。待他轉身走進車站的那一刻,我情緒突然變化,眼眶變得溼潤。那一刻,我覺得父親開始老了。也就是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想到了朱自清的那篇文章。

經典散文~《我想做一個能在你的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

如今身為人父,我也切身體會到在很多時候,為人父母對自己孩子所做出的那種發自內心不計回報的付出。我的文字不足以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但這本書能讓人體會它表達出濃厚的親情和愛意。

成長過程中,許多人性情、品格和習慣的養成,是來自於父母、家庭的教育和氛圍的感化。文中,老舍曾說起,在學生階段他經歷過許多教師,但是對他來說,母親才是他的真正的教師。這位不識字的母親把性格傳給了他,給予他生命的教育。胡適也提及,小時候除了讀書看書之外,他的慈母便是他的恩師,訓練他如何做人,母親嚴格的管束給他在待人接物方面帶來了極大極深的良好影響。

老舍、季羨林、胡適等這些文學名家都在漫長的歲月中,因種種原因未能更多的陪伴親人,未能儘自己更大的關懷而感到遺憾。當中有些文字是在親人離世之後寫下的,有些感慨是在親人垂垂老去甚至命在旦夕之際發出的來自肺腑的一種呼喚。在他們筆下,親人與世長辭使他們陷入了深深的苦痛之中,回憶曾經的過往,回望相處的細節,甚至是他們閉眼長眠前的種種徵兆,或是與親人提前準備後事的點滴。他們因物因景而生情,描述已經逝去的親人曾對他們的關愛,也表達著一種緬懷和不捨。

有些時候我們很難理解一種血濃於水的情愫,然而,正是這種無形之中的力量,在很多時候支撐著一個人前行,也是這一種來自心底身處的柔軟慰籍讓人在某些時刻淚流滿面。

經典散文~《我想做一個能在你的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

書本的後半段收錄有沈從文、朱生豪、瞿秋白等大家寫給愛人的書信或文章,也收錄了魯迅、朱自清、季羨林等人關於自己老師和友人的記述。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屬於不同年代的愛人之間的質樸而真摯的愛意,以及友人之間的相惜之情。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的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這個書名配上封面黑白的基調,令我讀起來心情比較沉重。人生在世,親人,愛人,師長和朋友就是我們世間的愛和溫暖,與至親至愛之人之間的情感,很多時候出於一種難以描述的狀況,許多溫婉的人很少能直接表達或傾訴自己的情意。書中這些的文字並不華麗,質樸平實之間卻透露著濃濃的深情。或許,沉重源於情深。餘生,我們唯有善待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