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隨感」寫在中元節的話

因為是中元節,不自覺地就想起在家裡每年都要燒包,給每個逝去的祖先準備三套紙衣、銀錢和元寶。長輩們都會提前準備好紙錢,又用一個紙袋寫上名字。因為家裡讀過書、寫過字,這項任務很多年都是我的。每每擔心字寫錯了,祖先收不到銀子會不會找我?然而多少年下來,都沒有事。

當七月十三的時候,我們就得每日三餐奉獻在寫有名字的木主前,一連三天。到十四則要準備燒包,為的是祖先可以拿著錢,買到東西,帶回去用。燒包就是用灶灰畫個圈,把銀錢、紙衣放在圈內焚化。後來有了紙包賣,灶灰也因電磁爐使用,也找不著了,也就免了。當燒包的時候,則要念詞“祖先保佑某家平安大吉、無災無難”“某人考上大學”等等,一些願景和期望。

當時總覺得有些神秘感覺,至今看來也是延續千年的祝福罷了。

每個人都要面對生死,無論貧窮富有,無論年輕年老,這都會是一種心理建設吧。

生死觀是每個人要面對的問題。這既和個人的經歷有關,又和智識有關。差別很大。但我覺得從三個方面把握比較好。

一是時處。人生的時間刻度在哪裡?如果說十多歲的年紀就天天死死地考慮,大可不必。如果又到了高壽年紀,又怕死得不得了,也是不夠灑脫。每個人的生命時間到哪裡了就安然理解。

二是身處。這也是從自己角度看,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看待別人的生死。這點上會比較淡然點兒,但是涉及到至親摯友則應該以什麼態度?該怎麼幫忙?該幫什麼忙?另一個是看待自己的生死。身體情況怎麼樣?怎樣採取養生的措施?

三是事處。生死的事情,不管別人還是自己,在個什麼樣的狀態?要明白既然的狀態,也要明白使然的未來。如果強行地去做些事、說些話,這些都是不明白生死之事所處的情況。

時處、身處、事處,明白狀態,作出判斷,調節心理,面對未來。這是比較好的心理。

「隨感」寫在中元節的話

「隨感」寫在中元節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