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追星,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在我們身邊,很多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喜歡他們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他們長得帥氣、長得漂亮。因此,很多粉絲們瘋狂收集自己偶像的資料,看他們演的戲,聽他們的歌,甚至為他們不惜一擲千金。

4月6日,一位網友的帖子引發大家的關注,帖子的內容是:“之前手上有攢的三四千塊錢,最近因為‘打投’敗光了,現在手上就200多塊,我應該怎麼回媽媽?”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一邊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辛苦攢起來2萬多存款,為了利息都捨不得取出來。

一邊是沒有吃過苦的孩子,把父母的血汗錢拿去為偶像打榜。

面對這種飯圈打投現象,網友的評論幾乎是一邊倒的。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01

不可否認,追星本身是沒有錯的。這是一種投射效應,我們把對方作為另一個自己,幻想著對方能幫自己在現實中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完成自己的夢想。

然而,總有一些人追星,存在著不理智和有些瘋狂的行徑。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比如為了見明星不顧家人反對,離家出走只為見自己喜歡的明星一面,不顧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和他人攀比去購買明星周邊產品。

記得曾經有個節目《變形記》,記錄了一個瘋狂追星的少女陳思媛。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她為了追星,無心向學,和父母吵架成了家常便飯。為了對外塑造富二代的人設,她幾乎快把自己家底給掏空了。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然而,她的父親只是一個公交車司機,母親是一名會計。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幾十萬,也許在她眼裡只是想讓自己喜歡的明星更紅,更出名,沒有絲毫的心疼與不捨;可對她的父母而言,這些錢,得上多久的班,流多少的汗才能賺回來啊!

兩個故事中的主人翁,均為未成年人,為了追星,揮金如土。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他們看不見父母的辛勞,對自己的親人不管不顧,卻去打賞關心一個從未在自己生活靠近過的人的事業與前途。

真不明白,他們這樣的做法,除了能滿足內心短暫的虛榮心以外,還能得到什麼!

02

半月談雜誌社曾對全國2萬多名12-18歲中學生開展“青少年追星調查”發現,有42。2%的中學生自小學就開始了追星生活,有52%的中學生追星時間在3年以上。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孩子追星一般是這幾方面的原因:

隨大流,身邊的朋友都在追星,自己不追感覺格格不入;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崇拜明星的生活;情感出現了問題;也有可能是為了宣洩過大的學習壓力。

瞭解孩子追星的深層意義,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幫助孩子。

03

面對孩子的追星行為,家長最應該做的不是“堵”,而是“疏”。

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從明星身上找到優點進行借鑑,讓孩子所追的“星”成為他人生道路上的楷模。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叫妞妞的小女孩,她很崇拜歌手布蘭妮。

爸爸知道後,跟她講了布蘭妮的成名歷程,並告知她要透過自身的努力才有可能成為像布蘭妮那樣的歌手。

妞妞把這個夢想變成全家的夢想,她開始丟掉三心二意的壞習慣,開始認真做每一件事,用心對待每個人。

或許多年後,妞妞成為不了像布蘭妮那樣優秀的歌手,但是這段經歷會帶給妞妞很大的改變,會成為她成長道路上的一段勵志的過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父母適當地溝通引導,會指引他走向正確的追星方向。

04

現在的家長,大多數忙於生計,每日奔波。他們竭盡全力能做到的,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

他們做不到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更不明白孩子真正的精神需求是什麼。

這種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孩子形成了“錢能搞定一切”的潛意識。

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家長警惕“飯圈”文化

在“飯圈”的各種套路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極易被教唆為其氪金。

所以家長在辛苦賺錢的時候,不妨告訴孩子,錢有多來之不易,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爸爸媽媽用汗水換來的。

這樣,孩子才會心疼父母,更加珍惜錢財,也不會輕易地浪費錢財。

就像“兩萬存款卻用三四千打投”事件,如果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多跟孩子交流家庭的狀況,讓孩子知道家庭能夠承擔的追星花銷是多少,也許就能更好地避免孩子為了追星而花掉父母買種子的錢了。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裡啦

關於孩子追星的話題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

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