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雙圈”規劃綱要解讀③丨基礎設施短板如何補?

川觀新聞記者 王眉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提出要合力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路,到2025年,基礎設施聯通水平大幅提升。

“雙圈”規劃綱要解讀③丨基礎設施短板如何補?

雙圈建設,基礎設施是支撐和保障。推動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基礎設施短板應該如何補?

短板是什麼?

基礎設施要補短板,那短板在哪?在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看來,《規劃綱要》提出的“基礎設施聯通水平大幅提升”,既指“雙圈”內的互聯互通,也指“雙圈”與全國其他地區的高效連線。

就“雙圈”內而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本質是由重慶、成都兩個超大城市為中心、連同周邊一批大中小城市共同組成的城市群。

發達的城市群一定要有一個與此相對應的建設水平高、相對獨立交通體系的支撐,尤其是快速軌道交通體系的支撐。目前,成渝地區雖然已經建成了幾條高速鐵路、城際鐵路,但多向、多節點的路網體系尚未成。

從空間特徵來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典型是雙核空間結構,要保證這種雙核空間高效率的組織和執行,就需要在重慶、成都真正實現高水平、點對點的一小時通勤,形成快捷、舒適、方便的高密度商務流。目前,

重慶、成都之間雖然已有成渝高速鐵路、成遂渝快鐵,但線路略有迂迴,等級不算太高,離實現高水平的一小時通勤還有一定距離。

重慶、成都兩大都市圈是成渝雙圈的主體,其發展方向是推進同城化發展,這就要求重慶、成都與周邊地域毗鄰的同城化發展地區實現高水平的空間連通,使周邊同城化地區不僅要與重慶、成都兩大核心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連線,推動軌道交通向同城化地區延伸,而且要使周邊同城化地區的交通全面融入兩大核心城市的綜合交通體系。而目前,兩大都市圈圍繞同城化所開展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才剛起步。

就“雙圈”外而言,

成渝地區地處我國中深遠內陸,既不靠海、也不沿邊,對外交通是約束成渝地區發展的瓶頸制約。

近年來,成渝地區在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雖然成績顯著,航空樞紐地位開始凸顯,形成了一批出渝出川的鐵路、公路和水運大通道,但對外交通這一短板仍然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短板如何補?

根據《規劃綱要》,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化多層次軌道交通網路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慶、成都間1小時可達,鐵路網總規模達9000公里以上、覆蓋全部20萬以上人口城市,航空樞紐地位更加凸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

四川省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和規劃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喻翔認為,對標《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目標,要緊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發展定位,與我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相統籌,突出“極核帶動、雙城聯動、區域一體”三個關鍵,堅持“外暢、內聯、強核、提質”的發展思路,以全球視野、世界眼光構建設施互聯互通、服務共建共享、管理高效協同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具體而言,“外暢”指加快“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和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構建多向出川開放大通道,連線國內外主要城市群和經濟增長極,支撐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內聯”指強化成渝雙核交通主軸,暢通省內經濟區環線,推動川東北和渝東北、川南和渝西交通一體化發展,

推動萬達開、渝廣等區域交通率先融合。

“強核”指下好成德眉資同城化先手棋,推動成都都市圈交通同城同網,做強成都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支撐成渝向更高水平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乃至全球城市邁進。“提質”指推動出行服務提品質、物流服務提效率、行業管理提效能,打造高品質宜行交通網,進一步擦亮綠色交通生態底色,支撐建設高品質宜居生活地。

戴賓表示,成渝“雙圈”要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還需要加快建立全方位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具體而言,

要加快打造國航空門戶樞紐,提升樞紐機場在全國和全球的地位。以重慶、成都為中心加快建設和完善機場群,以世界級的機場群支配成渝地區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城市群。

同時,進一步擴充套件多向出渝出川鐵路、公路通道,一方面是向東、向西、向南、向北

全方位多向拓展出渝出川通道,特別是強化西向、南向通道

。另一方面是進一步

加密出渝出川通道

,使成渝地區與周邊省區都有高鐵快鐵相連,絕大部分都有兩條以上高速公路相通。此外,加快建設和完善提升若干出渝出川、通江達海抵邊的對外客貨運輸戰略大通道。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