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新年第一天,發現一個有趣的真相:有些所謂的影評人,水平真不如普通觀眾。

而他們的傲慢和偏見,已經滿到快要溢位螢幕了。

這個發現來自於去年最後一天的一檔綜藝《開拍吧》,這是一個6位青年導演拍電影的競賽類節目。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事情的起因是:

2021年12月31日那期的《開拍吧》裡,一個叫沙漠的青年導演拍了一個23分鐘的短片,《不說話的愛》——

故事‬從一個6歲小女孩的視角,講述了她與聾啞人爸媽的故事,小女孩木木可以說話卻不願意說話,因為她天真地認為,只要自己不開口說話,就可以跟爸媽永遠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爸爸被人冤枉是小偷一頓暴打,爸爸有苦說不出,混亂掙扎中,小女孩木木為了救爸爸,終於開口說了人生中的第一句話!

當木木邊哭邊喊,不斷重複著:“放開我爸爸!我爸爸不是小偷!放開我爸爸,我爸爸不是小偷……”,觀者無不動容。

綜藝現場的導師、觀眾紛紛紅了眼眶,我也哭溼了兩張面紙,一種真實的感動湧上心頭,觸動了最柔軟的那根神經。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不說話的愛》,整個電影短片真摯飽滿,質樸動人。難得的是,它沒有故意煽情、沒有刻意賣慘、更沒有激進喊口號,一切就是那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真實得好像就是在演我們身邊的故事(人間煙火氣)。

這部短片一定要去看,真的值得,五星推薦(準備好面紙,哭的時候抹抹眼淚)。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雖然是個短片,但它足夠尊重觀眾——

尊重觀眾的智商

尊重觀眾的審美

尊重觀眾的情感

這才是符合觀眾預期的好電影範本(常常有些影片,口碑、票房不好,就怪觀眾不懂欣賞)。

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短片,觀眾紛紛叫好,影評人卻非要劍走偏鋒,跟觀眾作對,顯示自己棋高一著,與眾不同。

一個叫譚飛的影評人說:這樣的題材是討巧觀眾。

我翻了第一個白眼:

電影不是給觀眾看的嗎?

難道觀眾喜歡不是第一位的?

所謂討巧觀眾,不正是導演尊重觀眾的體現嗎?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譚飛又說:這樣的苦情戲佔了便宜,觀眾肯定會落淚。

我翻了第二個白眼:

這位影評人是有多看不起現在的觀眾?

觀眾的眼淚就這麼不值錢嗎,爛大街的煽情戲也能賺觀眾的眼淚?

觀眾沒有自己的評判標準、觀影喜好、自主意識嗎?

哪來的偏見,怎麼就覺得這一類的題材一定能讓觀眾流淚呢?

其實,觀眾最討厭莫名其妙煽情的影片,再好的題材,拍不好也休想讓觀眾買單,想要拍得好也很不簡單。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譚飛又又說:我不會有這麼強烈的感受,因為我的孩子已經很大了,我就不會被打動。

觀戰間裡的王珞丹無語地說了一句:我沒有孩子也被打動了啊,這跟有沒有孩子沒關係。

我無比贊同王珞丹,翻了第三個白眼:

普適的生活已經離影評人們太遠了,懸空的都市劇才是他們的歸屬,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他們不懂。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所以為什麼現在很多的都市劇都不接地氣,原因可見一斑。

還有一個叫塞人的影評人,打了最低分:5分,一臉的自命不凡。

塞人說:我覺得這個片子還不夠真情。

我的白眼快翻過頭頂了:

最樸素的故事,最真摯的表達,充滿煙火氣的生活,還要怎麼真情?

普通人的情,就不是真情了嗎?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塞人又說:很多觀眾沒有見過什麼叫真情,我知道,我見過。

我的白眼已經不夠用了,好想念“三字經”:

你憑什麼代表觀眾?又憑什麼凌駕於觀眾之上?

觀眾為什麼不懂真情,沒見過真情?

真情,這東西很難嗎,只有你見過?你認為的,就是你認為的嗎。

傲慢與偏見,再一次滿到快要溢位螢幕了。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然後,似乎為了證明自己言論的高明,塞人問了一個電影裡的小細節問題,實在是不能稱其為“問題”的問題,觀眾都看懂了,就他沒看懂。

觀眾都在留言:

“能不能取消影評人環節”、

“影評人太自我”、

“影評人不懂生活”......

就想問個問題:影評人有門檻嗎?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現場一位對影評人翻白眼的觀眾,發表了一番自己的感受,整個思想境界比兩位吹毛求疵的影評人高明瞭不知多少。

那位觀眾是這樣說的:我覺得討論的焦點不在於為什麼打他(塞人提的那個問題),而是,在如今這個社會當中,影片中發生的情況肯定是普見的,我們應該反思這種事情。

最後,這位觀眾總結到:沙漠導演的這個影片,從我作為一名普通觀眾的角度來看,毫無問題!

這番言論說完,現場掌聲雷動。我覺得這位觀眾都有資格坐到評委席上了,那兩位影評人不如退位讓賢的好。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另一位觀眾站起來,分享了影片中最打動他的兩個片段,總結說:電影是要用心去感受的,我從這部短片中感受到了真情。

沙漠很受感動:你說的對,電影就是要去感受的。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這一場專業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辯論賽,以觀眾的完勝結束了,兩位自命不凡的影評人,帶著傲慢和偏見,在觀眾一邊倒的觀影體驗中,黯然神傷。

估計那一刻,他們內心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這一屆‬觀眾不好忽悠了?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開拍吧:影評人的傲慢與偏見,是因為脫離觀眾太久了

——如譚飛、賽人一類的影評人,讓我看到了他們對觀眾深深的傲慢與偏見,在這些專業人士看來,他們的審美情趣凌駕於觀眾之上,而觀眾們則是一群不懂電影、沒有審美、缺少真情的人。

觀眾或許不懂電影,可我們懂生活。

不禁‬想問‬,影評人,到底是幹什麼的?影評,是評給誰看的?

以前,對於影評人的理解是:

他們可以專業分析一部電影的好壞,

從觀眾角度闡釋整部電影的現實意義,

加深觀眾對於一部新電影的瞭解,

引導片方重視觀眾的觀影感受,

在影片製作方和普通觀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起到良性的連結作用。

要做到以上幾點,只有尊重‬觀眾‬,始終和觀眾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為觀眾代言發聲,說出觀眾的真實心聲,才是真正的影評人。

可是這樣貼近觀眾的影評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