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相聲,不止一個郭德綱

相聲,曾經也輝煌過

相聲的高光時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

藉著電視的傳播,這一捧一逗、一抬一踩甚至嬉笑怒罵的新穎活潑的文藝形式,讓老百姓笑口常開。

咱們簡單地統計一下:第一屆春晚(即1983年),演出總時長約五個小時,相聲節目就佔據兩個小時,第二屆、第三屆春晚(即1984年、1985年),相聲少了一些,只剩下兩個,但從1986開始,甚至到1993年的春晚,相聲節目基本上保持在5-7個,足見相聲已經是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

1994年以後的春晚,相聲基本被縮減到了兩個,雖然間或也破天荒上升至四個左右,但仔細回想起來,能讓人記住的,當真不多。

相聲,不止一個郭德綱

相聲,說著說著,為什麼就不可樂了?

相聲,在老舍先生和侯寶林大師等人的不斷努力下,將一種撂地活兒演變成老少咸宜的文娛形式,剝離那些粗鄙、三俗的段子,融以文明、新潮的詞彙,使得相聲大放異彩,甚至一度成為“文藝輕騎兵”,起到不了低估的作用。

遠的不說,現在,我不妨細數一下,那些曾經叱吒風雲,活躍在春晚舞臺上的相聲名家:笑林 、李國盛,李金斗、 陳湧泉,姜昆、唐傑忠,侯耀文、石富寬,牛群、馮鞏,奇志、大兵,李偉健、武賓,賈玲、白凱南,乃至後來的曹雲金、劉雲天,岳雲鵬、孫越等人。

從這些相聲名家身上,可以看出他們對於相聲的理解不盡相同,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相聲已經衰落了,許多專業相聲演員、專業相聲團體被迫改行,蔚然壯觀的小品,成了時代的寵兒。

是相聲的劫難嗎?答案是否定的。

相聲,不止一個郭德綱

沒有基礎,走兩步看看?

電視、電腦甚至手機作為新的載體,我們能看到的,更多是歌舞、小品,還有瓊瑤劇、韓劇、清宮劇等等,但相聲,很難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有些相聲,翻來覆去、顛來倒去,數十年就那一段,誰願聽?

有些相聲,一聽上去,就心生反感,我要聽高臺教化,何不買兩本國學經典?

有些相聲,說的人樂得不行了,可聽的人云裡霧裡、莫名其妙。

相聲,沒有作品,怎能留住觀眾?

相聲,沒有創新,怎能發展?

沒有群眾基礎,啥也站不住腳;沒有對相聲的敬畏之心,敷衍只能毀滅。

這個時候,郭德綱站了出來,十冬臘月大雪紛飛,經歷過臺下只有一位觀眾的日子,也經歷過櫥窗展示的辛酸,三進北京,經過自己的加工、創作、表演,併成功開辦第一家相聲園子,漸漸地,相聲,有恢復了活力,甚至迎來了爆發期。

許許多多的相聲園子,在各地生根,相聲,以這樣的方式,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郭德綱,更是話題的中心。

相聲,不止一個郭德綱

馬季先生曾說:相聲雖然處於低谷,至少有個郭德綱。

這是多高的讚譽啊!

侯耀文大師惜才,收郭德綱為徒,這是多大的支撐啊!

回想那些走投無路的日子,郭德綱曾說:我也曾想,拿一份工資,做一個鞍前馬後的馬仔,知足了!

然而,時勢造英雄,相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卻找到了郭德綱的胸膛,長江後浪推前浪,亙古不變的道理。相聲,確實不止一個郭德綱,新生代的不斷湧現,他們的創作才華、演出技巧,更能符合當下年輕人的胃口,不管怎麼,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兢兢業業做事的人!

有人曾說,姜昆會是相聲最後一位大師,那會兒,郭德綱還寂寂無名,隨著郭德綱的橫空出世,有人說郭德綱會是相聲最後一位大師,其實,這樣的比較毫無意義,他們所處的位置不同,對相聲的發展方向不同,自然在理念上不可能一樣,一個打造綠色相聲,一個希望雅俗共賞,這都是相聲的不同種類吧,同生長、共流傳,沒什麼不好的!

因此,地位說,到處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