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當年,我懷著閒散的心情,來到瑞士萊蒙湖畔一座安靜而滿是陽光的小城——莫爾日,這裡有著特別的意義。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優雅的奧黛麗

喜歡奧黛麗·赫本多年,因為她是優雅的代名詞,是天使的化身;因為她是會走路的夢、她是銀幕上永遠的純真女神。她在《羅馬假日》中那個清新雋永、純潔可愛的安妮公主,讓我幾乎相信,天使真得降臨過人間。所以,到瑞士的第一件事,就是尋訪她生活的故地。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羅馬假日》劇照

上世紀六十年代,赫本第一次來到莫爾日的特羅謝納小鎮,她被一棟建於18世紀的房子所吸引,她感覺“有一種蝴蝶在我身體裡飄舞的感覺”,認定這就是她想要的家。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La Paisible外景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她的房子

老爸駕車帶著我和肉同學沿著萊蒙湖畔出遊,這跨越兩個國家的大湖,駕車轉上一圈也要一整天。我悠閒地欣賞熟悉的湖光山影,波光粼粼,深邃而美妙。肉同學捧著“長焦”,捕捉著他獨特眼光中的每一幀景物,我一邊微笑著讚賞他的專注,一邊和老爸聊著天。“爸,我們去找找赫本的故居吧,我在書裡查的,好像就在湖邊的小城呢。”老爸點頭稱是,“你媽媽可喜歡赫本了,我們住了好幾年也沒有去過,一會兒我們從蒙特古堡兜回來就去探探路吧。”老爸言語中露著些許的興奮,我們一起出發去尋找“天使”住過的房子。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萊蒙湖畔

莫里日(Morge),萊蒙湖畔的小城,比起大名鼎鼎的日內瓦、洛桑、埃維昂……它平凡、樸素,我知道,我們心中的天使赫本,她就安詳地睡在這裡。城裡較為出名的風景地是一個被老爸稱作“鬱金香公園”的地方,因此有人也把這裡稱為明亮的鮮花之城,每逢4、5月的鬱金香節,這裡便有250種品種十幾萬株鬱金香爭相競放,在獨立公園遊湖賞花,比荷蘭更令人心曠神怡。或許赫本就是因為這些花朵,領悟了生活的真諦,愛上這片花開的淨土。

小小港灣停滿了點點白帆,我都無心欣賞,只希望直奔主題。我們向城郊開去,路過的老爺車像是前往拉闊特葡萄園,聞著果香,品著好酒,這裡更像是一座微醺之城。國家公路邊上的每座葡萄園都美得令人陶醉,真正的田園風光……肉同學的“快門”響個不停,好想告訴他——“靜靜地欣賞,多好!”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赫本和她的小寶貝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隱居生活無比快樂

赫本就在莫爾日的一棟名為La Paisible的房子裡,遛狗種花並養育兩個兒子,並在這座小城度過餘生。

美麗的田園風光的的確確讓我們迷了路,一樣的小路,一樣的田間小木屋,哪裡才是天使赫本曾經停留的地方?老爸開始問路了,我慚愧於自己那有限的幾句法語,安靜地坐在後座上。旁邊駛過一輛小型卡車,胖胖的司機看了我們的車一眼,好像聽到了老爸向路人詢問的聲音,我看著司機的口型——“avecmoi。。。。。”“OK,that’s it!”我大聲地喊著,“我聽明白了!他讓我們跟著他走……”只顧問路的老爸回過頭來,看看不斷地點頭的我倆,發動了車子……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小鎮上的海報

熱情的司機大叔引著我們向前開,在一處小別墅前停車,他下車告訴爸爸,這就是赫本的故居。再上車,我們來到不遠處一個靜靜的小院,中間是個小型停車場,右側的白色房子就是書上提到的赫本紀念館,10瑞郎的門票收入都會捐助給赫本兒童基金會。左側有一塊不太大的墓地,司機大叔告訴我們,赫本就安睡在這裡,他也是為紀念館工作的員工。如此幸運,大叔的善良表情令我們感動不已,也許一切,皆因“天使”的力量。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當年的赫本紀念館

不過,多年後,我的朋友再按我的攻略沿路尋找這座小小的紀念館,它閉館了,在網上搜索原由,據說是奧黛麗·赫本基金會負責人、赫本的大兒子西恩與紀念館發生了糾紛。由於紀念館位置偏遠,沒有其他旅遊景點。當時都是由村民無償為遊客服務,沒有一個成熟的服務管理系統,而一個紀念館需要日常維護,日常維護就需要進項。赫本紀念館最大的進項就是門票,只是門票所得來的錢要全部都捐出去。再就是買一些赫本相關的、比如赫本家後院水果做成的果醬,可能是由於入不敷出吧。這一切只存在我們的記憶裡,像一場夢。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門口的赫本雕像

因為迷路耽誤了時間,紀念已關門,我們只好在門口的赫本雕像前留影,肉同學說:“我們過幾天再來一次吧,帶你媽媽一起!”“好!”我笑著點頭。陽光下,居然下起了太陽雨,後來,我才常常驚異地發現,每次到墓地時,總會下起小雨,在北京一樣,在巴黎也一樣,是天意吧!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奧黛麗。赫本之墓

簡單地不能再簡單的木門,沒有上鎖,老爸小心地推開墓地的門,三人走了進去,一樣的墓碑有數塊,而她的,沒有什麼特別,一平米見方的地方,擺放著幾個小天使的工藝品,應該是兒童基金會的孩子們送的,普通的墓碑,沒有照片,寫著她的生卒年月。我不再平靜,心潮澎湃,一個全世界知道的名字,一個至情至美的天使,後半生走遍非洲,為聯合國做了許多善事的你,就靜靜地長眠於此,沒有任何的張揚,如此簡樸,掩於其他人之間,墓碑上甚至沒有你完美的臉龐……傘下,我的臉上,隨雨水悄悄滴落著眼淚。老爸開始給墓碑周圍美麗的花朵澆水。肉同學默默無語,他眼裡,有同樣的動容……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莫爾日特羅謝納小鎮中心

幾周後,完成了我們的義大利之旅,我和媽媽一起再次回到莫里日。這次,沒有開車,從日內瓦乘火車,湖畔無名小鎮青青的草地上野餐後,再轉公共汽車來到目地的。沒有下雨,我們來到的是名副其實的日光小城,小鎮中心有了煙火氤氳的感覺,據說赫本生前最喜歡的,就是在特羅謝納小鎮閒逛購物。聞著路邊的花香、在老街散步,感受她曾經的腳步。小鎮的市集,很有市井氣息,她在這裡隱居30年,坐看風捲雲舒,素靜與簡單,卻是生活的真諦。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她的陽光果園

陽光明媚,對面的果園茂密叢叢,赫本紀念館的員工告訴我們,那是赫本的果園,裡面有她喜歡的瓜果,有她親手種過的花的芬芳。

紀念館裡,終於,我們看到了她從小到大的照片,有生活照,也有劇照,還有老年的她,抱著瘦骨嶙峋的非洲孩子,臉上都是她天使般的微笑……這裡,還有她平生獲得的所有奧斯卡獎盃,有大師紀梵希為她設計的禮服……肉同學手中的相機仍在不停地紀錄,他拍下每一張照片、每一個值得紀念的物件。而我,只是投入地欣賞,費力地讀著展品旁的法文說明。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赫本與紀梵希

媽媽在不停地感慨,談論著“天使”的生活以及她的婚姻:三次失敗的婚煙,1980年冬,奧黛麗遇見了羅伯特·沃德斯,這個後來被她稱為“靈魂伴侶”的男人陪伴著她值到離開人間。媽媽說,為什麼這麼美麗善良的天使,卻沒有得到情感的幸福?我想,時過境遷,誰也無法真正瞭解她的內心世界,又怎知她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愛情和幸福呢?

紀念館門口放著厚厚的留言本,來自世界各國的文字,記錄著大家對天使的熱愛。我和媽媽,也用中文寫下了我們想說的話。肉同學將相機交在我的手上,開始在本子上描繪他的感受,片刻,“天使”的眼睛留在了紙面上,逼真、傳神,我才記起,他以前是畫畫的,簽上了他的名字,看著他筆下的眼睛,那真是赫本的眼睛,純真、美好,無需任何的文字,他表達了一切。

瑞士那些事兒之三:她的日光小城

晚年的奧黛麗。赫本

走出院落,我感慨萬千,在這世間做個凡人挺幸福的,我無法與她的美麗相比,但我渴望擁有她一樣善良的內心,我無法在聯合國當一名大使,但我可以為我生活著、熱愛著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做一些事情。誰又知道,許下這個願望的幾年後,我做起新聞評論的工作,終於有機會用我的筆去關注弱勢群體,用微薄的力量去盡我所能,做我想做的事。

那個時候,我還曾天馬行空地陷入遐想,如果幾十年後,我必與生命永別,我也要睡在這萊蒙湖畔,平凡地睡在“天使”的附近,呼吸這純淨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