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夫讀古詩詞‖【4】五言排律.六十抒懷(依韻杜甫《春望》)

一夫讀古詩詞‖【4】五言排律.六十抒懷(依韻杜甫《春望》)

一、原玉

春望(《平水韻》下平十二侵)

唐。杜甫8

國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中。

感時花濺淚,

仄平平中仄,

恨別鳥驚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連三月,

平仄平平仄,

家書抵萬金。

平平仄仄平。

白頭搔更短,

仄平平中仄,

渾欲不勝簪。

中仄仄平平。

(注意:用“中”必須確切知道在此處該字讀平聲還是仄勝聲,否則就是出律甚至造成詩之大忌比如“三平尾”。)

一夫讀古詩詞‖【4】五言排律.六十抒懷(依韻杜甫《春望》)

二、簡釋

國破家亡,眼前的春景更讓人感觸叢生。

賞花本來是悅目的,想到時局如此,只能對花流淚;鳥聲本來是悅耳的,因為與家人離散,聽來更覺心驚。

沉痛的感情透過“感時”“恨別”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家書抵萬金”一語,沒有與家人“恨別”感受的人道不出來。

一夫讀古詩詞‖【4】五言排律.六十抒懷(依韻杜甫《春望》)

三、

五言排律.六十抒懷

(讀杜甫《春望》依韻)

花甲之年賦,誠惟赤子心。

那時萬般苦,教養此情深。

曾幾遠遊學,絆羈西域今。

雙親悲已別,教誨杳無音。

遊子思鄉意,雨風何可禁。

但終歸故里,金垛放歌吟。

棲息土坯屋,怕何霜雪侵。

塵緣惟適意,隨性撫閒琴。

知彼須知己,死生陽與陰。

新墳荒冢在,羞慕德功林。

佛道悟方得,清蓮致謝忱。

一夫讀古詩詞‖【4】五言排律.六十抒懷(依韻杜甫《春望》)

附錄一

杜甫簡介

杜甫[dù fǔ]

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1][2]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1]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3]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詩聖寫詩史,美名留千古!

一夫讀古詩詞‖【4】五言排律.六十抒懷(依韻杜甫《春望》)

附錄二

五言律詩簡介

五言律詩是律詩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屬於近體詩範疇。律詩發源於南朝,從南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演變而來,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對於唐代人來說,五言律詩是從五言古詩中脫胎出來的新詩體,它繼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壓韻的原則,並且借鑑了駢體文的聲律和對偶原則,有多方面的發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對仗;

3、平仄必須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聯內講對,兩聯間講粘;

4、只能押平聲韻,並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數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5、節奏形式是嚴格的兩個雙音步加一個單音步,並且單音步只能出現在句子的中間或者末尾,不能出現在開頭,兩個相鄰的雙音步的平仄必須相反。

根據以上規則,五言律詩分為平起和仄起兩體,每體又分為正格和偏格二種。

一夫讀古詩詞‖【4】五言排律.六十抒懷(依韻杜甫《春望》)

一夫讀古詩詞‖【4】五言排律.六十抒懷(依韻杜甫《春望》)

詩詞教材編著者之一董正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