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五分鐘讀完《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的養成之路

前段時間,身邊買基金的人突然就變多了。那些從來不懂基金為何物的七大姑八大姨,突然在朋友圈裡曬出了自己每天的收益。就在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預感——恐怕這股“牛市”快要到底了。果然,幾天之後,基金暴跌了幾天,由於很多人太貪心,之前賺的收益又賠了進去。

俗話說,怕什麼來什麼,這句話話糙理不糙,似乎還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用一個心理學概念來形容,那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總結為一個定律——墨菲定律。它的含義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怕什麼來什麼”的情況,這就導致很多人都有一種宿命感——既然災難來了擋不住,那就算了吧,我就聽天由命吧。

所以,墨菲定律,其實是可以“打破”的。

五分鐘讀完《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的養成之路

天有書君就要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叫做《打破墨菲定律》,這本書裡面,就介紹了一些打破墨菲定律的方法,這些方法,對那些消極主義和宿命論者,重新積極生活、積極應對困難,顯然是很有幫助的。

這本書的作者蘇珊娜·C·賽格斯特倫,有三十多年的墨菲定律研究經歷,最終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挑戰墨菲定律的理論體系。那具體應該如何打破墨菲定律呢?

在書中,她就認為,首先,悲觀主義更容易受到墨菲定律的影響。

五分鐘讀完《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的養成之路

墨菲定律一共有四條基本內容,分別是: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講得通俗一點就是,任何事情都比想象中更復雜、更漫長,而且,在這些事情裡面,該出錯的事,必然會出錯,且你越擔心某件事的發生,它就越有可能發生。

所以,

在悲觀者的眼中,墨菲定律所帶來的威脅是無解的

。比如說,某個人總覺得身體不舒服,一直擔心自己的身體會出現大毛病,果然,這事最後發生了。再比如說,一個積極備考公務員的學生,總覺得自己考試很可能失敗,結果,她真的失敗了。

五分鐘讀完《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的養成之路

最擔心的事情,最終發生了,這會讓悲觀者產生一種宿命論——哦,原來一切都是決定好的,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沒有用,所以,他們慢慢地也就放棄了為爭取打破困境的機會。

那樂觀主義是不是可以打破墨菲定律呢?作者在研究中發現——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樂觀主義。

在擁有同等的機遇,同樣的資歷和目標的情況下,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樂觀主義。因為在樂觀主義者看來,他們更願意相信美好的未來是可以實現的,並且願意努力去實現它。

五分鐘讀完《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的養成之路

如,就拿剛才列舉的兩個例子來看:當樂觀主義發現自己生病了的時候,並不會自怨自艾,更不會喪失信心,他們會積極地配合治療,期待著早日康復。

但對悲觀主義來說,在獲知自己染病的那一刻起,很可能心理防線就坍塌了,之後他們會茶不思飯不想,對任何事情都喪失興致,最終導致病情的加重。

同樣的,當樂觀主義者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中,並不影響他們繼續好好生活,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而是會尋找其他的可能性。比如,考公務員考不上,那就下次再考嘛;或者,去考更加簡單一點的事業單位嘛。但悲觀主義者,會覺得考不上是命中註定,甚至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五分鐘讀完《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的養成之路

那如何變成一名樂觀主義者呢?

作者認為,樂觀主義並非天生的,人類大約有25%的基因會影響到一個人樂觀與否,但真正起作用的是後天75%的人生經驗。

所以,即便你悲觀也沒關係,你可以先打破束縛,擺正自己的心態,嘗試讓自己對未來的事物充滿積極樂觀的嚮往。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生病了,那就要擺正心態,保持信心,暢想痊癒後的美好生活。比如,去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或者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以前你不敢做或者沒時間做的事情,你現在就可以規劃一下,準備去嘗試。

五分鐘讀完《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的養成之路

在改變了思維之後,你還要付諸行動。在書中,作者提出了這樣幾點建議:

第一,每天記錄三件好事;

第二,列一個清單,把你的目標寫下來;

第三,寫下能幫你實現目標的三件事;

第四,寫日記記錄自己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並寫出你準備的解決方法。

這些雖然都是簡單的小事,但卻能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五分鐘讀完《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的養成之路

在這之後,假如又失敗了怎麼辦?比如,和客戶談判之前,一直擔心把某份重要的檔案帶上,但是結果還真的就忘帶了,最後導致談判失敗,怎麼辦?其實你完全不必絕望,每個人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都會犯類似的錯誤。但最重要的是,你不能氣餒,而是要總結經驗,為下一次完美的談判做好準備等錯誤都犯了,經驗也都總結了,那迎接你的必然是成功。

當然,也有很多人很難變成徹底的樂觀主義,所以,作者就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概念——防禦性悲觀主義。

也就是說,你不必完全變成樂觀主義者,但你可以利用你的悲觀主義天性,對任何事情做好最壞的打算,同時期待成功。

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就說過:作為總經理,經常有擔心的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但這種痛苦恰恰是總經理的價值所在,因為沒有哪家成功公司的總經理是舒舒服服不用操心的。

這其實就是防禦性悲觀主義。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對防禦性悲觀主義來說,完全可以避免過多的失望。

五分鐘讀完《打破墨菲定律》:樂觀主義者的養成之路

其實啊,墨菲定律並不可怕,如果你把它當做一種夢魘,你就會一直被夢魘纏繞和困擾;如果你打破悲觀主義,積極應對,把一次墨菲事件當做是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一次值得總結經驗的小錯誤,或者採取防禦性措施,做好失敗的準備,那麼,你就能打破墨菲定律的影響。

好,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墨菲事件”呢?歡迎留言討論。我是有書君,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