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的家鄉,過年都有哪些“儀式感”?

老舍先生曾經在散文裡描寫中國人的除夕:

“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

你的家鄉,過年都有哪些“儀式感”?

但近年來,很多人覺得年味彷彿越來越淡,而過年好像也越來越沒意思,對春節的期待和歡樂隨著記憶留在了童年。

年味是什麼?

是家裡餐桌的“滿漢全席”,是親朋好友的歡聚一堂,是紅泥火爐的把酒言歡,是街巷市井的嘈雜喧鬧……

春節,俗稱新年、大年、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論是除夕團圓夜還是整個春節期間,不論是守歲拜年還是吃食,無不體現著鮮明的地區特色和歷史文化。

那麼,你知道過年有哪些習俗嗎?

你的家鄉,過年都有哪些“儀式感”?

臘月二十四掃塵

你的家鄉,過年都有哪些“儀式感”?

進入臘月,家家戶戶全方位進行大搞衛生,床單被罩徹洗一次、犄角旮旯清理一次,真所謂掃帚不到灰塵不掉,任何地方都是一塵不染。

把舊的東西都清理了,晦氣掃出門,迎接新年新氣象。

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對聯”,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

你的家鄉,過年都有哪些“儀式感”?

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所以有了那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最後簡化為在直接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

大年三十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

你的家鄉,過年都有哪些“儀式感”?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還有的人家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兒,整晚都不能入眠,至少也要等到明天一點才行,即使睡覺也不可脫去衣服。

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清晨放炮仗吃湯圓

春節早晨,開門炮仗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你的家鄉,過年都有哪些“儀式感”?

全家團圓吃湯圓,寓意一整年團團圓圓。

在小編的老家,有一個有趣的小儀式感;年三十晚上小朋友要去“偷”蔥(去田地頭拔一兩根),寓意一整年聰明伶俐……

各地不同的春節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文化,也拉近了人們的距離。

過年近在眼前,你知道你的家鄉都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