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我是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的評價之後,決定去看電影《狗十三》的。看完後終於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會從頭哭到尾。

這部延播了5年,豆瓣評分高達8。4的青春片,呈現了一部中國孩子的成長史——

從嬰幼兒期到青春期,中國家庭教育問題總覽。

如果用一個更準確的詞來形容,《狗十三》不能稱之為中國孩子的成長史,而應該是中國孩子的

【馴化史】

13歲的李玩就是被馴化的物件——從敏感、倔強、有興趣、開放、心軟,到後來的懂事、麻木、憂鬱,不過短短几個環節。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爸爸擅自改了李玩的興趣小組志願,為了道歉,選擇送狗;李玩和狗有了感情後,爺爺弄丟了狗;大人們沒有幫李玩找狗,用新狗騙她是舊狗;好不容易李玩喜歡了新狗,因為弟弟不喜歡,爸爸把狗賣去了狗肉店;

這個過程中,李玩的所有反抗都沒用。她難以消化丟狗的悲傷,在爺爺奶奶家常發脾氣……於是爸爸決定,教訓她一頓。

那晚李玩喝酒消愁回家,一進門,爸爸氣勢洶洶地拽住她脖子,掄起手掌往她臉上、身上扇過去,讓她低頭、大聲地、一遍遍地和爺爺奶奶說對不起。

“愛惹事。”“欠教訓。”“打你都是為你好。”

爸爸在教訓李玩時說的這些話,估計大家都不陌生吧?這甚至都已經成為不少家長常掛嘴邊的話了。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李玩被嚇得發抖,喊完“對不起”之後逃到洗手間,看著身上的傷口,一個人哭了好久。第二天起床後,她不再為狗哭鬧,之後的日子,也變乖了。

爸爸的暴力很“有效”。

影片最殘忍的一個鏡頭,是在一次飯局中,爸爸的客戶給李玩夾狗肉,全家人盯著她,但沒有人出來幫她說一句話,怕得罪客戶。

李玩停頓了幾秒,把狗肉塞進嘴裡,一口口咀嚼,面無表情地吞了下去。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她終於“長大”了。而這一切的推動者,是她的爸爸。在電影中無數個情節裡,李玩的爸爸本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例如:承認丟狗是大人的錯、安撫她、幫她找狗、讓她哭出來、不讓她吃狗肉……

但他最後總選了那個最傷人的方式——壓抑她。

直到李玩吃狗肉的那天晚上,這位爸爸在車裡回憶起當年的自己,忍不住大哭時,我似乎明白了他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做,

因為他也是一個被馴化已久的、隱忍的大人。

他覺得成人社會就是一步步壓抑真實的自我,現在他又讓女兒按照這樣的方式去成長。這就是中國孩子成長史上最弔詭的地方:

一個被馴化的大人,教一個鮮活的孩子學著隱忍和懂事。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1

像很多原生家庭的悲劇一樣。電影中的爸爸,愛著李玩,也傷害了李玩。

因為,一個被馴化的父母的愛,是畸形的。

他愛她,懂她的興趣,但他更重視其中的利弊。

他知道李玩喜歡物理,想帶她去天文館看宇宙展覽,但一瞭解到英語是她的分數短板,就不由分說地改了她興趣小組的志願;

他帶李玩看展覽的那天,本是興致勃勃,但接到一個電話後,他還是拉著李玩去赴一個教授的飯局,最後錯過了展覽的時間。

在爸爸看來,分數和關係,都比興趣重要得多。

他愛她,知道她的感受,但他更敬畏權威。

在打完李玩之後,他抱著李玩和她不斷地道歉,甚至說得哽咽。

但在兩小時前,為了平復爺爺的情緒,讓李玩能服從爺爺和奶奶,他還是選擇了動手。因為,爺爺是一整個家的核心權威,不可違抗。

在面對教授的時候也是一樣。他禁止李玩喝酒,卻讓她在飯局上破例敬酒,只為博教授開心。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他愛她,體察她的心情,但他選擇討好別人。

他知道李玩愛狗,沒有把第二隻狗狗賣給狗肉店,而是悄悄把它送到了收容所。

但在客戶夾狗肉給李玩時,他盯著她,眼神複雜。他怕李玩吃,代表著她殺死了那個愛狗的自我;更怕她不吃,讓客戶誤會自己不給面子。

他理應站出來保護她,但在客戶面前,他選擇了忍耐。那個眼神,演出了一箇中年男人的無奈,和一個父親形象的崩塌。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他愛她,但在以上這些重要的關頭,他沒辦法。

他必須要全面服從權威的父親,討好客戶和教授,追逐利益。這是他適應社會的方式,也是他對人生的認知。

他透過傷害李玩的方式,把這種認知,也傳遞給了李玩。

2

我們大部分人,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49歲的高曉松,曾因辯手顏如晶一番話眼眶溼潤。原因莫過於這一生讓他無法釋懷的原生家庭。

顏如晶說:“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1集到第20集,他會慢慢改變。電視劇你不看,我們可以補,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去的,1到20歲你不看了之後,你就永遠都看不了了。”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高曉松就是那個前半生沒有被父親看到的孩子。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而在武志紅參加《奇葩大會》的那一期,高曉松第一次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他說:

“我母親跟我回憶,從小我沒有問過父親一個問題。實在是因為關係真的太差了。”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到我長大了,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實在忍不住,然後痛哭流涕地跟我爸說:

你要不要跟我談談心呢?你想不想聽聽我是怎麼成長的?這些年我的內心是什麼樣的,我的夢想、我的所有的掙扎?

結果還是被拒絕了,很失望。

直到40歲以後才意識到,極為冷淡的父子關係,對原生家庭的不滿,讓他在二十多年裡出現很多問題:討厭別人干預自己,愛較勁。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他自稱,自己有二十多年,和父親之間關係不和諧,也因此導致年輕時性格上出現不少問題。

但如果對父母、對家庭,只是一味地恨與抱怨,也是片面而偏激的。等到40歲以後,高曉松也承認說: 以前因為父子關係太差,所以拒絕去看到父輩好的一面。

武志紅老師在《奇葩大會》節目裡說過:

我們向自己的家庭尋找原因,不是為了歸罪,不是為了甩鍋,是為了搞清楚發生了什麼,是為了改變。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如今,我們探討與發掘自己的原生家庭,並不是一邊倒地批判、否定它,也不是逼迫自己逃離。事實上,你越是想逃離,越是擺脫不了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烙印。而是因為,

如果你看不到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命運劇本,就無法獲得改寫它的機會。

3

艾小羊曾說過:

“我一直覺得父母開心過好自己的生活,對孩子也是一種好的教育。至少你讓他發現,人活著是件有意思的事,他才願意好好努力,好好活著。”

我非常認同。

真正的成長,是一種自我的釋放。

只有能釋放自我的父母,才能讓孩子相信:人生可以過得越來越有開放,越來越有成就感。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前陣子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因癌症離世,他一生過得非常豐富。

他擁有2支球隊;他電影公司的作品獲得艾美獎;他擁有了一個腦科學研究所;他投資飛行公司,用私人飛機把人送上了太空,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他還有一艘潛艇,作出過考古貢獻;他熱愛野外探險旅遊,他還是一個音樂演出家……

每一項事業,都是他內心的興趣所在。而談起他微軟的創辦過程,更是傳奇。

他喜歡從小看各種電子雜誌,研究計算機和新產品。某天得到一本雜誌的啟發,他想出了新的商業契機,於是說服比爾·蓋茨一起建立了公司,命名了“微軟”,才有了這家世界級的大公司。

看了他的自傳之後,發現他的原生家庭功不可沒。

他的父母是很珍愛自我的人:

母親愛書如命,家裡地下室堆了很多藏書,古典文學、世界各地的歷史、現代小說……。熱愛收拾家裡的她,連一本國家地理雜誌都捨不得丟掉。她常和朋友聚會,對生活有激情,到了八十多歲,眼神中仍閃爍著活力。父親熱愛爵士樂,園藝。為了家庭生活的穩定,他年輕時放棄了當橄欖球教練,做了個大學圖書館管理員。

但他沒有因為得到鐵飯碗而開心,相反,他感到深深的遺憾,認為當教練更加快樂。因此,他重複地告訴保羅:

長大後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才是更好的選擇。

他們對待自我的態度,也貫徹到了日常的教育中,他們認為孩子的自我,也應該得到保護和尊重。

他曾經喜歡化學,在家裡做實驗,不小心氣體洩漏,差點傷害到地下室的狗狗,父母只是叮囑了幾句,沒有再進行阻止;他喜歡研究電路,爸爸給他買了機器,讓他自己去探索,這也成了他走向計算機的啟蒙;

有一次,一個同學燒了保羅的數學書。校長堅信是保羅自己燒的,所以叫來了他的母親,想讓母親也來一起教育孩子。結果母親一到,表情嚴肅,力挺保羅:

“我們家每個人都愛看書,一個愛看書的人不可能去燒書”。

人生對父母來講,是一場享受和釋放的旅程,所以他們可以理解孩子的天性,允許孩子去釋放自己,過想要的人生,甚至捍衛他們的自我,不被權威所侵蝕。

可怕!一部影片揭露中國式育兒:別讓壓抑毀了孩子

如果他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父母破壞掉他的樂趣,告訴他不能不務正業,讓他懂點事,努力讀書,也許他可以進入常青藤,成為一個華爾街的精英。

但也許就沒有微軟,一系列的考古成果、航天成果、電影,更沒有他隨性而為,充滿樂趣的一生。

4

作家王朔在提到女兒的教育時,說過:

優質教育的終極核心,也許並不是教你如何成功,攀升到頂峰。而是如何忠於自己的興趣,在這個領域成為實現個人理想並同時對他人有價值的人。

核心,就是忠於自己。

而畸形的成長是,父母不僅自我壓抑,還教會孩子壓抑自己。

電影的點映結束後,有個中學生站起來問:

“為什麼李玩要吃狗肉,不想吃就不要吃。要是我,一點不吃!你們可以解釋一下嗎?”

編劇焦靜華告訴他:

“我希望你永遠不理解,這才是對的成長。”

最後,希望我們這一代大人,可以試著在生活中釋放自我;也希望我們能允許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忠於自己。

這才是對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