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鼓勵之旅—產後抑鬱的自我救贖

鼓勵之旅—產後抑鬱的自我救贖

我和先生是高中同學。

2005年,他高三複讀我大一的時候我們戀愛了。

2009年,他大學畢業後一起從CD回到了XJ,那一年,我們如願以償地領了結婚證,那時候的我們沒有房沒有車沒有存款,於是就順理成章地與父母同住。然後,“大家庭”就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我和婆婆公公,朝夕相處。

出門的時候,婆婆總牽著我的手,我覺得這就是媽媽當年牽著我的感覺。婆婆給予我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幹家務做飯洗衣甚至內衣都幫我洗,16歲後,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情,雖有點不習慣,但有種失而復得的感覺,這是媽媽的愛。多少個閒暇的午後,我倆促膝而談,她給我講述她過往的經歷,我們淚流滿面。

2012年,我懷孕了,在孕期,我就把市面上推薦的育兒書籍全部買來,一一學習,想要科學育兒。經歷了38周,我的大兒子出生了,剖宮產。儘管有著我認為已經豐富的知識儲備,卻還是沒有實現半小時就讓他趴在我跟前吮吸乳汁;沒有實現科學退黃疸被口服了“茵梔黃”,孩子腹瀉不止,7天就吃了抗生素;沒有實現純母乳餵養,出生2天就被餵了奶瓶……

我拼勁全力去產奶,可是當兒子吃不到奶水時,哭鬧不止,婆婆接過去餵了配方奶後,兒子滿足的吮吸著,然後安心的入睡了,那一刻,我覺得我真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我哭了,婆婆說:別哭,哭了更沒有奶水了,對你自己的身體也不好,月子裡可不能哭,不然以後眼睛不好。我被鎮住了,不敢哭,咬著嘴唇。

為什麼婆婆就能奶水多的吃不完,而我卻不夠吃要給剛出生的孩子喂配方奶?先生很理解我,為了讓我休息好,深夜起來給孩子喂配方奶。婆婆不厭其煩地一天給我做5-6頓飯,換著花樣,全部是純手工,為了我好消化,面片薄的幾乎是透明的。然而,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並阻擋不了席捲我的負面情緒,自卑、傷心、委屈充斥了我整顆心。孩子還未滿月,我就想放棄母乳。我當時就覺得是婆婆想讓我放棄母乳餵養,我滿腦子迴盪的都是婆婆那句:“我當年奶水多的吃不完,一個奶都吃不完,這個吃著那個流。而且那時候我們哪有那麼豐富的飲食,有時候餓了就喝白水。”我就不信了,我吃了那麼多,還產不出足夠我孩子吃的奶?!這時候的我,全然忘記科學追奶,隔壁張大媽遠方親戚李大嬸的催奶方法都能成為我信奉的寶典。於是,我嘗試了各種辦法,包括深夜三點趴在書桌上用吸奶器吸,為了等奶陣,我一趴就是一個多小時。

我腰累的直不起來了,我也在抗。我有時候覺得對自己太狠了,何必呢?但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母乳。一次擠奶多10Ml能讓我欣喜若狂,我終於有炫耀的資本了!有時候擠奶少5Ml能讓我的心情跌入谷底,我怎麼就那麼不爭氣!就這樣,日復一日,堅持了下來,沒有放棄母乳。

終於,有一天,我一次吸出來了120Ml,剛好夠孩子吃一頓。第二天,我欣喜地給婆婆看,想要證明我的奶也夠孩子吃!我認為婆婆終於默許我可以給孩子親餵了,那時候,兒子已經2個多月了,我終於實現了純母乳餵養。買了一堆的奶瓶沒有用上,兒子4個月就開始用杯子。我終於心理平衡了,覺得自己的努力終於拉近了我和兒子之間的距離。看著他吃了母乳後,滿足的表情,我覺得自己贏了全世界,包括婆婆。

我的婆婆做了她能做的一切,盡她所能。做完手術不得動彈,是她給我擦洗換內衣,清洗我那些有血漬的內衣;她不分晝夜地照顧我和剛出生的孩子,孩子腹瀉那兩天,她徹夜未眠;她白天犧牲休息時間給我做可口的飯菜,煲湯,是為了給我養好身體;孩子吐奶厲害的時候,發現抱著會緩解很多,她就一直抱著;因為勞累,得了腱鞘炎,她依然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任勞任怨的她,在當時,我的眼裡,卻是不停用她奶多刺激我的惡人,我覺得她付出的一切都是在為她的兒子和孫子,沒有一點是為我考慮的。我仗著自己在月子裡,仗著自己有產後抑鬱的理由,爆發了,咆哮了,說了我現在都已經忘記的言語,只知道,當時的她,怔怔的,之後走到一邊流淚了。

之後的她,對待我,小心翼翼。她努力地迎合我的“改造”,我說怎樣她就怎樣。以至於,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她會心疼地流淚,她是“怕”我會責怪嗎?她犧牲了自己原本可以瀟灑周遊的晚年生活,幫我們帶孩子,我還這事兒那事兒,充滿糾錯行為沒有一句鼓勵和感謝。那時候的我還自信滿滿,覺得科學育兒是多麼高大,必須遵守,我振振有詞,我拼盡全力想去除她的“舊思想”。那時候的我看不到她為了想科學育兒,開始堅持看新聞,看的內容多數與隔代養育有關。她也在慢慢積累自己的經驗,不斷總結,變得更好。然而,我卻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不停地給她施壓,讓她改變。這些壓力給的時間久了,強度大了,就會變成一觸即發的委屈和抱怨。當她委屈的哭泣時,當時的我心裡卻想:你做得不對還哭啊?搞得跟我做錯似的!我還有一肚子的委屈呢!誰來安慰我?

我對婆婆有過振振有詞滔滔不絕,就是想讓她按照我的想法來為我帶孩子;我對婆婆生過悶氣,就是想讓她按照我的方式來對待我的孩子。我覺得我對孩子動手、吼叫,都是因為她,要不是她說一個家庭母親要嚴厲一些才能管好孩子,我怎麼可能對我的孩子動手?我覺得我不會跟先生溝通,都是因為她,要不是她說一個家全靠女人,我怎麼可能在先生面前隱忍?

其實,一切都是我想的,也是我做的。與她無關。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一個家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權要求別人去改變。要放下改變別人的執念,包括自己的伴侶。

我要做的就是——做自己。我想讓自己收穫溝通順暢、超越世俗觀念的婆媳關係,我也只是在做好自己。請不要告訴我,這不可能,我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了。

2016年,大兒子3歲5個月,自然離乳。同年,我們也迎來了第二個寶寶,產假期間純母乳餵養,天生帶來的性格:脾氣溫和、懂得表達。

一念之差,相差甚遠。我的改變,就是從想法開始的。我的改變,就是將想法付諸於有效的行動。

與那個時常情緒失控的我,再見。與那個也會情緒失控的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