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ABA是如何改變孤獨症的?其中的原理到底靠不靠譜?

閱讀前請點選“關注”,每天都會定時傳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

ABA是如何改變孤獨症的?其中的原理到底靠不靠譜?

孩子在確診為自閉症後,很多家長最心急的,莫過於想知道怎麼治療,有什麼治療方法。在瞭解治療方法的過程中,家長都會聽說過ABA,而且還可能會聽到過這樣的評價:

“不花大價錢給孩子用ABA訓練,就會毀了孩子康復的機會”

“用ABA訓練會把孩子教成機器人”

……

到底ABA是什麼?ABA真的像這些評價所說的一樣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文章。

一、ABA是什麼?

ABA是如何改變孤獨症的?其中的原理到底靠不靠譜?

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應用行為分析。

簡單的講,

行為分析是研究行為、行為的變化以及影響變化的因素的一門科學;應用行為分析是將行為分析所得的結果進行應用,以達到理解行為和環境之間功能性的關係的科學。

從發展到至今,

ABA經過多年的試驗認證,認為是一種有效改變行為的一種干預方式。

更多的原因在於ABA所擁有的基本原則:目標的分解、強化和輔助。

由於自閉症孩子跟普通孩子不太一樣,他們很難接受指令或者理解指令,如果想讓自閉症孩子學會某個技能,我們就要把這件事情分解步驟教給孩子,一旦做對了立刻強化刺激,如果做不到家長應輔助做到。

比如,教孩子“把水杯拿給媽媽”,家長就要先反覆教孩子認識水杯,比如指著水杯讓孩子記住,或者讓孩子拿著水杯感受一下,最後再手把手的教孩子拿水杯給媽媽。如果孩子不拿水杯不給媽媽,就要家長輔助,抓著孩子手握著水杯再給媽媽。如果孩子做對了,就強化這種行為,表揚鼓勵甚至物質刺激等等。

根據這個原則和學習模式,

ABA同時也被廣泛的應用在商業管理、康復護理、兒童行為管理、教育及特殊教育等,而不是隻是針對自閉症的行為干預而已。

此外研究還認為,ABA以科學的角度來看待自閉症,透過分析不同行為目的,並配合個性化的行為教育課程來干預自閉症,再透過密集的、有系統的一對一ABA學習模式,自閉症不僅可以提高序言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能力,還能相應的提高包括社交技巧和獨立生活的各種技能。

二、ABA技術對自閉症的研究爭議

ABA是如何改變孤獨症的?其中的原理到底靠不靠譜?

自20世紀60年代ABA應用於自閉症干預以來,有研究者回顧分析了發表於1964~1970年之間有關自閉症領域的400多篇論著,並總結得出:

ABA的技術可以幫助自閉症患者學習特殊技能,與人溝通及社交的能力,自理及學習能力,有效的參與學校,家庭和社群的活動,並且,能夠幫助自閉症患者減輕痛苦、增進生活自理能力。

之後,又有研究者回顧分析了發表於1970年的另外1100篇研究報道。

透過對這些研究的全面回顧,研究者分析並得出結論:證據表明ABA干預可以作為自閉症兒童的首選治療。

2007年,美國兒科學學會發表宣告,認為那些接受過早期強化行為干預治療的患兒在智商、語言、學習技能、適當行為方面以及一定程度的社會行為的改善取得了重要的可持續性的進步。

類似文章和宣告舉不勝舉,但無一例外,這些研究者和專家們都在向全世界闡述這樣一個結論就是:ABA的干預效果很好,不僅僅受益於患有精神疾患、發育缺陷和學習障礙的兒童和成人,同時還有干預者,如父母,教師等。

那麼問題來了,ABA真的像這些研究者說的那樣好嗎?有學者表示出了質疑。

2009年,研究者Spreckley和Boyd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了2000~2007年之間4個研究(總共76個兒童),得出了與其他研究者不同的結論。

Spreckley和Boyd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與正常看護下的學齡前自閉症兒童相比,應用行為干預不能顯著改善自閉症兒童的認知、語言表達、語言理解、適應性行為。並且他們還指出,需要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以增進ABA對自閉症的功效的認識。

這項論文一經發出,其他學者也開始紛紛表示出對ABA技術的質疑,並且懷疑之前認為ABA技術對自閉症兒童有益的研究中選擇的不是具有代表性的自閉症兒童,從而高估了ABA技術。

此外,這些學者還指出,ABA在改善語言方面可能還不如正常教育。

三、我們該信任ABA嗎?

ABA是如何改變孤獨症的?其中的原理到底靠不靠譜?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家長統一的疑惑可能是:我到底該不該相信ABA?

我們這裡給出的答案是:可以相信。

因為我們不可否認,在ABA訓練下的自閉症兒童,雖然可能仍有一些“怪癖”,或外行人未必能觀察到的細微缺陷。但這些經過訓練過的兒童會比沒有訓練過的兒童,更有機會入校學習,未來可能還會考入大學,擁有理想事業和結婚。這不就是我們家長一開始所期待的嗎?

當然了,我們也並不是說ABA是絕對正確的,可能這項技術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當全社會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把自閉症者變成“正常人”時,我們有沒有想過,自閉症人群如此努力地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為什麼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努力妥協,變得所謂的“正常”,以“適應”非自閉症人群呢?

自閉症患者是一個邊緣化的少數群體,他們努力爭取發出聲音,希望社會能理解、被聽到,但是大多數人似乎並不理解他們。無數人認為,只有自閉症人群要像非自閉症人群一樣才是科學的。

而且,

所謂干預的“成功”,其實是以“行為角度”來定義的,而不是真正的生活化標準。

如果你會說話、有工作、有很多朋友、有各種各樣的興趣,但你不快樂,那這種“成功”算是“成功”嗎?不是每個人都想交朋友,也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有很多愛好。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讓自閉症人群的行為約束得跟非自閉症人群一樣呢?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ABA技術仍然還會被認為是干預自閉症行為的可行方式?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作者也從來沒有聽到過可以讓我心服口服的答案。

最後,用兩句簡短的話作為結語吧。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自閉症,為了改善結果,我們需要專注於改變環境。

每個自閉症患者都應該被愛和尊重,因為即便是自閉的特質,也是值得尊重的自我和個體。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相簿

文章排版:覓健 胡蘿蔔素

文獻參考:

1、Peng-Wilford P and Kong X。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N A J Med Sci。 2011;4(3):158-163

2、DOES ABA HARM AUTISTIC PEOPLE?Posted on 2018-03-24 by Kat Humble in Guest PostsShona is an Autistic mum to two autistic children。 She is Studying for an MA in autism at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Interested in educating others about autism。

3、王雪芹,郭延慶。應用行為分析在孤獨症早期干預中的應用[J]。國際精神病學雜誌,2006(0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