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炊煙、鞭炮、相聚、歡笑……曾經濃濃年的味道,如今還能剩幾何?

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應該就是過年了,在那個物質匱乏、精神也不富足的年代,年對於年幼的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儀式、一個圖騰般的存在。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每當進了臘月,我們便已經開始掰著手指頭,開始數算著再過多少天便是正式的大年了。

炊煙、鞭炮、相聚、歡笑……曾經濃濃年的味道,如今還能剩幾何?

因為到了那一天,不僅不用上學,有著長長的假期,還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不管是小夥伴三五成群還是跟著家中長輩四處串門拜年,都是一種現在難以體會到的樂趣。

雖然拜年時有可能會被問到老生常談的今年考試考了多少分,在班級或者年級排名第幾名、發了幾張獎狀之類的尷尬問題,但是伴隨著這些一塊而來的也有5塊、10塊的紅包壓歲錢。在那個年代,這可是要算作鉅款的。

那時候的村子裡,進了臘月之後,尤其是過了臘月二十之後,街上的人便會陸陸續續多了起來,很多常年在外打工或者上學的人都陸陸續續返回了村子,大家開始收拾家裡的衛生、準備著置辦年貨,見了面除了正常的寒暄問候,臉上掛著或者洋溢著的都是樸實、憨厚而又透著幸福的微笑。

炊煙、鞭炮、相聚、歡笑……曾經濃濃年的味道,如今還能剩幾何?

並且越往後,年的味道開始越加的濃厚,過了臘月二十三小年之後,按照習俗,哪一天洗衣服、哪一天蒸饅頭、哪一天做豆腐、哪一天炒瓜子、哪一天煮肉炸年貨……都有著約定俗成的講究。

那時候的年是有味道的年,味道是百家飯的味道。

那時候的年是有聲音的年,聲音是鞭炮想的聲音。

那時候的年是有溫度的年,溫度是人與人之間融洽和諧的溫度。

那時候的年是有儀式的年,儀式是一輩一輩傳承下來的儀式。

……

炊煙、鞭炮、相聚、歡笑……曾經濃濃年的味道,如今還能剩幾何?

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年的味道變了,年的聲音變了,年的溫度變了,年的儀式也變了。

也許是長大了的原因吧,快樂沒有了原來那麼簡單。

在吃穿無憂的年代,大家少了對新衣服和好飯食的期盼。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年代,大家不用過年也能夠天南海北的聊天,在哪都能從網上見面。

在流量翻飛的年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段子手,春晚成了雞肋,不再是大家一年娛樂和笑點的期盼。

再有,便是人與人的感情好像,也沒有了之前的那份純真、憨厚甚至憨傻。

大家匆匆的腳步裡,將年過成了一種另外的儀式,一種過場。

年已經褪去了曾經神秘的面紗,就那麼赤裸裸的擺在大家面前,大家向她走近,又匆匆與她擦肩而過。

炊煙、鞭炮、相聚、歡笑……曾經濃濃年的味道,如今還能剩幾何?

快節奏的生活,讓大家忙活到臘月三十才從崗位上撤離,而更多的人大年初一便已經站上了工作崗位。

之前的時候,進了臘月就是年,不出正月不算過完年。而現在好像就正月初一那一天才算過年,而就這一天的年,大家能不能過好,還未可知。

在這裡述說對往日年的回憶,有甜蜜,也有無奈。您對之前和現在的過年有什麼看法或者比較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點點關注不迷路,文章右上角關注小編賬號,每日給您帶來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