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項羽VS劉邦——多情總被無情傷

每期歷史人物,今天說項羽和劉邦。

記得纏中說禪曾寫過的一句話“無情皆豎子,有淚亦英雄。” 感覺這句話很適合劉邦和項羽。當然,劉邦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豎子”,反倒是項羽謀士范增曾說項羽“豎子不足與謀”。但在後世人眼中,哪怕司馬遷、李清照等等牛人,在情感上也是更偏向項羽,認為項羽是英雄。

司馬遷更是將項羽列入帝王本紀,將項羽的一生寫得波瀾壯闊,鐵血柔情。反之劉邦就顯得相形見絀了,總能讀出流氓無賴的味道。

項羽VS劉邦——多情總被無情傷

見到秦始皇出遊的盛況,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劉邦同樣想到:“大丈夫當如此也。” 由此可見,項羽和劉邦想取代秦始皇的真實目的並非推翻暴秦,拯救百姓於水火。項羽可能會想到前楚的遺民,而劉邦純粹是羨慕嫉妒恨了。

秦始皇也沒想到,出行的陣仗如此之大,本是為了震懾百姓,卻激起了別有用心的人的覬覦的眼光。

人的慾望有時也是人生的助力。

項羽年少時讀書不成,學劍半途而廢,學兵法又淺嘗輒止,卻立志要做萬人敵。 垓下之戰以前,項羽百戰百勝,未嘗一敗,也是真正做到了萬人敵。

項羽天生就有一股勢氣,這股勢氣能極大的增強將士的戰鬥力,跟隨他的將士在這股勢氣下作戰,都能以一當十,所向披靡。 而支援這股勢氣的就是項羽純粹的情感和極度的自信。

凡事有利也有弊,純粹的情感容易愛憎分明,任人唯親;極度的自信讓其反感別人的指手畫腳,聽不進別人的建議,一旦相信人便不願推翻自己先前的判斷,變得猶豫不決。 項羽憑著這股勢氣征戰天下,一往無前,卻也因為這股勢氣背後的弱點屢屢犯錯。

以劉邦父親威脅劉邦,面對劉邦耍無賴毫無辦法;愚蠢至極的恪守鴻溝和議等。一場鴻門宴更是將項羽的弱點表現到了極致。

項羽VS劉邦——多情總被無情傷

到垓下之戰被圍時,韓信用“四面楚歌”勾起項羽部下的思鄉之情,以情破了項羽的勢氣,項羽也就無力反抗了。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一個英雄勢盡的無力感。

世間有兩種遺憾是讓人不忍和同情的:美人遲暮和英雄落寞。項羽的性格不能接受這種落寞的無力感,所以他不肯渡江東。就算他回到了江東,那股勢氣也已經斷了,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項羽不能敗,敗則身死,是註定的。

項羽VS劉邦——多情總被無情傷

反觀劉邦,從小遊蕩於市井之中,過早的接觸人們的虛假的人情和真實的白眼,早已看清世情人心,他的無情正是來源於此。

劉邦不喜歡韓信卻依然能讓其統領三軍,不喜歡讀書人依然能接受酈食其。 跟隨劉邦的人都能人盡其用,所以劉邦身邊人才濟濟。

當項羽以其父威脅他時,劉邦又能雲淡風輕的耍無賴;在逃亡時嫌車慢也能將自己的兒子踹下車;在保命時能丟下平常口頭上的兄弟。 取代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為了穩固劉家江山,又開創了殺功臣的先例。

劉邦的無情下藏著的是看透世情人心的極度理智,是圍繞自己利益的忍辱負重、禮賢下士等多張面孔。

項羽的有情下是男人的熱血、雄性的魂魄、大丈夫頂天立地,光明磊落的不妥協。

在逐鹿天下的戰場上,多情總被無情傷,項羽於是敗了。

在世人的心中,在英雄的立場上,項羽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