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四大天王絕不是香港娛樂文化的產物!沒有真材實料,咋包裝都沒用

“四大天王”是很多70、80後,美好且難忘的青春記憶。他們是香港樂壇鼎盛時期的代表,自然受到了眾多國人的喜愛和認可。

四大天王絕不是香港娛樂文化的產物!沒有真材實料,咋包裝都沒用

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

但與此同時也時不時傳出了一些質疑的聲音——說他們名不副實,只是娛樂文化和商業包裝的產物之類的話。 這其中,就包括了個別知名歌星。

例如:音樂詩人李健就曾這樣看待“四大天王”:

我說句心裡話:他們確實不錯,但還沒達到天王的水平。在我看來,真正的天王,估計只有邁克爾傑克遜才配得上。”

四大天王絕不是香港娛樂文化的產物!沒有真材實料,咋包裝都沒用

李健

在小編看來,其作為國內公眾人物和一個後輩,拿一個國外的、最傑出的超級巨星,來定義我們的“天王”,是否略顯冒失、且有失公允。 說到底,還是對四位天王不夠認可。只是發表言論之前,就不考慮一下自己那樣說,合適嗎?

另外,楊坤先生也曾這樣評論“劉天王”:

“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他?是因為他塑造了很多很好的形象,但嚴格上來說,他不是一位歌手。”

四大天王絕不是香港娛樂文化的產物!沒有真材實料,咋包裝都沒用

楊坤

次言論一出,隨即引發了眾多歌迷們的不滿。

後來他又公開表示,自己也是劉天王粉絲,才算平息了這場風波。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與“四大天王”同時代的歌壇浪子王傑,竟然在某個知名訪談節目中鄭重地表示:

四大天王絕不是香港娛樂文化的產物!沒有真材實料,咋包裝都沒用

王傑和魯豫

其還曾這樣發文暗批——

四大天王絕不是香港娛樂文化的產物!沒有真材實料,咋包裝都沒用

2018年6月1日微博

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每位歌手都有自己喜好和風格。別人的你可以不欣賞、不喜歡,但真的沒必要把同行講得不值一提。更不應在公共場合,如此語出驚人地點評這些久負盛名的殿堂級歌手!這多少會讓人感到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而類似這樣的言論,是不是有些自命清高、譁眾取寵了?又或者是酸葡萄心理在起作用?

要知道,當年的這“四位天王”可是引領了整個90年代的華語流行。他們幾乎統治了那時的香港樂壇,甚至於在當今的華語樂壇也依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四大天王絕不是香港娛樂文化的產物!沒有真材實料,咋包裝都沒用

張學友、黎明、劉德華、郭富城

他們的代表作也是數不勝數!像劉德華的中國人、忘情水……

張學友的吻別、祝福……

郭富城的動起來、對你愛不完……黎明的相逢在雨中、今夜你會不會來……太多太多廣為傳唱的經典了。

如果一個人只是紅極一時,你可以說是靠運氣、炒作或包裝。但倘若紅了一二十年、二三十年,靠的就一定是努力和實力了。這本身,也已經是一種實力的體現了!

更何況,當時其實也有另一個版本的“四大天王”——即:齊秦、王傑、童安格、周華健。只是可能香港的四位天王先入為主、更加深入人心吧,後面四位的稱號鮮有人提及,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四大天王絕不是香港娛樂文化的產物!沒有真材實料,咋包裝都沒用

齊秦、童安格、王傑、周華健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四大天王之後,香港樂壇可以被稱之為天王的就只有:陳奕迅與謝霆鋒兩位!

四大天王絕不是香港娛樂文化的產物!沒有真材實料,咋包裝都沒用

謝霆鋒與陳奕迅

可見,天王並不好“當”,也並不是想造就能造。沒有真材實料,誰來包裝、咋包裝都不頂用!想要得到眾多人長久地認可和喜愛,需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以及自身實力的支撐。所以,請尊重別人的成就吧!

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