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月亮和六便士》: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的,第二次生命,常常從四十歲開始——榮格

《月亮和六便士》: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放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貧窮的糾纏,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後悔從來沒有光顧過他的意識。小說表現了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有著廣闊的生命視角,用散發著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著看客訕笑的幽默和殘忍的目光。

2018年,《月亮和六便士》入選亞馬遜中國年度閱讀盛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

思特里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按理說,他應該滿足於這種人世的快樂才對,儘管這種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靜。但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拋棄了在外人看來很好的事業和家庭。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時候,人們發現的事實卻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

這時的思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他只是愛好畫畫而已。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的生活開始變得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樣,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進行破壞,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

他不停地流浪,最後來到了塔西提島,與一個土著姑娘愛塔結了婚。這時的他看起來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個土著人做妻子,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裡作畫。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感染了麻風病,在他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愛塔一直照顧著他,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畫,身體潰爛而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掛滿壁畫的屋子,甚至沒有留下一根木頭。

《月亮和六便士》: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一】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書中有這樣一個橋段,我問他:“如果你充其量只能成為三流畫家,你還會覺得為此拋棄一切值得嗎?畢竟在其他行業你就算不是非常出色也不要緊,只要水平還可以,那你就能過得相當舒服,但對藝術家來說情況不同。”

看起來思特里克蘭德是個大傻瓜,可是他卻對“我”說:“你真是一個大傻瓜”。

思特里克蘭德事業有成,兒女雙全,家庭美滿,在過去和當下看來,都是別人眼中的人生贏家,然而他並不滿足於此。坦白講,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我們看到的幸福,也只是用我們的標準去衡量的幸福。

在他的眼裡,沒有什麼比不能畫畫更痛苦。

他說,“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裡,那麼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著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

他的靈魂裡深埋著一種創作本能,那種本能雖然受他的生活環境所抑制,卻像腫瘤在活體器官中膨脹那樣頑強地生長著,最終控制了他整個人,迫使他不由自主地採取行動。

《月亮和六便士》: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為了成為畫家,為了畫畫,他甘願放棄所有,放在我們普通人的世界裡,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如此的灑脫。

離開了家鄉,身無分文,甚至流浪街頭他也毫不在乎。在他的世界裡,唯有畫畫不能辜負。

畫畫,才是他的生命。唯有手執畫筆的臨在,他才是鮮活的。

他說,“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那是一種渴望成為自己的力量在他的生命裡迸發,才能他如此的冷酷而純粹。

《月亮和六便士》: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二】靈魂伴侶讓他靈感流淌,完成心願

思特里克蘭德年近40,不惑之年,拋妻棄子,在很多人看來簡直太瘋狂了,穩定的工作,溫柔漂亮的妻子,兒女雙全,家庭美滿,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可是他突然間放棄所有,離家出走,只因為畫畫是他一生中不能不去做的事情。而妻兒,是他人生的羈絆,他拋下妻子,內心真的沒有一絲愧疚麼?他說,完全沒有。

他真的不想念過去的點點滴滴的溫暖嗎,他說,沒有,當下的此時此刻,才是最重要的。

他說他不需要女人,不需要愛情,不需要婚姻,但是要和衝動的肉慾做鬥爭。

對於他而言,女人把愛情、婚姻當做生命的全部,在得到男人的靈魂之前,會放棄所有滿足他的一切。他的妻子,限制他的自由,給不到他寧靜,終於把他逼走了。而勃朗什,給的了他豐富的物質,卻給不了他真正的精神慰藉,她其實並不懂他,不知道他需要什麼,於是總是患得患失,想他把他綁在身邊,寸步不離,而這種種,正是克蘭德積極厭惡的人生,於是灑脫的離開了勃朗什。

他真的是聖人嗎,不要女人,不需要陪伴不需要愛的滿足嗎。

並不然。

《月亮和六便士》: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在人生的下半場,他遇見愛塔,一個純粹的女人,真正懂他的人,他真正的靈魂伴侶。

她長得乾淨,標緻迷人。他畫畫的時候,她靜靜的陪伴,至始至終,她都這麼安靜,溫柔,愛他,懂他。直到他患上麻風病,他讓她明哲保身,迅速離開他,嫁一個好人,有依靠的男人。而她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強,抗下了所有的痛苦和壓力,在他眼睛瞎了,奄奄一息的最後一刻依然不離不棄。

她依照他的遺屬,把傾注畢生心血的作品點燃,燒燬,只剩下灰燼。

我想,那一刻,她是無比滿足的。

她愛過,陪伴過,完成了他最後的心願,她已然,成為了另一個他。

《月亮和六便士》: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三】創造靈魂級作品,實現人生的救贖

“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思特里克蘭德離開妻兒之後,開始了食不果腹風餐露宿的生活,有一次差點被病魔奪去生命,幸運的是好心的伽略夫收留了他並精心照料。

因為收留克蘭德的事情,伽略夫和妻子勃朗什大吵一架,關係惡化,但最後達成了和解,克蘭德住進了他們家。而一向冷酷沒有仁愛之心的克蘭德絲毫沒有感恩,還和勃朗什出現了不正當關係。當勃朗什滿足了他的肉慾之後,他無情的離開了她,完全不照顧她的感受。說到底,她只是他的模特,自始至終都沒有走進他的心裡。

最後,勃朗什抑鬱到服草酸自殺身亡。

克蘭德活得如此灑脫,冷酷又純粹,深得女人心克服不了內心的慾望卻又如此的嫌棄女人,鄙視愛情。

是畫畫帶來的滿足感,終究代替不了世俗的感情麼?

並不是。

《月亮和六便士》: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一個人再偉大,再純粹,終究是很難戰勝不了與生俱來的慾望。

然而,刻意的壓抑慾望,反而限制了他的創作欲,毀滅了他的創作靈感。

於是,他在一邊與慾望抗爭,一邊與創作欲鬥爭。

直到他遇見愛塔,那個真正懂他,欣賞他的女人,讓他的靈感漫無天際源源不斷的流淌。

在生命的後半段,他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靈魂級作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即使,依然無人問津,沒有買家,沒有人讀懂,但是,對於克蘭德而言,他已經死而無憾,他得到了一生最渴求的滿足,他完成了人生的救贖。

《月亮和六便士》:有一種覺醒,是成為自己

寫在最後:

大多數所成為的,並非是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思特里克蘭德用特立獨行的態度,自己喜歡的方式走完了這一生,儘管他的作品在他生前沒有名聲大噪,但他的內心是飽滿的,他用筆勾勒的每一個線條,粗野又豪放,都彷彿是他的生命在跳躍,在舞蹈。

他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飽受病痛折磨,但依然阻擋不了他成為自己的決心。

一個人,能夠活得如此的冷酷”而有態度,不得不說,這是何等的勇敢、優秀。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思特里克蘭德為了捍衛靈魂,拒絕了所有,而這種力量,來自成為自己的極度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