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該不該收彩禮?這是我聽過的最好回答

該不該收彩禮?這是我聽過的最好回答

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有代表提出,應該把結婚彩禮納入到《婚姻法》當中,讓法律來定極限,由此引發了各種爭論。那麼究竟該不該收彩禮呢?先來看兩個發生在身邊的真事兒吧。

小瑩是北方一個四線小城的姑娘,和男朋友小張是高中同學,已經談了近十年的戀愛,兩人也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過年期間雙方家長就覺得,孩子們也大了,差不多應該結婚了,兩家一塊商量商量唄。談婚論嫁中,小瑩的媽媽提出,要小張家出10萬塊彩禮。當然,自己家也會添一些錢與10萬一塊再陪嫁給小瑩。小張卻覺得,結婚是兩個人相愛的結果,為什麼非要牽涉到錢呢?到底是嫁女兒還是賣女兒呀?小張就不同意給彩禮。兩人的婚事自然就僵持住了。

這是一個不肯給彩禮的故事,下面我們再聽一個不肯要彩禮的故事。

小貝是一位南方姑娘,為人善解人意溫柔體貼,而且思想進步,對於結婚彩禮這些說法向來不大認同,結婚的時候不止是彩禮,連婚戒都是自己買的。本以為這樣至少可以讓婆家記得自己一個好。哪想到婆婆反而認為是小貝不值錢,上趕著倒貼自己家兒子,婚後對小貝各種要求各種指責,小貝丈夫呢也覺得自己就是能吃定小貝,對她的事情一向不怎麼上心,結果三年後兩人就以離婚收場。

所以,彩禮做錯了什麼呢?收不收都好像是夫妻情侶不合的原因。這個鍋彩禮可不背。

小編認為,應該收彩禮,但是要量力而行。

該不該收彩禮?這是我聽過的最好回答

首先,彩禮可以增加結婚的儀式感

彩禮,起於中國古代婚禮程式之一,又稱聘禮、聘財等,是結婚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在今天的很多地區,結婚儀式裡面仍然有媒人和彩禮這兩樣,沒有法律約束,但是可以增加婚禮的儀式感。對於結婚來說,彩禮既是一項儀式,也是一種風俗。如果雙方家庭都不認同甚至反感這種做法帶來的儀式感,那麼可以不收彩禮。如果雙方有一方認同或是雙方都認同,那麼就有必要收彩禮。

彩禮的意義在於表達和體現男女雙方家庭的互相尊重和體諒。只要這層意思表達到了,多少錢真的不重要。

哪怕一千一,一百一呢,只要雙方家庭能夠比較滿意地達成一致,且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量力而行就可以。

為了結婚彩禮而四處借債和為了面子而互相攀比都是毫無必要,甚至需要批判。小瑩的家庭甚至周圍環境顯然是認可彩禮的儀式感的,重點應該糾結10萬塊有沒有超出小張家庭的承受能力。

該不該收彩禮?這是我聽過的最好回答

其次,彩禮是新家庭的儲備金

結婚是兩個人在一塊過日子,不管是因為愛還是別的原因在一起,過日子是事實,過日子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需要錢,不論是日常的柴米油鹽房租水電,兩家的親戚來往走動,再到寶寶的養育教育,雙方父母的贍養,每一樣離開錢都不行。彩禮可以當成是兩人家庭的儲備金,在新家庭剛組建,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的時候,如果雙方父母都樂意支援且有這個能力,有一筆小家庭的儲備金總不是壞事吧。再說,這筆錢給了小家庭,在哪裡支出還不是小家庭說了算,拿著這筆錢帶雙方父母出去旅遊不也很好嗎?

該不該收彩禮?這是我聽過的最好回答

最後,彩禮是品行的試金石

不是試探男方家庭有沒有錢,而是試探男方甚至是雙方家庭的品行。在面對金錢、疾病等敏感或者極端情況下,一個人體現出來的言行舉止,有助於更好更全面的認清這個人的本質。在之前交往中,男女雙方都可能著力美化自己,表現自己更為美好的一面,這時候展現出來的,可能是更為真實的自己。婚前擦亮眼睛,總比婚後後悔莫及的好。故事中的小貝即使要彩禮,可能也還是離婚收場,可是,如果在要彩禮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老公和婆婆的三觀與自己差異太大,是不是會更慎重的結婚呢?

所以,彩禮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彩禮背後的尊重、情誼、風險意識、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