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新編民間故事:闖王遁跡揭秘

新編民間故事:闖王遁跡揭秘

原創:周澗

一代梟雄舉義旗,直搗龍城改皇曆。

無奈大志難繼遠,風潮起落隱天機。

各位看官,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為天降滅明剋星,親手埋葬統治中國近三百年之久的朱明王朝,其生英勇壯烈令世人欽贊,而其死卻撲朔迷離,世說莫衷一是。然歷代仍有諸多不懈探究者執著破解其中疑團,以探尋圓滿答案。

話說李自成自崇禎三年率眾起義,連年烽火征戰,無城不摧、無敵不克,終以“闖王”威名震懾崇禎皇朝。

新編民間故事:闖王遁跡揭秘

(一)大順建國闖王稱帝,黃帝陵下品贈言

崇禎十六年初,在眾“闖軍”的推擁下,李自成在湖北襄陽籌建大順政權,自封號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尊稱新順王。當年,闖軍乘勢西進攻破潼關,佔領陝西全省。次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正式建國號“大順”,定年號“永昌”。

登基數日後,丞相牛金星和軍師宋獻策向大順帝建言:凡開國君王都應該去拜謁黃帝陵以求先祖神靈護佑。李自成聞之應允,即擇吉日親往黃帝陵祭祀先祖。焚香叩首之後,大順帝表情肅穆,合掌禱告,口中唸唸有詞:“天下腐敗,民不聊生,荒年飢餓,屍骨遍野,地無草,樹無皮,人相食。自成無路,揭竿而起……昭告列祖,吾推翻明王朝,絕不是滅中華……”。

這時,忽然山風驟起,正午時分卻見天色陡然陰暗。李自成心中不免一驚,難道是自己言中有錯,得罪了先祖神靈?他緩一緩神,認真細想,自己說的都是大實話呀,官不逼民不反;民有食,何餓搶?想當年我李自成連驛卒的餬口之差都被裁奪,唯有造反謀生一途!

正在他獨自思忖之時,忽見一白衣白鬍的老者順著東邊的山風飄然而至,兀自停立在李自成的面前,口中念道:“摧朽立新功自成,一代豪傑改乾坤;潮起潮落無定數,前路多險須慎行。”說完,轉瞬間就消失了蹤影,而此時,風止天朗,一切又都歸於平靜。

李自成頓時感到有些茫然,他在細細品味方才老者的贈言,覺得老者的話中隱喻著一種莫測之兆。祭祀禮畢後,他便將老者的這四句詩悄悄複述給隨行的牛金星和宋獻策聽,二臣都說這是先祖對大順帝新開乾坤的祝福與勉勵,吾皇不必多慮。

聽了身邊二位親信重臣的解釋,李自成倒也無意窮究,但幼時在寺廟裡當過小沙彌的他相信人世有靈,對拜謁黃帝陵時白衣白鬍老者的突然出現感到必有緣因,由此心中對自己即將放棄陝西根據地而攻奪北京的戰略抉擇,仍不免陡生顧慮。

歲初的秦地,風雪不止,漫山遍野一片銀裝。這天,李自成召集眾臣來到冰雪野地,命人在自己心愛的坐騎烏龍駒的前左腿肚上系一條黃緞絲巾,李自成說,一個時辰內若大雪沒過戰馬腿肚上的黃緞絲巾,即可發兵攻奪京城,若大雪不能沒過黃緞絲巾,則從今固守秦豫,屯兵蓄銳,以圖他略。

李自成一貫篤信天意,愛以隨身戰器占卜成敗。當年起義之初,與幾個血氣方剛的窮哥們在山中聚飲議事,兄弟們說李自成有帝王之相,眾口一詞推他為首造反,李自成順手取一支箭走到野外插入雪中,道:“我李自成若可作皇帝,雪與矢齊;不然,則否!”結果,漫天大雪紛紛揚揚,雪逐漸沒過箭羽。李自成大喜,決斷地扯起了起義大旗。十餘年後,李自成的帝王之願應驗了,而今,他將要直搗京城崇禎龍廷,改朝換代做百疆朝貢的大順帝王!

此時,雪越下越猛,如鵝毛般急倏堆砌,轉瞬之間,烏龍駒腿肚上的黃緞絲巾被白雪沒過,眾臣親眼目睹這一奇特天象,無不驚訝,皆歡呼雀躍起來!

大順官兵進軍北京的戰鼓開始擂得地動山搖。

新編民間故事:闖王遁跡揭秘

(二)內憂外患心力交瘁,金鑾殿上思功過

李自成親率大順勁旅東征北京,一路斬關奪隘勢如破竹,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已兵臨城下。三月十九日,大順軍強攻破城,自知大勢已去的崇禎皇帝朱由檢逃到景山自縊。至此,朱明王朝宣告滅亡。

當日,李自成來到承天門前,他又想到預測天意,於是指著承天門的門匾對隨從的丞相牛金星和軍師宋獻策說:“我如果射中天字,必一統天下。”隨即挽弓搭箭,而箭矢卻射在天字下面,李自成頓時心中一沉。旁邊的牛金星趕忙解釋說:“這箭射在天字下,必定會中分天下。”李自成聽後這才釋然,於是高興地由此邁入皇宮。

然而,邁入皇宮後的李自成此時並沒有久坐江山的心理準備,還是以流寇作風放任群臣在京城濫殺擄掠,鬧得京城百姓民心怨怒。而同時明朝宿將吳三桂仍手握重兵退守山海關,更為憂心的是,吳三桂的愛妾絕色美女陳圓圓竟被李自成屬下重將劉宗敏所掠,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更加鐵下心與大順為敵。為迅速翦除大順的心腹大患,四月十三日,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討伐吳三桂。誰知,吳三桂暗中早與滿清官軍互利勾結,依靠清攝政王多爾袞聯兵援助,在四月二十二日山海關附近一片石之戰中大敗順軍,順軍不得不敗退京城。

李自成敗退京城後,丞相牛金星和軍師宋獻策又建言:為了張揚陽盛紫氣,應擇黃道吉日在紫禁城正式舉行大順帝加冕儀式,以壯大順聲威。李自成欣然首肯。

四月二十九日,陽光燦爛,暖意融融,紫禁城的金鑾大殿裡一片喜氣。頭戴皇冠身穿龍袍的李自成,在群臣“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山呼聲中端坐皇位,接受朝拜。突然,一股寒風從大殿門外直貫而入,李自成恍惚又看到一位白衣白鬍老者隨風飄然而至,老者徑直來到皇位前,對李自成念道:“龍袍從來無永姓,一日加身足慰幸;金鑾本是爭鬥場,青山才得清靜心。”言畢,老者又倏忽不見了蹤影。

老者的到來,群臣們並無所知,只是覺得豔陽之下這一股過堂寒風突然襲來有些蹊蹺,於是議論紛紛,揣測大順王朝是否即將臨難。

然而,老者一而再地在大順重大典禮中顯身贈言,令李自成心神不寧起來。這時,他向群臣們揮揮手道聲“退朝”,而自己卻呆坐在龍椅上沒有動。

他回想起自己戎馬征戰所向披靡,凡攻佔明王領地,皆以“均田免賦”安撫民眾,各地百姓無不擁戴,“迎闖王,不納糧。”成了八方傳唱的童謠。但是,自入京以後,僅一月有餘的時間內,卻因部下驕奢放蕩,酷刑掠財,導致民心背離。現京城內民怨如潮,而京城外則明清兩軍合圍追殺,眼下端坐金鑾殿卻如同危坐火山口,隨時都有火燒鬚眉的危險。老者詩中所言,句句中肯。龍袍從來就不歸屬一家之姓,我窮苦出身的李自成能夠一日成就帝王之夢,也不枉為人世一遭!金鑾大殿本來就是血刃拼殺的爭鬥場,你死我活皆為權和利,唯有青山才可尋養生安命的清純淨土。

這一次,李自成沒有將老者的詩句說與牛金星和宋獻策聽,而是自悟自解從中搜尋自己的命運走向。

翌日,大順帝突然向群臣宣佈:棄京歸秦移師西安。

新編民間故事:闖王遁跡揭秘

(三)一路散財沿途藏寶,九宮山中隱真身

為了不給多爾袞的清軍留下安居之所,李自成撤離京城時,下令火燒明宮殿,是日,紫禁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除了火燒明宮,李自成的大順軍還帶走了京城皇室國庫的大量金銀財寶。

李自成撤回西安,一路上為爭取人心,便大量散財賑濟老百姓,同時沿途尋找隱秘之地將京城帶來的金銀財寶進行分處屯藏,他還密令謀士李巖負責《藏寶圖》的全權繪製。李自成對李巖的信賴,引起了牛金星、宋獻策、劉宗敏等人的嫉妒和不滿,於是他們在李自成面前告御狀,說李巖有謀反之心,擁有財寶的屯藏資料恐助長他的謀反資本。你要特別提防身邊李姓危險分子,當年“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語,說不定指的就是他李巖哩。

由於戰敗的情緒影響,本來已似驚弓之鳥的李自成,果然聽信了牛金星等人的讒言,於是藉故審查《藏寶圖》,指責李巖圖物繪製不實,私匿財寶,有貪汙之行,以毒酒賜死了李巖。沒想到,非常時期殺重臣引發軍心大亂,尤其是與李巖同鄉的河南籍官兵更是因憤懣而紛紛倒戈投清。

這時,清軍大炮威逼西安,大順軍內外交困,李自成自知西安已無法固守,而由於李巖之死河南也無法再進駐,只好帶領大順殘軍向湖廣轉進撤到了武昌。在武昌的日子,李自成心情十分鬱悶,常常獨自騎著烏龍駒到長江岸邊,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惆悵滿懷,他不知道這樣退下去歸宿究竟在何處。

這天,李自成又在江邊凝思,天忽然下起暴雨來,李自成想策馬返回營帳,但烏龍駒只在雨中仰天嘶鳴卻並不挪移半步,李自成只得下馬步行,剛行兩步,卻隱約感到頭上的雨停了,轉臉一看,原來又是那位白衣白鬍老者就立在自己的身邊,併為自己撐起了一把黃油紙傘遮雨。李自成不由得大吃一驚,忙問:你是何人?白衣白鬍老者答道:我是助你之人。李自成問:你為何要助我?老者答:你是星宿之相,天必助之。李自成不解:我是星宿之相?老者答:正是。你是天上的白虎之星,顛覆腐朽朱明王朝是替天行道,你的使命完結了,你現在……

“不!”李自成憤然打斷老者的話,情緒激動地吼道:“我的使命沒有完結,朱明王朝是我李自成推翻的,今後的江山應歸我大順!”

老者苦笑了一聲,突然一把扯去下巴上的白鬍須,對李自成說,“陛下,可還認得我是誰?”李自成定睛細看,竟嚇得驚叫起來:“你不是已經死去的李巖麼?!”

“沒錯,我既是李巖,又不是李巖。我本是玉帝身邊的侍從,玉帝派我來到塵世輔佐你創立大順基業的。陛下可曾記得我向你建言‘均田免賦’的安民策略,可曾記得我謀劃推出的‘開啟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童謠?”

李自成點點頭,感慨道:“是呀,正是這‘均田免賦’的安民策略和這‘迎闖王,不納糧’的八方傳唱的童謠,讓我大順贏得了民心,順利地攻佔了北京紫禁城!這些,都是賢臣你的卓著功勳呀!可是我……”

“可是陛下你,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放任牛金星、宋獻策、劉宗敏之流驕奢妄為,橫行霸道,不僅魚肉百姓,甚至還以莫須有之罪蓄意加害忠臣……”

李自成痛苦地搖搖頭,悲傖地說:“悔恨莫及,悔恨莫及。當賢臣你去後,我自感大順氣數將盡,但卻一直去路迷茫……”

這時李巖又恢復了白鬍老者形象,說了一句:“一朝敗落一朝興,是非只是塵世因;兵戈應有終了時,九宮歸處隱大順。”話音剛落,便瞬間杳無蹤影了。

雨過天晴,李自成騎著烏龍駒回到營帳,立即差手下拿來湖廣地圖尋找名叫“九宮”的地名。當天晚上,李自成即率部拔營南下,大順軍星夜趕路,行至咸寧通山縣境內時已是次日正午。

李自成令眾官兵紮寨待命,吃過午飯,他只帶了幾位貼身侍衛就匆匆策馬直奔當地九宮山而去。此時李自成上九宮山,並沒有佩帶隨身多年、久經沙場的花馬劍,而是隻懷揣了那張絕密的《藏寶圖》。

這一天,是大順永昌二年也是清順治二年(1645年)的五月初二,李自成時年39歲。

李自成一行上得山來,卻見山口處的一株蒼勁的迎客松下,竟同時等候著兩位道人和佛僧。只見兩位道人和佛僧迎上前行禮齊聲問道:敢問行者,可是當年的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當今的大順帝陛下?

李自成下馬回禮應道:我什麼都不是,我只是李自成。請教二位師尊,自成有一事不解,自古道佛兩不容,在這裡你們怎麼卻站在了一起了呢?

道人和佛僧聽後均朗朗大笑,又是齊聲回道:這九宮山是天賜仙山,道佛同修,諧和共榮!

新編民間故事:闖王遁跡揭秘

李自成這時才有心思環顧四圍、體味山景,只覺得這九宮山上的確仙景迷人眼,仙氣沁人心。不覺脫口連連讚道:絕色仙景,絕色仙境!正在李自成被九宮山的美景陶醉沉迷時,佛僧唸了一聯:“通山自有通天道,九宮可隱九龍身”;道人即接應一聯:“牛跡嶺埂仙牛過,鶴棲石上仙鶴飛”。兩人話音一落,便均不見了蹤影。

故事講到這裡,關於李自成遁跡的謎底各位看官自然已經明曉了。時光流逝,史話不絕。本故事雖浪漫色彩偏重,卻自有現實神奇意象折射。

新編民間故事:闖王遁跡揭秘

不信你看,至今在九宮山闖王陵墓附近的牛跡嶺埂上,有一塊灰褐色的石灰石凌空突起,昂天而立,活像一隻正在展翅欲飛的仙鶴。在仙鶴石的下邊,還有一塊重疊多層的方形巨石,很像摺疊的書頁,當地群眾稱之為仙鶴銜書上九天。這樣的景觀天象似乎在告訴遊人:英雄魂歸處,乘鶴寄仙宮。

而關於牛跡嶺,據《九宮山志》記載的典故:“老子騎牛過此,其跡尚存”。說的是道教始祖老子曾經在九宮山結過一段“仙緣”,留過一段“仙蹟”。李自成獨選九宮山牛跡嶺遁跡,是陰差陽錯,還是冥冥天意?數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至於李自成隨身懷揣的絕密《藏寶圖》的去處,民間也多有說法,一說就在那石書的疊頁中夾藏;一說就在牛跡嶺的某一株蒼松下深埋;一說在李自成遁跡前已裁成多塊分發給各位隨從,讓他們各自取了金銀財物善施於眾、存德於世……

總之,李自成的遁跡與《藏寶圖》的去處,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猜想。

新編民間故事:闖王遁跡揭秘

版權作品:鄂作登字-2021-A-00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