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論說話的自由

~~~~~~~~~~~~~~

過年的七天假期,有人不想回家,有人不想出門,還有人不想說話。

不想歸不想,對於這些事情,你的自由度可能不太夠,比如,說話或者不說話的自由,能有多少?

沉默是金這個詞,不是針對所有時刻的。

有時候沉默是金子,有時候沉默只是忍耐。

想起王小波的一句話:“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立刻有一種戳中內心的感受。

論說話的自由

現在母親還時常提起我小時候,剛會說簡單的話就是個“話癆”,唱且說,說且唱,是個歡樂的小人兒。

後來不知為何變得話越來越少,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人要永遠做小孩子雖辦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辦到的”——王小波

為什麼人總想做小孩子呢?因為小小孩兒的時候,是自由的。小孩子說話,沒人當真,也就有了自由講話的方便。

長大以後,“對信得過的人什麼都說,對信不過的人什麼都不說”卻成了很多人的通病。

論說話的自由

我們曾經在選擇是否接受邀請參加聚會的時候,心裡想過“不知到場的人是否合我的意”。

在一些場合說著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在少數信得過的人那裡“暢所欲言”。

王小波說自己曾經是個沉默的人,後來開始發言和寫稿子,對這種改變有種強烈的感受,猶如喪失了童貞。

我們在成長中越來越多地失去了自由,不僅失去了說話的自由,還失去了不說話的自由。

有人說只要你不違法犯罪不生病住院,你就有了最大的自由。

真的是這樣嗎?

論說話的自由

“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一個自由的人”,朱自清早就把自由的真諦講透徹了。

早起,匆忙洗漱草草吃飯倉促通勤,寥寥數語分頭出門奔赴各自的生存現場,這是多少夫妻的日常投影。

到了公司,電梯裡走廊上,大家互相寒暄,推開辦公室,各種電話、檔案、彙報、開會,嘈雜紛亂的講話聲不絕於耳,你只能趁著去洗手間的空擋閉上嘴巴放空耳膜。

午餐時間,你並不想去餐廳,那不是吃飯休閒,而是練習說話的另一個道場。

去早了會被看做太清閒無事可做角色沒份量,去晚了一進餐廳看到密密麻麻的人頭在各自的餐椅上晃動,那些小圈子可不是隨便能過去坐下一起吃飯的,隨便說話不對,不說話更是錯。

明明看到有空座卻不知該坐哪裡,餐廳又不允許把飯菜端出去吃,手足無措的滋味好尷尬。

論說話的自由

下午開會,主持人提出了新議題請大家討論,還好以你不是第一個發言的物件,但是問題還是來了。

你內心明顯不贊同某人的意見,可是看到他慷慨激昂揮斥方遒的樣子,你敢提出委婉的建議嗎?

《論語。為政篇》有孔子教導學生的話語: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裡了。”

論說話的自由

至聖先師他老人家的教誨牢記在心,輪到你發言,“高屋建瓴啊!運籌帷幄,計劃周祥…”,會議結束,“啊呦天氣不錯嘛!”

安全第一。

從兩歲會說完整的話,七歲學說書上的話,一邊學會了在各種場合不同的人面前說不同的話,一邊學會寡言。

於是,你會得到區域性片刻的自由。

看來,不說話的自由更難獲得。

論說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