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馬戲之王》:"本我"釋放的力量

《馬戲之王》:

《馬戲之王》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邁克爾·格雷西執導,休·傑克曼、米歇爾·威廉姆斯、扎克·埃夫隆、贊達亞·科爾曼、麗貝卡·弗格森主演的歌舞片,於2018年2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美國馬戲界傳奇人物巴納姆從無名小卒變成將歡樂與勇氣融入至表演中,將希望散播至全世界的玩夢大師的故事。

該影片透過快節奏的敘事與美妙的視聽效果,講述了巴納姆與馬戲團歷經波折,克服世俗偏見和自我懷疑,找回自我價值,重整馬戲團的故事。

導演透過一個個鏡頭,一次次歌舞,將“我是我自己,我不害怕流言蜚語,我與眾不同但閃耀依舊”的價值觀展現給了觀眾,特別是歌曲《This is me》更是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該曲榮獲了2018年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獎以及9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提名,可見這首歌鼓舞人心之力量。

《馬戲之王》:

接受個體差異

影片中,以鬍子女士為代表的的奇異人士飽受社會上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有的甚至連他們的親人都嫌棄他們的樣貌。

但在巴納姆的精心打造下,鬍子女士用渾厚,充滿力量的聲音感染了觀眾;侏儒查爾斯身穿軍裝,騎上白馬,扮演出徵的拿破崙;黑人安一頭粉色頭髮,像空中飛人般在空中飛舞。除此之外,還有臉上長滿毛髮的男人等等。

巴納姆將眾多奇異人士招攬起來,舉辦了一場場座無虛席的馬戲節目,受到了大眾的諸多好評,臺下的觀眾也由一開始的害怕、驚恐轉而為對他們的接納、欣賞和尊重。

反思我們當今的社會,每一個個體都會因為自身的差異受到非議,特別是身處快節奏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也在不斷的重建與結構,因此對自我認同的焦慮與渴望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馬戲之王》:

認識自我價值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一書中提出了一個人格系統的概念,即“本我”、“自我”、“超我”。換句話說,也就是人格的三重結構。在弗洛伊德看來,“本我”、“自我”、“超我”是相互交織,互相作用的,這三種人格構成了一個人的整體。

"本我"是一種原始的本能,在潛意識中隱藏的力量與慾望。在影片中,奇異人士突破桎梏,克服偏見,展示自我價值的渴望異常強烈,這是他們的"本我"。

而“自我”是有意識的,是人在現實中所展現出來的一面,是在現實的反覆教訓下,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一部分。

在影片中,奇異人士從小就飽受眾人異樣的眼光,直面現實需要莫大的勇氣,他們能做的就是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將自己本來的面目藏起來,避免和正常人的直接接觸。這樣的他們自卑、敏感,甚至自憐自艾、自暴自棄。

《馬戲之王》:

而在馬戲團裡,他們發現了自己別具一格的才華,將劣勢轉為優勢,為臺下的觀眾帶去歡樂。獲得了世人的讚許和掌聲,何不是一種“本我”的視線嗎?

但對於上流社會而言,巴納姆的馬戲團被他們稱為“不上臺面的騙人把戲”,巴納姆也受到了上流社會鄙夷的眼光。

一開始,巴納姆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甚至還成功地邀請了戲劇家卡萊爾入夥。但當自己的女兒被芭蕾舞伴嘲笑時,他發現自己無法無視上流社會的指指點點,身份的焦慮因此成為他心中的疙瘩,因為,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女兒也遭受同樣的非議。

不得不說,在此時,曾經自信的巴納姆產生了自我懷疑,出現了自我認同危機。為了討好和融入上流社會,他借了鉅額銀行貸款,邀請被稱為“瑞典夜鶯”的女歌唱家林德進行全國巡演,收穫了上流社會的認可與讚許。

《馬戲之王》:

"自我認同"在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理論中,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當一個人形成了"自我認同",也就意味著TA對於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將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和社會的關係,有了一種相對穩定且持續的認知。

此時的巴納姆和馬戲團的成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汲汲於名利與社會地位的巴納姆漸漸迷失了自我,忘記了初衷。當巴納姆忙著和上層人士與林德輕功舉杯慶功,將曾和他白手起家的同伴關在大門之外時,鬍子女士帶頭演唱的《This is me》響起,充滿力量的嗓音、昂揚的旋律和勵志的歌詞,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When the sharpest words wanna cut me down

Gonna send a flood gonna drown them out

I am brave, I am bruised

I am who I‘m meant to be this is me”

《馬戲之王》:

正如歌詞所說,"我就是我,我很勇敢,任何言語都不會擊垮我"。在此刻,無論平日裡我們如何運用"超我"壓抑著"本我",認同自我的心理需求從來沒有消失過。當這種需求被電影中的怪人重新喚醒時,觀眾才能對這些看似與常人相差甚遠的怪人產生共鳴和代入感。

完成自我和解

林德的全國巡演半途而廢,巴納姆現金流中斷,揹負鉅債,馬戲團失火,棘手的問題一樁樁出現在巴納姆的眼前,但馬戲團的成員並沒有因為巴納姆的落魄而離開他。他們鼓勵巴納姆重整旗鼓,這給巴納姆巨大的勇氣,他發現最重要的人始終陪伴在他身邊。

馬戲團並不是譁眾取寵的騙人把戲,它讓奇異人士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為臺下的觀眾帶去了歡笑,"歡笑不會是假的",而那些他曾經求之不得的名利才是虛假的東西。

《馬戲之王》:

影片中,不論是以鬍子女士為代表的奇異人士還是巴納姆,他們都經歷了對自我的不斷尋找、探索、接納、實現的過程,“本我”最終戰勝了“自我”。

勇於面對自己的"本我",就是一種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你會發現,只有接納了自己的與眾不同,重新審視自己的個體價值與存在的意義,才能在社會中良好的發展。這或許是《馬戲之王》這部影片所揭示的意義。

參考文獻:

梁其富。《馬戲之王:讓認同的力量改變人生》。 2019年第9期92-94,共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