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遇到漢哀帝這種昏君,進諫的下場現場很慘

來說說明君和昏君時代的諫臣。這個世界上從不缺堅守本心,為國操心,敢於直言的人,但下場經常會有天壤之別。生逢其時,碰到明君,即便諫言是逆了龍鱗,也不會有大問題,比如唐朝魏徵,前後諫言200多次,都是和李世民有不同意見,李世民基本都聽之改之。最有勁的一次,李世民在後花園裡玩鳥,聽說魏徵來了,趕緊把鳥藏在袖子裡。魏徵早就看見裝作不知道,以行動來進諫。他就給李世民報告其他事項,巴拉巴拉一大堆,硬是不走,最後把李世民的鳥給活活憋死了。李世民知道魏徵是故意的,雖然很生氣,但最終無事。其實,內心強大的君主才能聽得進諫言,也能容得下諫言。

如果生不逢時,碰倒像漢哀帝這樣的衰皇帝就完全不一樣了,諫言越多,過錯越多,下場越難看。他因生病多疑,更因為沒有為國為民的理想,所以對於稍微有點不順自己意思的諫臣,都要找理由修理。漢哀帝喜歡董賢,斷袖之癖就是從這裡來的,他對董賢的“愛”到了掏心掏肺的地步,封官賞錢都是小事,甚至想把皇位都傳給他。可是,一個要文無文,要武無武的小白臉,在宮裡待著也就罷了,偏偏要走到前臺,封官金爵,有點正義感的大臣怎麼能容忍?

有一次,哀帝讓宦官把武大批兵器送到董賢家裡,給他看家護院用。管理武庫的毋將隆認為不妥,他上書說,武庫的兵器,是天下公用,國家武備,怎麼能私送給臣下呢?董賢只是一個弄臣,把天下公用的東西送給他,有損國威,所以請將武器收回。你看這個毋將隆說得有道理吧,可漢哀帝和不開心。天下是老子的,要送點武器就不行了?

不開心就罷了,他將這事告訴了傅太后,傅太后那可是毫不講理的,既然靠孫子上位,那要替這個孫子皇帝出氣。她派人去強行賤買毋將隆8位官婢,那時官婢可以買賣。大概這個價格低得沒譜,毋將隆不幹了,因為傅太后是買家,他上書奏言要求公平買賣。漢哀帝指示丞相和御史彈劾,毋將隆貴為九卿,不輔佐管理朝政,反而與後宮爭貴賤,實在是傷風敗俗。考慮到毋將隆有安國之功,就降職到郡國做都尉(公安局長)吧。這就是忠言獲罪。

你看,領導如果對屬下不滿,要設套收拾他很容易。這個哀帝還算是花心思的,挖了個坑。碰倒沒心情的,直接就拉出去砍了,比如漢成帝對付槐裡令朱雲,直接在朝堂上拉出去要砍頭。

還有尚書僕射鄭崇,開始因為漢哀帝要封傅太后的堂弟傅商為侯,他強力勸阻,認為當初漢成帝封王氏五侯的時候,天地為之變色,現在這樣封侯,也會逆天人心,不是好兆頭。又是傅太后,聽說後大怒,她放言:“皇帝要封個侯,還要聽一個臣子的意見?”然後封傅商為侯,鄭崇因此得罪漢哀帝和傅太后。可是,他覺得給皇帝提建議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是出於公心,後來又忍不住,因看不慣董賢貴寵過度,就給漢哀帝上諫,結果惹“重得罪”,漢哀帝就三番五次找別的事情來責罰他。鄭崇實在受不了,加上頸項生病,就想辭職回家,但又不敢提。他的仇家趙昌趁機落井下石,看到鄭崇這樣子,就打報告說,鄭崇與劉氏宗族的人交往甚密,懷疑有不軌。本來皇上就不爽,一聽這話,馬上把鄭崇找來斥責,你家裡門庭若市,為何不願上朝見我。鄭崇也是個耿直哥,他說,雖然我家裡若市,但我信如水,不信你來調查。本來就是個年輕氣盛病懨懨的昏君,見鄭崇還這麼頂撞自己,自然大怒。直接關進監獄,後來鄭崇死在獄中。

從這個角度說,給領導提意見,要審時度勢,也要與時俱進。碰倒明君,能聽得進的,就多說一些。聽不進的,就委婉一些,點到為止。但另一個方面,不說也有危險。昏君所處多數是亂世,天下不太平,不是自然災害,就是百姓造反,昏君不想自己無能,就會根據歷史經驗,認為是丞相、御史等大臣不作為造成。天要懲罰,就要有人擔責,那些想做好人不作為的就會被拉出來向天謝罪。所以漢哀帝的丞相朱博自殺後,平當被封為丞相,他顯然是看透了這個位置風險。當丞相不久,就生病在家,不能上朝。漢哀帝要給他封侯,他都不肯去,子孫勸他,你硬撐著去接受這個侯位,將來萌陰子孫。平當卻說,我在這個位子上,沒有什麼作為,已經擔負了素餐的責任,如果接受了侯印,還是回家養病之死,那就是死也有罪了。我不去接受封侯,也是為子孫長遠考慮。然後上書要求退休,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