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香水》:影像時代文字的最後保留

在這個影像化高度發展的時代,文字也不可能被完全替代。

在看《香水》這本書的時候,我曾看到有書友說這是他唯一覺得電影比原著好看的作品。也許是先入為主的觀念,在看完原著再去看電影的時候,我發現那位書友所評太過片面。從整部作品的角度來說,這部由美國導演提克威執導的電影在很多方面上並未能向觀眾表明他所想傳達的思想。電影高度還原許多情節,卻成了一部關於變態謀殺犯的故事,成為一部壓抑的犯罪片。原因很簡單,許多作品本就是無法用電影表達出來的,電影是一部作品思想的高度凝練表達,利用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除了講情節表達清楚,還要將許多細節照顧到位,將人物性格塑造完整。

文字刻畫出來的許多影像只能在人腦中展現

被翻拍成電影的文學作品不在少數,透過人物的言辭、動作而把人物性格表現地淋漓盡致。這些被翻拍出來的電影當然在情節方面較易構造,然而,《香水》這部小說被翻拍成電影卻困難重重。整部小說所描繪的,是作者所說“侷限在歷史上沒有留下痕跡的領域:“氣味的短暫的王國”。小說裡面大量的氣味描寫以鏡頭的方式根本無法展現。

街道散發出糞便的臭氣,屋子後院散發著尿臭,樓梯間散發出腐朽的木材和老鼠的臭氣,廚房瀰漫著爛菜和羊油的臭味;不通風的房間散發著黴臭的塵土氣味,臥室發出沾滿油脂的床單、潮溼的羽絨被的臭味和夜壺的刺鼻的甜滋滋的似香非臭的氣味。壁爐裡散發出硫磺的臭氣,製革廠裡散發出苛性鹼的氣味,屠宰場裡飄出血腥臭味。人散發出汗酸臭氣和未洗的衣服的臭味,他們的嘴裡呵出腐臭的牙齒的氣味,他們的胃裡嗝出洋蔥汁的臭味;倘若這些人已不年輕,那麼他們的身上就散發出陳年乾酪、酸牛奶和腫瘤病的臭味。河水、廣場和教堂臭氣熏天,橋下和宮殿裡臭不可聞。農民臭味像教士,手工作坊夥計臭味像師傅的老婆,整個貴族階級都臭,甚至國王也散發出臭氣,他臭得像猛獸,而王后臭得像一隻老母山羊,夏天和冬天都是如此。”

像上面那一大段小說裡出現的文字,在電影裡也不過是一個骯髒凌亂的街道。但是當你看完這段文字後,是不是腦子裡面就有了一個具體形象的畫面?

這部文學作品裡格雷諾耶是個嗅覺天才,可他自己身上卻沒有絲毫氣味,他仇視人類,他被四處拋棄,而因為他獨特的嗅覺,對他來說,語言變得可有可無。四歲才可以簡單表達的他卻早已識得巴黎的各種氣味。書中運用大量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將各個人物塑造地十分立體,如格雷諾耶仇視人類卻又拼命幹活,像扁蝨一樣頑強生存、格里馬作為資本家對他進行瘋狂剝削的同時在他炭疽病痊癒後也更加珍惜他的勞動價值,給他一個小時的時間自由支配,又如巴爾迪尼在試煉香水時大筆墨的心理描寫,為後來那段格雷諾耶煉製香水的精彩描寫埋下伏筆。然而這便是電影拍攝的困難之處,臺詞極少,僅用寥寥的動作去表現人物性格是極為困難的,原著裡面大篇幅的氣味描寫在電影裡面不過只有一個吸鼻子的動作。

一本刻畫人性的書因何被拍成了犯罪片

電影為了使觀眾更好地理解,也做了一些改編,先在人群中找到了少女,在她逃跑時仍能靠著嗅覺在小巷子裡找到少女。電影中把少女的死設定成了格雷諾耶的失誤,因此也有不少影評人將存在於少女身上令 格雷諾耶痴迷的東西定為愛情。

而從小說來看,格雷諾耶只存在於氣味王國,他愛的也只能是少女的香味。殺死少女也是為了索取少女的體香。電影后續也都是主人公基於少女體香的流失的懊惱進行的,包括進入巴爾迪尼的香水店以及後來前往格拉斯,他都是因為死去的少女而去學習如何儲存香味。但小說裡真正使格雷諾耶蹋向格拉斯之路的,是蒸餾法無法提取銅和玻璃的氣味,少女的香味已經儲存在了他記憶的香水王國裡。電影匆匆略過很多細節,對於巴爾迪尼從山窮水盡準備放棄香水店到遇到格雷諾耶又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剝削者的嘴臉只一筆帶過。這些心理描寫,無法透過影像表達出來,而人性裡面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心理,影像的產生就是基於人的視覺,但我們所能看到的都不過是一些外在的現象,對於大量的心理描寫,電影當然表現不出來。

《娛樂至死》一書中提到,我們已進入到了一個影像化的時代,每個人都開始在乎自己在熒幕前的形象,人們每天被電視節目吸引,很少有人會去主動看書了,這代表著文字力量的逐漸衰退,但我想說,在這個各種電視節目、短影片等影像盛行的時代,文字還是有所保留的。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能被翻拍,有時文字的展現出的力量是影像無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