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足球界再也產生不了馬拉多納那樣偉大的球王?

說這句話的人是一位年屆80的老人。他叫埃德森·阿蘭特斯·多·納西門託(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當然他還有個更為人所知的名字,球王貝利。而他那位 “偉大的朋友”也不是別人,正是另一位被世界球迷公認的球王——迭戈·馬拉多納。

2020年11月25日中午12時許,剛剛過完60歲生日的馬拉多納心臟停止了跳動。這位自稱擁有“上帝之手”的阿根廷球星抵達了天堂,而在可見的未來,人間再也無法找到繼任他“球王”寶座的球星。

“民選”球王

貝利和馬拉多納的“球王”之名是得到權威機構認證的。

2000年,國際足聯決定透過公開投票選出國際足聯世紀最佳球員,該獎項由他們的官方網站、官方雜誌和大陪審團投票決定。在網路投票環節中,馬拉多納以53。6%的得票率勝出,而貝利則獲得18。53%的選票。

但對於這一結果,許多觀察家並不滿意。他們抱怨投票的網際網路性質,意味著看過馬拉多納踢球的年輕球迷會遠遠多於貝利,而這對後者不公平。

面對批評,國際足聯決定增加第二輪投票,還任命了一個由足球記者、官員和教練組成的“足球大家庭”委員會,這一次,貝利終於以72。75%的得票率獲獎。

為什麼足球界再也產生不了馬拉多納那樣偉大的球王?

在馬拉多納去世後,世間公認的球王只剩下巴西球星貝利 圖片:AFP

由於這一結果不能否認此前網路投票的結果,國際足聯最終決定將“世紀最佳球員”的獎項同時頒給了貝利和馬拉多納,這也是兩位巨星都被稱為“球王”的原因。

由於貝利獲獎的主因是得到了足球圈內專業人士的首肯,馬拉多納則是由球迷透過網路投票選出的“世紀最佳”,因此貝利又被許多人認為是官方“欽定”球王,而馬拉多納則是“民選”球王。

專家與行業從業人士選擇貝利有很多理由,比如貝利三次捧起過世界盃,職業生涯進過1283個球,世界盃14場比賽收穫12球10助攻的“恐怖資料”等等。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貝利催生了足球比賽規則的革新。

在貝利活躍的上世紀50-60年代,並沒有現在的紅黃牌懲罰機制和換人制度,這意味著防守球員可以肆無忌憚地對持球進攻隊員發動兇猛的剷搶。傳說貝利曾在一場比賽中晃過多名球員最後被後衛粗野放倒受傷,而由於沒有換人制度,貝利就只能拖著傷腿堅持到比賽結束。

很顯然,這樣的情形不僅不利於進攻球員的發揮,還會造成大量的傷病,甚至威脅球員的職業生涯。於是為避免貝利這樣的巨星過早退役,國際足聯在1965年實行換人制度,又在1970年世界盃上正式推出紅黃牌的懲罰機制。

與貝利相比,馬拉多納世界盃進球數和職業生涯進球數都要少,他也沒有直接促使國際足聯修改比賽規則,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各方面資料與貝利相差較大的馬拉多納會成為大部分球迷心中的球王?僅僅是因為人們看馬拉多納的比賽更多嗎?

獨一無二的技術特點

最能體現馬拉多納技術特點的是,1986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隊對陣英格蘭隊時,他那個著名的“連過五人”進球。

當時馬拉多納在中圈附近接球,在英格蘭隊兩名隊員的干擾下控制住皮球,隨後開始長途奔襲,一路上減速、變向、再加速,又閃過了三名防守隊員的封堵,最後面對出擊的門將輕巧的一撥,趕在身後後衛的剷搶之前把球送進了空門。

如果只是連過五人,後來做到的人還有太多。但馬拉多納這個球的難度在於,他生活在對犯規更為寬鬆的時代,面對的也是更為兇悍的後衛。事實上在接球時的兩個擺脫動作裡,英格蘭隊不僅貼身逼搶,手上還有拉拽動作;然而在高強度壓迫下,馬拉多納卻展示出了超強的身體素質。防守隊員第一下撞不倒他,第二下就已經追不上了。

這也正是馬拉多納式奔襲的特點:快速、簡練、強力,猶如一輛小型坦克一般,能從本方禁區發起攻勢,一路強行推進,閃電般殺進對方禁區。

進一步分析,此球的厲害之處還在於他處理球的方式。雖然也是連續過人,但馬拉多納選擇的方式絕不花哨:停、撥、踩、拉,幾個技術動作都是基本功。但就是這並不華麗的基本技巧在持球推進時反而會顯得特別有效,因為節省了技術動作,奔跑速率就會相應提升,給對方後衛造成的衝擊力也就越強。

這種簡潔高效的進攻方式是馬拉多納的一貫策略。你很少看到他像後來的羅納爾迪尼奧和如今的內馬爾一樣,用花蝴蝶般的小技術戲耍對方後衛。馬拉多納處理球的原則始終是效率至上,絕不做一絲一毫的多餘動作。

一旦一個球員具備了強悍的身體素質,優秀但不花哨的腳下技術,同時還有能高速推進的爆發力,他在球場上幾乎是無敵的。打個比方,作為鋒線隊員,馬拉多納是梅西和羅納爾多的結合體,射門時又有後來的巴蒂斯圖塔的暴力美學。這樣全面的前鋒放在現在也是無懈可擊的存在。

為什麼足球界再也產生不了馬拉多納那樣偉大的球王?

2018年世界盃期間,在看臺上觀賽的馬拉多納 圖片:視覺中國

更恐怖的是,馬拉多納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前鋒。他更像是中前場自由人的角色。在進攻選擇上他並不拘泥於持球突破;即使是持球突破,其處理方式也不侷限於攻門。在1986年世界盃決賽阿根廷隊對陣聯邦德國隊的比賽裡,布魯查加打進的鎖定勝局的一球就來自於馬拉多納的直傳。1990年世界盃在淘汰賽對陣巴西隊時的那個助攻,更是馬拉多納在連過四人後給卡尼吉亞送上的精準輸送。

這些經典進球表明,馬拉多納雖然控球技術出類拔群,但其自身的足球價值體系依然是團隊足球之上的“個人英雄主義”。他視野開闊,持球時擁有多種進攻選擇,是傳是突是射讓對方無法捉摸。

比如1986年世界盃在對陣阿根廷隊之前,英格蘭隊主教練羅伯森就坦言,自己最害怕的就是馬拉多納,因為,“他可以在幾秒鐘的時間裡決定比賽,我們根本猜不到他會如何行動。”

不過話說回來,世界足球史上從不缺乏有大局觀、能送出精確長傳的球星。馬拉多納同時代的中場巨星還有哥倫比亞隊長巴爾德拉馬,比馬拉多納晚一代的1998年法國隊奪冠功臣齊達內、與齊達內同時期的葡萄牙人魯伊·科斯塔,也都擁有出色的大局觀和精妙的傳球技術。但他們要麼缺少馬拉多納強壯的身體,要麼缺少馬拉多納高速持球推進的能力。也許切爾西時期的阿扎爾身上具備一些馬拉多納的優點,但阿扎爾又缺乏穩定的狀態,轉會皇馬後,他現在的身體狀態也每況愈下。

簡言之,從技術特點看,馬拉多納是難得一見的天才。有攻門能力的前鋒缺少他組織進攻的能力,有精妙持球推進技術的又沒有他強悍的身體素質,有出色大局觀的中場又沒有他的速度和持球推進能力。

馬拉多納之前,具有他這樣綜合能力的人大約只有貝利。馬拉多納之後,世界足壇至今也沒有出現一個在技術特點上與馬拉多納等量齊觀的球員。

一己之力扛著全隊前進

雖然在身體素質方面不及馬拉多納,但世人普遍認為,梅西是最接近馬拉多納的當代球星。

16歲正式出道的梅西至今已幫助巴塞羅那獲得過10次聯賽冠軍、4次歐冠冠軍;他自己則6次斬獲歐洲金靴獎、擁有6座金球獎,還6次榮膺FIFA國際世界足球先生。

然而梅西在阿根廷國家隊的表現遠不及他在俱樂部的發揮。由他領銜的阿根廷國家隊四次殺入大賽決賽卻連一座冠軍獎盃都沒拿到;在世界盃淘汰賽階段,梅西至今一球未進。在兩年前結束的俄羅斯世界盃上,梅西作為隊長也僅僅將阿根廷隊帶到了16強。

對此,馬拉多納多次公開批評梅西,指後者缺乏領導力:

“我非常愛梅西,我也知道外界都希望他能成為一名領袖。但事實已經證明,這完全是浪費時間。他根本做不到。因為他只想待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和家人在一起。”

也許有人會覺得馬拉多納的批評有些過於尖刻,但回顧馬拉多納的職業生涯,他確實有資格提出這樣的批評。因為馬拉多納自己不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領袖,還是可以透過一己之力改變整個隊伍氣質的球星。

由於隊裡明星並不算多,1986年當阿根廷隊出征世界盃時,很少有人相信他們能夠奪冠。馬拉多納後來在接受採訪時直言,當時阿根廷在人們眼中最多隻是第七八號種子。

結果後來的事實讓挑剔的觀察家們咋舌。馬拉多納在世界盃上5球5助攻,帶領球隊一路擊敗強敵,最終捧杯。他的隊友巴爾達諾後來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對馬拉多納的領導力大加讚賞:

“那時候我們全隊每個人在賽前都能睡個好覺。這不只是因為我們知道第二天比賽的時候迭戈會和我們在一起,不只是因為我們都知道他會帶來不可思議的表現;更重要的是,我們潛意識裡都覺得,就算球隊失利,馬拉多納也會扛下大部分責任,而我們只需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馬拉多納的存在會讓隊友卸下沉重的負擔,但就算他沒法帶來出色的發揮,只要他出場,也會激發起隊友的鬥志。

為什麼足球界再也產生不了馬拉多納那樣偉大的球王?

11月26日,向馬拉多納表示緬懷的球迷們走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 圖片:AFP

1986年世界盃前的美洲區預選賽關鍵戰,阿根廷遭遇秘魯。那場比賽,客場作戰的阿根廷隊至少要逼平對手才能直接出線,如果失利,就必須去打附加賽。但偏偏這時候,馬拉多納卻膝蓋受傷。當時教練組面臨艱難選擇,如果馬拉多納上場,那麼他不僅可能無法給球隊帶來有效幫助,還可能傷勢加重;但如果馬拉多納不上場,那麼球隊士氣和狀態都會遭到巨大打擊。

思前想後,主教練比拉爾多還是硬著頭皮將馬拉多納放在了場上。然而不出所料,拖著傷腿的馬拉多納整場比賽都不在狀態。更糟的是,眼看距離比賽結束只剩10分鐘,阿根廷還落後一球。

馬拉多納後來回憶說,“我的身體被毀了,我想把球打進球網,但我就是做不到,因為我那該死的右膝不聽我使喚。”

但是阿根廷隊還是在最後時刻扳平了比分。打入關鍵進球的是裡卡多·加雷卡(Ricardo Gareca)。賽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透露馬拉多納在比賽間隙對他的幾句耳語讓他燃起了鬥志。

“我當時對加雷卡說,這屆世界盃將會像今天這樣結束:我們會承受巨大痛苦,但最後的最後,我們會贏得一切。”馬拉多納說。

如果說1986年擁有布魯查加、巴爾達諾、加雷卡的阿根廷隊還算是個被低估的隊伍,那麼四年後,當馬拉多納已過職業生涯的巔峰期,而阿根廷也處於新老更替的陣痛期時,外界已經有充分理由不看好衛冕冠軍。

為什麼足球界再也產生不了馬拉多納那樣偉大的球王?

在聽聞馬拉多納去世的訊息後,執法1986年世界盃英阿大戰的突尼西亞籍主裁判痛不欲生 圖片:AFP

但他率領的阿根廷隊還是讓懷疑他們的人失望了。阿根廷靠著頑強的防守和馬拉多納的出色發揮,頑強擊敗巴西、義大利一路闖進決賽。雖然0:1抱憾輸給老對手聯邦德國隊,但馬拉多納的領導力還是讓世人驚歎。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帶領“二流國家隊”殺進世界盃決賽對於馬拉多納來說可能並不算什麼太大的傳奇。

早在1987年,這位從巴塞羅那轉投意甲聯賽的阿根廷球星就已經完成了更大的奇蹟。他帶領的那不勒斯隊從一支常年保級的魚腩弱旅一躍成為聯賽勁旅,甚至擊敗了普拉蒂尼領銜的老牌豪門尤文圖斯,奪得有“小世界盃”之稱的意甲聯賽冠軍。兩年後,也就是1990年世界盃開賽前的那個賽季,馬拉多納的那不勒斯還複製了奇蹟,這次他們戰勝的對手不只有如日中天的AC米蘭“荷蘭三劍客”,還有國際米蘭的“德國三駕馬車”。

如今那不勒斯球隊榮譽室內唯二的兩座聯賽冠軍和唯一一座洲際賽事冠軍——歐洲聯盟杯,都是馬拉多納帶隊時所得。這也不難理解那不勒斯人會把馬拉多納奉為城市英雄。

為什麼足球界再也產生不了馬拉多納那樣偉大的球王?

當地時間11月26日,那不勒斯市民為馬拉多納舉行悼念活動 圖片:AFP

在馬拉多納病逝的訊息傳來後,那不勒斯市民自發來到街頭悼念馬拉多納,那不勒斯隊主席則宣佈,自家主場更名為馬拉多納球場。毫不誇張的說,馬拉多納已經成了這座義大利南方城市的精神圖騰。

世上再無新球王

貝利、馬拉多納後,到底誰才能登上“球王”寶座?

這個問題自1997年馬拉多納退役至今一直為人熱議。有人認為齊達內能夠擔此重任,有人認為巴西人羅納爾多才是球王繼任;更多的人目前在爭吵的是,在“絕代雙驕”時代,C羅和梅西誰才是真球王。

但一個略帶苦澀的事實是,馬拉多納之後,世界恐怕不會再有球王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理解足球的方式,現在的足球世界已經無法產出新球王。

為什麼足球界再也產生不了馬拉多納那樣偉大的球王?

當地時間11月26日,馬拉多納的家人正護送馬拉多納的遺體去往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公墓 圖片:AFP

在馬拉多納之前,雖然巨星帶隊的情況並不少見,但從未有人像他這樣擁有如此強勁的統治力。

面對馬拉多納摧枯拉朽式的快速推進,神鬼莫測的突破分球,1982年奪冠後,一度不那麼看重防守的義大利足球重啟對鏈式防守的研究,最終由薩基等名帥鑽研出了區域聯防的新辦法。事實上,馬拉多納在義大利踢球的七年就是那裡的教練抓耳撓腮、絞盡腦汁的七年。而他們最後得出的辦法,是減少單防人員的防守責任,透過對整體陣型的嚴謹排布用整體化、系統性的防守面對馬拉多納的衝擊。

不只是義大利的教練,德國人也在用相似的辦法限制馬拉多納,事實上1990年德國人之所以能有驚無險的戰勝阿根廷,與更加嚴密的體系化防守和追求穩健的中場壓迫力密切相關。

而更加整體化的防守方式在給巨星製造麻煩的同時自然也催生了整體化的進攻。

齊達內在皇馬的成功離不開羅納爾多的摧城拔寨;羅納爾多2002年決賽“殺死”德國隊的背後是“4R組合”其他成員的鼎力支援,是中後場球員穩健防守的必然結果;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從曼聯到皇馬再到尤文圖斯收穫無數榮譽,但榮譽的取得與同樣星光熠熠的隊友密切相關;矯若遊龍的梅西雖然球風飄灑,但那支“無解”巴薩離不開哈維、伊涅斯塔、普約爾等 “黃金一代”的強力馳援。

這是一個體系化的足球時代,球星更像是精美蛋糕上的紅櫻桃,而不是憑一人之力扛著全隊扭轉乾坤的球王。

與此同時,商業足球的快速發展也讓資源更多傾斜給了豪門俱樂部。“魚腩之師”那不勒斯當年可以用破紀錄的轉會費簽下馬拉多納,但現在,就算是意甲中游隊伍如佛羅倫薩、帕爾馬都不可能拿出錢來引進巨星。即便是如切爾西、巴黎聖日耳曼這樣的後進“土豪”想要稱霸聯賽也無法只靠簽下一個巨星,他們需要的是一支由巨星組成的強大隊伍。

在這個強調整體,用體系化運作來製造新星的時代自然不缺乏球星,但純粹意義的“球王”也在事實上絕跡。C羅梅西“絕代雙驕”的時代固然精彩,但球王不再的世界也不能不令人唏噓。

馬拉多納去世後,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在西班牙,甚至在中國,人們還在悼念馬拉多納。雖然他的人生充滿爭議,但他留給世界的那些神蹟般的進球和力挽狂瀾的傳奇還將在這個世界長久流傳。

——————————————————

請微信搜尋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