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深夜最黑的角落,有一群人揭開了面具

前一段時間,羅志祥和相戀九年的女友周揚青官宣分手,本來戀愛分手很平常,但這件事卻上了各大媒體熱搜,原因是在周揚青發的文中,網友駭然發現,一直以來以陽光、搞怪為風格的羅志祥,在明星的光圈以下竟然是個劈腿不斷、私生活混亂的“渣男”。一時間,網友們錯愕之餘,紛紛跑到兩人微博下瘋狂評論,羅志祥幾乎一夜之間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他本人的生活,就此陷入一片黑暗的泥沼。

想起之前羅志祥一直以陽光、搞怪的風格受到大眾喜愛,不由感慨,生活中也許大家都一樣,在他人熟悉的外表下,有另一張不為人知的面孔。

深夜最黑的角落,有一群人揭開了面具

圖片來源網路

村上春樹在小說《天黑以後》裡這樣說:“面具貨真價實的可怖,在於它儘管嚴絲合縫的貼在臉上,我們卻根本想象不出後面的人在思考什麼、作何感受、有何居心(抑或無所居心)。”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每天都活在這樣的面具包圍中?

村上春樹的小說《天黑以後》以深夜23:56為起點,以時間為軸線,藉由夜不歸宿的十九歲日本女孩淺井瑪麗的經歷,描述了從深夜到凌晨近九個小時的時間裡,一群年輕人的生活軌跡,展示了這群年輕人不可示人的秘密,揭露了夜幕下都市的黑暗與罪惡。

《天黑以後》的作者村上春樹是日本著名的小說家 ,大部分中國讀者應該是透過《挪威的森林》這部作品知道了作者。村上春樹的文字輕盈,作品主題深刻卻不沉重,我想這也是讀者喜歡他的原因。

陽光下閉上眼睛,眼前不是如期而至的黑暗,而是一片層次不同的紅色,在紅色中出現的是高橋、淺橋瑪麗、淺橋愛麗、小薰、蟋蟀、小麥、被扒光衣服打劫的中國女孩。書中的人物一個個在眼前浮現,他們都是小人物,平凡到扔到人堆裡就消失不見,但是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也對這世界的人與事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有秘密,這些秘密在記憶的角落深藏著,在夜色最濃最深的時刻,一個人、一件事觸發了它們。

深夜最黑的角落,有一群人揭開了面具

作者的視角很奇特,像電視鏡頭又像飛行在夜空的無人機拍攝,焦點是深夜無眠的年輕生命。每個人都有秘密,有不可言說的痛,在這個感性的深夜,每一個人都在傾訴,作者並不做評價,他只是遠遠地觀察。他在作品中這樣說:“歸根結底,主題在於每個人所懷有的秘密,不能訴諸語言的秘密、不能互相談論的秘密。不,秘密本身不是主題。對於懷有不能互相談論的秘密所帶來的悲哀,別人根本無法消除,所能做的無非悄悄並排坐下而已。”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合上《天黑以後》,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一句詩。

雖然說的是夜色下的黑暗甚至暴力罪惡,但是作者並未現身痛斥黑夜裡的罪惡,只是用局外人的身份,以冷靜的口吻敘述,至於是非對錯,就留給讀者去思考,這種寫作手法也許和作者的經歷和自身性格有關。

生活中的村上春樹先生很低調,甚至有些平凡,他對生活對人對事充滿了淡定和從容,這樣的態度也反應在了他的作品中。村上春樹先生二十九歲開始寫作,1979年憑藉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賞,此後村上春樹創作中短篇小說、各種題材作品百餘部,也獲得了諸如芥川獎、耶路撒冷文學獎等不少獎項。從2006年至2014年,村上春樹先生連續九年入圍諾貝爾文學獎,卻始終沒能獲獎,但他依舊筆耕不輟,從未停下創作的腳步。

對於獲獎,村上春樹在小說《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什麼》中如是說:“小說家這個職業,至少對我來說是無所謂勝負成敗的。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的好壞,這些或許能成為成功與否的標誌,卻不能說是本質問題。寫出來的文字是否達到了自己設定的基準,這才至為重要,這才容不得狡辯。別人大概怎麼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靈卻無法矇混過關。在這層意義上,寫小說很像跑全程馬拉松,對於創作者而言,其動機安安靜靜、確確實實地存在於自身內部,不應向外部去尋求形式與標準。”

透過這一段話我們也不難理解,作者為何對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如此淡定。不為名利去創作,我想這種態度值得讓抱著功利心寫作的作者們深思。

深夜最黑的角落,有一群人揭開了面具

站在熙熙攘攘的都市街頭,每個人都帶著精緻的妝容,衣冠楚楚、行色匆匆,現代人生活節奏飛快,壓力山大,每一個人也都帶著面具,隱藏起喜怒哀樂,冷漠疏離。然而到了夜晚,在一個人的房間,卸下厚厚的偽裝,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悲喜心事。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秘密,甚至有不能示人的陰暗面,但生活無論不易,終究是要繼續下去,無論如何希望還是存在的。

閱讀之後,我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也許這曲解了作者的創作意圖,但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膚淺也好曲解也好,這是我閱讀後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