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蘇格拉底說過一句話:”未經反思的生活不值得過。“

《以家人之名》是部值得我們反思的劇。而劇裡凡是我們喜歡的角色,大多都有反思和成長的過程。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比如

李尖

面對兩個哥哥的離開,她學著慢慢適應和接受。她會有埋怨的情緒,甚至賭氣不見不送別,用”冷戰“來抗議。但她會反思,會理解哥哥們的決定,會排擠掉自己的壞情緒。所以,在和哥哥們的影片中,她仍舊言笑晏晏,她仍舊做回了愛著哥哥們的小妹妹。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當她已經適應了和兩個哥哥保持遙遠的距離,漸漸麻木了對哥哥們回家的期盼,突然兩個哥哥同一時間回來了。

兩個哥哥用盡全力想把這麼多年攢起來的愛都彌補給尖尖。可是尖尖一下子接受不了被管束、被高度重視的生活,他們的愛變成了“負荷”。她對哥哥們發了脾氣。

但尖尖不是一個鑽牛角尖的性格,她不會因為哥哥們這麼多年的缺席而對他們心懷怨懟, 以致鑽進死衚衕裡去。她很快意識到,哥哥們既然回來,說明他們心裡有家,有自己。

她是繼續活在對過去的埋怨中,不好好相處?還是活在當下,一家團圓中?她很快想通了,向哥哥們道歉,哄他們開心。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陳婷回國給凌霄過生日宴請大家。小橙子對尖尖直言直語,陳婷對大家“陰陽怪氣”,尖尖已經不會像以前讀書那時的”我行我素“,而是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忍耐,忍耐,再忍耐”。

辛姆洛克說,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她從一個純真直爽的小姑娘,長成一個收起鋒芒的大人。有時候”露出鋒芒“不是好事,它會因為不經大腦,只圖嘴爽的“快人快語”而戳傷身邊人。而她在通向成人的世界,學會做好選擇,在面對婆婆的“討厭”、小姑子的“不待見”,是“以牙還牙”,還是做好自己的“以禮相待”?她毫無疑問,選擇後者。

漢斯.塞利說,只有當我們做有意義的事情時,我們的免疫力才會提高,衰老和退化的速度才會放緩。他稱這種壓力為”積極壓力“。

她愛凌霄,所以面對凌霄的家人對她的壓力,她積極去迴應,而不是消極去處理。

她忍耐的意義是在於用更健康的情緒去對待自己的身邊人。她要療愈好自己,也做凌霄生命中的光。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比如賀子秋

他“忍辱負重”地生活在李家,幸運的是,李爸對他很好。他的“辱”,是因為媽媽的“拋棄”;他的“重”,是缺失安全感的壓力。

但他從不抱怨,他非常感恩、極其珍惜所擁有的,他把尖尖捧在手心,他把李爸當作親爸。

即使面對富豪親爸的利誘,他斬釘截鐵地站在對立面。他表面很剛,但內心脆弱敏感。就像李尖尖後來說的:“你一個人就在腦子裡演了一出忍辱負重的大戲。”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李爸的麵館被強制整頓,他心疼李爸累倒;李尖尖在學校樓梯裡摔倒,他怒不可遏。他害怕自己最珍視的親人,因為自己而被別人傷害,於是作了決定出國留學。

他和李爸、凌爸坐在一起說出”出國留學“的想法時,誠惶誠恐的。他其實內心是擔心李爸認為自己不孝不義,害怕傷了李爸的心。但是他寧可自擔”罵名“,也不想讓李爸和尖尖受到傷害。

他紅著眼睛,看著李爸的背影。直到李爸點頭同意,他鬆了一口氣,可是內心的委屈、難過卻從本已經存在的缺口中奔瀉而出,哭了出來。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賀子秋無疑是讓人心疼的。但即使面臨人生的任何變故,他仍舊能積極應對。

他出國完成學業,邊打工學做甜品邊賺錢攢錢,他早已作好了回國創業的打算。即使他的親爸又生了一個兒子,也對他造成不了影響。

《思維的囚徒》書裡說:”要像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那樣去生活。“

賀子秋一直把生活在李家當作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李爸懂得,對賀梅說:“子秋心裡缺的那一塊,只有你能補。別人誰都補不了。”

但即使媽媽沒有堅守自己的承諾,子秋心裡都沒有恨意,他總覺得媽媽是有什麼理由的。所以他渴望見到媽媽,聽到媽媽的解釋。

他即使心裡缺了一個洞,他也不會讓自己陷於洞裡自怨自艾,而是會尋找第二次生命的意義,心存善念。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比如凌霄

我在想,如果凌霄沒有遇到李尖尖和李爸,他會不會也“誤入歧途”?

但他的“歧途”肯定不會和陳婷的“歧途”一樣。因為陳婷會拋棄凌霄,但凌霄不會拋棄陳婷。

他不會去傷害別人,但他可能會掉入內心的黑洞裡,深陷在失去妹妹的自責中。

劇中開頭的時候,小尖尖拉著小凌霄進到李爸房間裡,給他看媽媽的照片,給他聞媽媽用過的香膏,告訴他爸爸總是一個人偷偷地想媽媽,自己也是一個人偷偷地想媽媽。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這一幕很溫馨,也是尖尖開啟凌霄心扉的那一刻。柏拉圖說:我們要心存善念,因為你見到的每一個人都在打一場生命的硬仗。

小凌霄那時候就在反思吧,是繼續沉溺在失去妹妹的痛苦中,還是接受鄰居的善意,尋找生活下去的新意義。

小尖尖找到的意義是,接受失去了媽媽的事實,不要讓爸爸傷心;

那小凌霄找到的意義,應該是小尖尖照進自己黑洞裡的一束暖光吧。

他慢慢在練習療愈自己的能力。

直到後來選擇留在新加坡照顧陳婷和小橙子,都是因為他心中的這束光在支撐著他吧。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只是陳婷對他的陰影實在覆蓋得太多了,以致光亮變得微弱。但他沒有放棄生活的意義,他一聲不吭地扛起責任。在快要窒息的時候,閱讀繪本緩解情緒;聯絡齊明月瞭解尖尖的近況來療愈自己。他在想辦法解救自己。這就是一種反思和成長。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就像大結局的時候陳婷選擇自殺被救回,凌霄坐在床邊對她說的一段話:“如果覺得自己做錯了,就應該活著彌補,死去只會讓一切停止,並不會讓錯了的事情變好。”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思維的囚徒:陳婷

全劇裡最不討喜的無疑就是陳婷這角色了。但是這樣一個人物,卻不僅僅存在於電視劇裡,而在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

她把妹妹的災難歸咎於凌霄;她把家庭的不幸發洩在凌霄、凌爸身上;她又用車禍的不幸捆綁住凌霄。

她一直把自己當作命運的受害者,她是最無辜的那一個,她是沒有過錯的那一個。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這樣的人在現實中一點都不少。

車子別道超車刮擦了,司機責怪是前面的車開得太慢;

公交車上有人不讓座,老人責怪不讓座的人沒有公德,不尊重人;

工作中一個團隊專案失敗了,大家都推脫著責任,事不關己,明哲保身……

這些小事對於陳婷的遭遇來說,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與陳婷的是一模一樣。

《思維的囚徒》書裡還說:“生活的艱難和困苦可以剝奪人類的其他一切,但唯獨剝奪不了人類最後的一點兒自由,即人類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有選擇處世態度的自由和選擇自己行為方式的自由。”

陳婷把自己關進了心靈的囚牢,一丁點的改變都不作為,甘願受這種怨懟情緒的束縛。在本能的驅使下,認為自己無能為力。這種把責任一概撇清的做法,的確是最容易的,但卻是最沒有創造力的。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就像你在行走的路上遇到了一片沼澤,你不試圖去另尋他路,卻還埋怨為什麼老天對自己這麼不公平,偏偏給了自己這麼條路。但為了到達終點,你還是向前走,陷進了沼澤裡,越陷越深。

然後你祈求別人能救你,當別人伸出手來的時候,你拼命地抓住,卻不聽勸告地亂撲騰,還連累了別人。

陳婷就是這樣,她陷在了受害無助的狀態中不能自拔。

學會應對,尋找意義

生活總是充滿了對立,比如白天與黑夜,健康與疾病,善與惡,富有與貧窮,精華與糟粕,正能量與負能量。

這種對立,存在即合理。它能幫我們看清白天、健康、善、富有、精華、正能量的意義。

既然我們人類有選擇的自由,我們不該成為自己思維的囚徒。

《情歌》歌詞裡有一句:放開了拳頭,反而更自由。

@劇說娘子有戲 《以家人之名》的大結局,有人吐槽把陳婷給洗白了,這何嘗不可以呢?!

每一個問題總有3種以上的觀察視角,甚至更多。

陳婷在經歷數年後,醒悟自己錯在了哪裡,用一個新的視角去理解親情,用遠離的方式放鬆了自己,也放鬆了凌霄。

所以我們也該多一種視角來解讀這份圓滿的大結局。它不是為誰洗白,它是在教我們反思,與成長。

《以家人之名》:沒有李尖尖的凌霄,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陳婷?

追劇分泌內啡肽,吐槽釋放多巴胺!

近期其他熱劇劇評,可點選下方標題:

《重啟》高開低走,本以為鐵三角能走到最後,吳邪卻要拆夥

《琉璃》褚璇璣小魔精,撩人不自知,禹司鳳:你怎麼心不在焉

《穿越火線》的蔚你楓狂分分合合,從全網磕到全網掰,許蔚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