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命運系列談(二):迄今為止的文化其實就兩個字

大家好!從今天起,本賬號就和大家一起探討命運的話題。

網上所有討論命運的文章和影片,都是談生辰八字、陰陽八卦、命相命理的,我是從現實、通俗、可理解的角度考察命運的,這樣即便不能改變命運,也能真正理解命運。

作為現象,命運就是生存的狀況,文化是生存的方式,而人類和大多數動物求生存的基本方式,就是爭奪和搏鬥。所以,迄今為止的所有文化,本質上無外乎兩個字:鬥爭。生存方式沒有優劣之分,而生存狀況卻有好壞之別。但是,生存方式決定生存狀況,即鬥爭決定命運。

鬥爭是普遍存在的事實,全部人類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史。因此,“鬥爭”是人類命運的總根源,是理解和解釋命運的總鑰匙,這就是“命困於鬥”的定理。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用“階級鬥爭”來解釋人類命運。恩格斯說過:競爭、生存鬥爭,這種“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不僅在各個階級之間進行,也在各個階級內部的各個成員之間進行。馬克思把這稱為“普遍的否定”,普遍的否定就是普遍的悲劇,而“命運”就是悲劇性的概念。離開“鬥爭”二字講命理,永遠找不著北。我們以後將詳細剖析鬥爭與命運的關係。

命運系列談(二):迄今為止的文化其實就兩個字

他們畢生為人類解放而奮鬥

從古至今,鬥爭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特別自出現貧富差距以來,更是如此。相對於人們的消費慾望,生存資料總是貧乏的,因而必然引起爭奪,必然以鬥爭的方式求生存。資源分配是鬥爭,產品交換也是鬥爭;生存靠鬥爭,基因延續也靠鬥爭;食、色,性也,鬥爭的本質就是爭奪食和色。權力是對食和色的壟斷力、支配力,因此,權力鬥爭也是為了生存。合作不過是鬥爭的另一種方式,要麼是為了對付強大的對手而合作,要麼是為了應對惡劣的生存環境而合作,無論哪種合作,合作的各方都在互相算計、互相提防。國家之間、族群之間、階級之間、政黨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都是鬥爭的關係,甚至夫妻之間、親子之間也互相提防和算計。契約就是討價還價的結果,又是繼續博弈的憑據;制度都是鬥爭的結果,又是新的鬥爭的起點。國家是階級鬥爭的產物,是暴力機器。所有這些都是盡人皆知的常識,殊不知,所有人的命運主要都是由這些因素規定的。一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極大地決定著他一生的命運,而他的家庭所處的社會階層,正是由社會制度規定的。尊卑貴賤,成敗得失,進退榮辱,都是命運現象,都根源於鬥爭。

每一個人,不僅是和另一個人作鬥爭,而是在和所有的人作鬥爭,因而,每一個人都是恐懼的、孤獨的、無力和無奈的。以鄰為壑,“他人就是地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心隔肚皮”,“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都說明個人是孤獨的。這就是人類真實的生存狀況,就是命運。這種生存方式就是文化,一切精神產品都是由這種生存方式派生的,所以,現有的文化都是鬥爭性文化。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希臘悲劇,講述的都是戰爭和命運。每一部文學作品都在描寫人生,講述爭鬥,詮釋命運,這就是人類的共同故事。

總結鬥爭經驗、研究鬥爭藝術的成果,構成了文化的主幹。政治學、軍事學、戰略學、戰術學、兵器學、經濟學、法學、談判技巧、營銷策略等等,都是研究鬥爭的。研究鬥爭最深的《君主論》、《戰爭論》、《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三國演義》之類,都是世界名著。許多技術發明,都是戰爭逼出來的,也首先用於戰爭。

“英雄崇拜”是所有民族都有的文化心理,而英雄正是鬥爭的產物,沒有鬥爭,何來英雄?鬥爭範圍越廣,英雄人物越多;鬥爭越慘烈,英雄越偉大。戰國和三國兩個時期,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二戰時期,湧現出一大批世界級的偉人、領袖、英雄和軍事家,他們的思想、才智和業績,與戰後形成的世界格局,構成了現代文化的主要內容,當今人類的命運,仍能從二戰中找到解釋。

宗教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宗教乃是對鬥爭的否定性反映,沒有無休止的殘酷鬥爭,人們不需要宗教。《聖經》就充滿了對各種鬥爭的記載,並教導人們如何在殘酷鬥爭的現實中求生存。中國傳統文化成熟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正是中華大地上第一個戰亂頻仍的時代,且歷時數百年,儒、道、墨三家的學說,都是對當時戰亂的批判和否定;兵家、法家、縱橫家,則是直面戰亂的血腥現實,提出用兵、治國、平天下的各種方案。

如果上述觀點成立,那麼,人類文化必須徹底轉變,必須來一次文化的革命性飛躍,否則,人類命運永遠無解。如果鬥爭就是生物的本性(據說基因是最自私的,在基因的操控下,母體和胎兒之間就為了自我保護而對抗),那麼,鬥爭能否透過自我否定而走向自己的反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