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菜根譚》筆記」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原文: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當使其可從。

「《菜根譚》筆記」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菜根譚》筆記」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菜根譚》筆記」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大意】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過於嚴厲,要顧及到對方的感受,考慮到對方是否能接受,不能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有太高的期望,要考慮到對方是否能做到。

用現在的一句話來說,就是: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同樣是我們遵循的處世之道。

「《菜根譚》筆記」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嚴於律己的例子有很多。有一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非常好。

東漢時期,楊震在擔任荊州刺史之時,舉薦王密為昌邑縣令。後來楊震改任東萊太守,路過昌邑時,王密對他照應得無微不至。

到了晚上,王密悄悄來到楊震住處,捧出黃金10斤送給楊震。楊震連忙擺手拒絕:“以前因為我瞭解你,所以舉薦你;你這樣做就是你太不瞭解我了!”王密輕聲說:“現在是夜裡,沒人知道。”楊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王密聽了,羞愧地退了出來。

《隋書》中有一則以水餞別的故事。趙軌在齊州當別駕的時候,有著非常廉潔的好名聲。他被朝廷徵召回朝時,來給他送行的父老鄉親流著淚說:“您在我們這裡擔任別駕的官職,和老百姓之間沒有任何私人往來,所以,我們不敢用酒來給您送行。您就像水一樣清廉,請允許我們斟上一杯清水,算是給您餞行吧!”趙軌接過那杯水,一飲而盡。

還有第三個故事。關於諸葛亮。諸葛亮六出祁山,病死在五丈原。臨死前,為使蜀軍安全撤回漢中,他叮囑手下人秘不發喪,直到大軍退入棧閣道口,才讓他們揚幡舉哀。

蜀國老百姓得知丞相已死的訊息後,“皆跌撞而哭,至有哭死者”。後主劉禪聽聞後,大叫“天喪我也!”皇太后聽說後,也是大哭不已,楊儀、姜維等人扶著諸葛亮靈柩到達成都後,後主劉禪帶著文武百官,出城20裡迎接,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

可以說,如此感天動地的場面,在董卓、曹操、司馬懿等眾多握有大權的人死後均未層有過。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因為諸葛亮的一生既”正身“又”修德“,其嚴以律己的作風,是他高尚品德的象徵。

「《菜根譚》筆記」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與嚴以律己相比,寬以待人同樣很難做到的。但一旦做到了,就能夠產生非常良好的效果。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受難時,眾多門客紛紛離他而去,孟嘗君當時很生氣,記下了這些離開之人的名單。後來,孟嘗君逢凶化吉,回到齊國後,眾門客又都回到他身邊。孟嘗君本想諷刺挖苦,並且嚴厲處罰這些人。但最後他接受了手下的建議,毀掉了當時他記下來的名單,並沒有對門客進行絲毫報復,最後使得門客們大多誓死追隨於他。

「《菜根譚》筆記」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有一個與信陵君時代相隔不遠的事例,很有意思。就是關於楚莊王的絕纓大會。有一次,楚莊王打了勝仗,非常高興,就與眾將飲酒慶祝,並命自己的愛妾給眾將斟酒。誰知突然間蠟燭被風吹滅,大廳內一片黑暗、混亂。也許是傾慕這位愛妾的容顏,有人趁機拉了這位女子的手,但不行的是這人自己頭盔上的羽纓卻被楚王愛妾撕了下來。

楚莊王得知了此事後,迅速命令手下先不要掌燈,而是讓眾將全部去掉帽纓,繼續痛飲。後來,那個被楚莊王寬容的將軍,在關鍵時刻為楚莊王衝鋒陷陣,以實際行動回報了楚莊王的寬容。

還有一個關於“仁義衚衕”的傳說,也很有說服力。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大官。有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子的時候,為地基問題與鄰居發生了爭執。家人希望當大官的他能行政干預一下,能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了家信後,馬上提筆修書一封,說:“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了信之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的時侯讓出幾尺。

而鄰居見到董家如此禮讓,而且也沒有借勢壓人,,有所反省之後,同樣效法。結果兩家總共讓出了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之後,就形成了一條衚衕。這條衚衕世稱“仁義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