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這是明朝忠臣于謙的真實寫照,因為五百多年前的那場戰爭,足以證明一切。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土木慘敗

公元1449年,此時的大明江山天子是正統皇帝朱祁鎮,為明朝第六位皇帝,由於繼位之初血氣方剛,當北方瓦剌部入侵時,英宗手下宦官王振唆使皇帝親征,結果英宗校場點兵五十萬,拉著文武百官就上了戰場。

可是在大軍行進途中,大雨不斷,糧草不濟,前鋒部隊又遭遇慘敗,於是英宗準備班師回朝 ,可是宦官王振要求英宗去他家鄉視察一番,導致大軍撤退路線隨意更改,一來二去就到了一個叫土木堡的地方。

此地地勢較高,瓦剌大軍知道後,連忙採取包圍之勢,切斷一切水源,最終導致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文武百官死傷殆盡,最要命的是英宗皇帝被俘。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北京城裡的現狀和站前準備

訊息傳到北京,朝野震驚,一時間有主張講和的,有主張南遷的,但以兵部侍郎于謙為首的大臣主張血戰。

為了使瓦剌也先手裡的籌碼失效,眾大臣勸說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就這樣,朱祁鈺成為了大明第七位皇帝,年號景泰,于謙也升任兵部尚書,負責北京城一切防務。

土木堡之戰是1449年8月15日,21日于謙接手北京,由於精銳部隊都被朱祁鎮葬送進了土木堡,所以此時北京的兵力非常之少,當務之急,

于謙立刻急調兩京、河南備操兵,沿海備倭兵,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的官軍,以及浙江兵來到北京,

守京兵力立刻增加到二十萬之多。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另外,

急令工部打造士兵武器裝備,同時調南京府庫兵器三分之二共126萬件運往北京,又派人到土木堡遺址拾取明軍頭盔9000餘頂、盔甲5000餘件;神槍(火槍)1.1萬餘杆、神銃(火銃)2萬多隻,神箭(火箭)44萬枚、火炮800餘門。

與此同時,于謙還動員百姓和官兵家屬前往通州運糧,打仗就是打後勤,有了糧食就能穩定軍心,沒過多久,通州的幾百萬石糧食就都到了北京,所有官兵皆歡呼雀躍。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緊接著,于謙帶領城中能工巧匠大力加固北京九門,並深挖戰壕,加強城池防務。在軍事上,改革軍隊,將傳統的三大營編製成十個團營,並重新啟用土木堡敗將石亨,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只等侵略者的到來。

也先的動作之快、野心之大

十月一日,瓦剌軍挾明英宗經宣府、攻居庸關,吸引明軍主力,而也先則率主力三萬大軍經大同攻紫荊關,在叛徒喜寧的幫助下,也先攻佔紫荊關。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十一日,瓦剌大軍在也先的率領下抵達北京城下,此時的也先望著宏偉的北京城,這是他們祖先曾經征戰的地方。

在這一刻,恢復祖上榮耀,成為了他的使命,“不成功、便成仁。”

于謙的應敵之策

看到瓦剌軍列陣於城下,石亨覺得應該收兵固守,待敵軍勢頭稍弱時再出城迎戰,但此建議立刻遭到于謙的反對,並對石亨說“為什麼向敵人示弱,使敵人更加輕視我軍。”隨即宣佈軍令:

二十萬人馬皆開出九門之外,諸將列陣於九門迎敵。都督陶瑾在安定門,廣寧伯劉安東直門,武進伯朱瑛朝陽門,都督劉聚西直門,鎮遠侯顧興祖阜成門,都指揮李端正陽門,都督劉得新崇文門,都指揮湯蘆宣城門,而最重要的德勝門則是于謙和石亨守衛。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並下令關閉九門,誰敢擅自開門者,殺無赦。作戰過程中:

“臨陣將領不顧部隊先行退卻的,斬將領。軍士不顧將領先退卻的,後隊斬前隊。”

這無疑是一道死命令,根本毫無撤退可言。

當也先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他傻眼了,在他的心裡,此時的明朝就如同待宰的羔羊,城裡計程車兵也必將是老弱病殘,可是現在呈現在他眼前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明軍嚴陣以待,士氣高昂,他們的臉上都表現出兩個字“拼命”。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此時的太上皇明英宗還在瓦剌手裡,所以敵不動、我不動,也先在叛徒喜寧的唆使下,要明朝派官員來談判,意思就是說

“你們的皇帝在我手裡,只要給錢就放人和退兵。”

景泰帝知道後,沒有答應。

最後一刻終於到來

十三日,也先一氣之下,率先攻擊于謙和石亨把守的德勝門,于謙早就命令石亨帶神機營在兩面設伏,只派少量騎兵吸引敵軍火力。

瓦剌一萬大軍逼近,忽然,副總兵範廣發射火藥武器,瓦剌兵倒下不少,石亨見狀,立刻命令伏兵一起射擊,不一會萬炮齊發,也先的弟弟孛羅,平彰卯那孩也死於炮擊。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也先見大事不妙,立刻收兵,轉攻西直門,希望在這裡能找到突破口,在這裡他碰到了都督孫鏜。

原本孫鏜領兵前往紫荊關禦敵,可是大軍還沒走,也先就到了北京城下,部隊只好在城外駐紮,總之不管在哪都是打瓦剌,於是孫鏜立刻率軍砍殺也先先鋒大將,敵軍見孫鏜勇猛,稍稍後退。

孫鏜殺紅了眼,領軍便追,誰料也先陸續增兵包圍孫鏜,攻擊力度著實有點猛,眼看孫鏜快招架不住之時,石亨分兵前來相助,這才救出孫鏜,敵軍被迫撤退。

也先見在德勝門和西直門吃了虧,轉而攻擊彰義門,于謙命令守軍用火槍 弓箭壓住敵軍陣腳,眼看敵軍敗退之際,忽然有百餘名騎著馬的宦官想去搶頭功,導致明軍陣腳發生混亂,瓦剌見狀,連忙反撲,就在此時,明軍援軍趕來,又在百姓的配合下,終於擊退敵軍。

明朝忠魂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195年

戰戰失利的情況下,瓦剌軍已沒了鬥志,也先的夢想已經破滅,與明軍激戰的五日,見和談不成,明軍各地勤王部隊將要到達北京,再不走,恐怕小命就要擱在北京城下了。

十五日夜,也先挾持明英宗由良鄉向紫荊關撤退,于謙得知瓦剌撤退的訊息後,命令石亨炮轟也先大營,炸死瓦剌軍不計其數,隨後明軍分兵追擊,在清風店和固安大破敵軍,追至居庸關後才撤兵回京,十七日,也先逃離紫荊關,遂退往關外。十月二十日,瓦剌遣使來和,至此,北京保衛戰取得完全勝利。

結語

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展現出明軍將士面對國家危難之際所表現出的誓死決心,僅五天時間就擊退瓦剌大軍,不僅使明朝保住了半壁江山,還在戰鬥中重新組建了一支生力軍,鞏固了邊防要塞。

于謙,作為這場戰爭的領導者,是北京保衛戰的中流砥柱,大敵當前,臨危不亂,沉著冷靜,他的功勞和事蹟必將流傳千古。